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湖學校“幸福百分百課程”
一.漕湖學校育人目標
培養科技見長、多元發展、具人文底蘊、有責任擔當與合作精神的幸福少年。
二.“幸福百分百課程”達成的具體目標
通過深化學校課程改革,逐漸構建九年一貫的“幸福百分百課程體系”,具體目標如下:
1. 百分百學生通過校本化國家課程,發展基本學力;
2. 百分百學生掌握基本禮儀,具體到入校、教室、走廊、食堂、衛生間、圖書館、實驗室、體育場等基本行為規范;
3. 百分百學生獲得一項科技或勞技項目式學習體驗,養成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百分百學生參與過藝術項目式課程學習,具有基本的藝術欣賞能力;
5. 百分百學生參與過項目式體育課程,成為有定期運動習慣的少年;
6. 百分百學生參加過學校的社團活動,發展出個性化興趣或愛好,并養成積極向上的人際互動技能;
7. 百分百學生背誦100首古詩詞和完成100本經典書籍閱讀,成為有傳統文化賞析能力及較高閱讀品味的少年;
8. 百分百學生在9年時間里,完成生涯教育相關課程,成為有初步生涯發展與規劃意識的少年;
9. 百分百學生參與過學校七大節日,養成最基本的公開場合表達、表現自己的能力;
10.百分百學生有一次服務社區(會)經歷,養成主動參與、服務社會的基本意識。
三.課程的功能與具體分類
完整的課程結構圖
幸福能力的發展基礎,是基本學力,因此“幸福之基”是校本化的國家課程,達到?“啟智問學”的目標——以學科啟發多元智能,發展終身學習的基本學力,“問”指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學”,孜孜不倦積累知識。
幸福能力的發展需要科學精神,是科學探索能力,因此“幸福之理”是科學、技術等多學科的融合課程,達到“格物明心”的目標——在基于兒童經驗的基礎上,開發跨學科、多學科融合課程,在體驗與探究中追求科學、自然世界的規律,回歸事物本源,保持科學研究的初心。
幸福能力的發展需要健康的體魄、較高品格的審美能力,因此“幸福之趣”是項目式藝術、體育課程,重在發展學生的藝術審美、體育精神,以及健康的休閑意識,積極向上的與人交往互動的能力。
幸福能力的發展需要基本心中堅守基本良知及行為規則。因此“幸福之道”是課程化的德育,立德樹人,“止于至善”——幸福不能僅僅在于追求“所得”的低層次的快樂,更應該是自我實現與利他過程中的不斷精益求精的自我發展。
四.實現步驟
1.主要考試科目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形成漕湖學校校本學案與作業;
2.藝術體育探索項目式課程,以校本開發+購買服務相結合的方式,保證學校每一個學生都有個性化藝術體育學習經歷;
3.學校德育課程化。注重學科育德,關注課堂上師生、生生關系外,逐漸進行系列化主題班會、系列化主題教育活動(安全、國防、愛國主義等)、生涯教育等課程的開發。
4.逐步形成校本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學分制+學業成績相結合,在過程性評價中發現和指導學生,發展基本的自我規劃能力。
五、實施原則
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學科學習和體驗式、項目式學習相結合。
多爾(W.Doll)強調,“學習不是行為的變化,而是基于人的反省性思維的人的成長”。“學習”不是“本本主義”的概念——學習≠讀書≠背書,也不是“活動主義”的概念——學習≠唱唱跳跳。“學習”不僅僅是記憶和訓練的過程,更是理解和創造的過程。學生的“發展”是,一種心理內與心理間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的社會建構。建構主義關注知識與經驗、過程與結果、生成與預設、主動與互動、自立與合作的內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