1945年8月8日蘇軍紅軍對日宣戰,蘇軍兵分三路進攻日軍,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推進。其實此時日本已經耗盡國力,所謂日軍“精銳”關東軍,連乙級師團都沒有,與蘇聯交手的結果可想而知,蘇軍的勝利也就是順理成章,沒有什么可吹的。
8月9日凌晨,蘇軍集中重炮數千門對關東軍前沿陣地展開飽和轟炸。隨后,蘇軍幾乎是以集團軍為單位向前推進。然而,經過數十年的經營,日軍在東北一帶修建了重重的永固工事,這些工事上方火力點密布,下方又是四通八達的坑道,蘇軍的裝甲部隊派不上用場,步兵又傷亡慘重。
蘇軍不僅重炮攻擊,還使出了一招兵糧寸斷。面對強大的敵人,日本人根本沒辦法突圍,缺醫少藥的日本兵在工事里面生不如死。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治療,他們傷口潰爛,化膿生蛆,最后在痛苦中死去。
但是遠沒有結束,在虎頭要塞,蘇軍在工事投放了燃燒彈,爆炸后要么迅速耗盡氧氣,要么燃燒產生大量濃煙,這些濃煙把工事里的日軍折磨得死去活來。日軍實在是受不了了,出于求生本能,大批大批的日本官兵朝著出口涌去,等候在外邊的蘇軍機槍手和坦克瞬間就把他們全都殲滅,有的連全尸都沒留下。虎頭要塞里有1400名日本士兵,最終只有53人幸存被俘,其他的無一幸免。這是在日軍明確投降之后的事情,也是就說蘇聯違反了國際公約,可以說是虐殺戰俘。
當了俘虜就完事了嗎?當然沒有。二戰結束日本一共抓捕日本戰俘攻擊60萬余人,全部押往西伯利亞做苦力,最后蘇聯歸還日軍士兵也就40萬左右,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一日本戰俘永遠地死在西伯利亞,寒冷的冬季日本戰俘死亡人數就有5萬余人。
日本女兵慘遭蘇聯全部趕往西伯利亞,白天需要干活服牢獄,晚上需要“伺候”蘇聯士兵,漂亮的女兵只要不服從蘇聯士兵意愿將會面臨殘酷的痛打,一天最多需要服務蘇聯士兵將近50余人。
男性戰俘的命運也好不到那里去,1945年底日本戰俘就死亡了3 385人,1946年1月死亡5 168人,其中營養不良死因死亡率占48.2%,肺炎占11.9%,斑疹傷寒占8.4%。”一個極其寒冷的冬季就殺死了五萬人,日本戰俘基本是在寒冷的冬天被凍死,蘇聯對此熟視無睹,不聞不問,整個戰俘營彌漫著死亡的氣息。
蘇軍的手段過于殘忍,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二戰結束后,日本政府譴責蘇軍的“八月風暴”行動純屬“慘無人道的非法入侵”,至今日本對于蘇聯依然是耿耿于懷,對于蘇聯仇恨的種子在日本的心中徹底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