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長蘇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便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大幕拉開,是一片赤紅的火焰,林殊在火中浴火重生,似地獄爬上的惡鬼,背負著七萬英魂的冤屈。
江左梅郎,梅嶺藏殊。
十三年的梅長蘇,圓滿了那個火中而亡的林殊,但梅長蘇的人生呢?
即使小殊活在這世上,也不是原來的小殊了。
梅長蘇很清楚的知道這點,他不再是帝都里,那個明亮耀眼的少年,戰(zhàn)骨碎盡,面目全非,他變成陰詭地獄里攪弄風云的手,他痛恨這樣的自己,卻茍延殘喘地拖著殘破的身體,一日日算計人心,明明是肝膽相照的朋友,卻不能相認。
在暗道中,蕭景琰揮刀斬去兩人聯(lián)絡的鈴鐺,梅長蘇病骨支離,絕望跪下。
“殿下!”
蕭景琰決絕而走。
日后回想起這一幕,蕭景琰心里會有多痛。
多少人不能理解,為什么他會經(jīng)過五十集才認出林殊。
因為他不敢相認,他不敢相信曾經(jīng)明亮耀眼的少年,會變成病骨支離的機詭之士,不能拉強弓,騎烈馬的林殊,還是林殊嗎?
這是比讓小殊死,更讓人痛心的結局。
若梅長蘇僅僅只是陰詭地獄里爬出的一只惡鬼,那么這也就是一篇普通的復仇文,而它偏偏不是。
梅長蘇,他到最后一刻始終良心未泯。他還是林殊,那個表面張揚實則柔軟的赤焰少帥。
會好嗎?會好的!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人的心會越變越硬。
這句話聽起來是那么悲哀。
他竭力安排好身邊每一個人的退路,除了他自己,他殫精竭慮,將所有人考慮周全,直到自己燈枯油盡。
責任,是他從林殊到梅長蘇,從來沒有改變過的一點,也是這個人物最讓人感動的閃光點。
“景琰,別怕!”
在昏迷時,他還惦記著靖王。
若是還有一絲其他希望,他必不會將舊日好友卷入這波詭云涌的局勢,但沒有,只有靖王,只有他是七萬赤焰軍的希望,是百姓萬民的希望。
他一步步輔佐他走上至尊之位,他希望他改變,他害怕他改變,那一點赤子之心太過珍貴,于是當景琰說,我絕不能讓他們看見我,也變成一個那樣不擇手段的人。
他說,殿下放心,你絕不會成為那樣的人。
因為那些陰險,沾滿獻血的事,就讓我來做,這些痛苦和罪孽,就讓我來背負吧!
在謝綺難產而死的那天,他徹夜未眠,孱弱的身體在孤夜獨坐,將這罪孽一身背下,背負無辜者的鮮血,如同背負七萬冤魂。
這樣一個少年,如何不讓人痛惜。
我本該一直照顧你的,我原以為我能一直照顧你的。
郡主是他的責任,靖王是他的責任,林殊是他的責任,七萬赤焰軍是他的責任,這樣的梅長蘇,卻有藺晨這樣一個知交好友,他懂背負一切的梅長蘇,他的記憶里沒有那個明亮耀眼的少年,只有從地獄中爬出來的梅長蘇。
他說,我常笑那些在塵世間執(zhí)念之人,但我從不笑你,你知道為什么嗎?
知道,梅長蘇當然知道。
他有執(zhí)念,他要讓七萬赤焰軍沉冤得雪,他要實現(xiàn)他父親以及祁王的政治理想,但是這執(zhí)念并未變成執(zhí)拗,他沒有變成為達目地不擇手段之人,所行之事,他都是先考慮他人,然后再考慮自己。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便是他與靖王的理想。
也許看起來愚蠢、不合時宜,但是這就是這部劇的亮點,因為這點執(zhí)著,才打動了洞悉世情、玲瓏心腸的藺晨。
他之于藺晨,就如靖王之于他。
一顆赤子之心,永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