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姓陳名亢,子貢名端木賜,都是孔子的學生。
子禽問子貢:夫子每到一個國家必定能知曉這個國家的國情政事,這是夫子自己去打聽來的,還是別人告訴他的?
子貢回答:夫子是靠著溫良恭儉讓的人格風范得來的。我們的夫子求點什么東西,總該跟別人不一樣吧!
后來儒家說的溫、良、恭、儉、讓便出自于此。溫是溫和,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良是良善;恭是莊重不怠慢;儉,不是節儉而是節制,不放縱自己,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讓是謙遜,而不是不爭。
孔子溫良恭儉讓,讓人如沐春風,什么事情都愿意跟他講。
我們學論語,若學來了溫良恭儉讓,那得是多美好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