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他活在我心中,我要他活在這世間”。這句話在劇中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出自霓凰郡主之口,是霓凰知道梅長蘇的身份時,親自對他所說。是出自靖王殿下之口,是在靖王向母親傾述對林殊的思念時所說。霓凰是出自至死不渝的愛情所說,靖王是出自男兒間的情義所說。不管怎樣都是一種美好的感情,足以讓人為之感動的情義。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林殊
瑯琊榜里林殊的畫面超不過5分鐘,也只能是回憶時候的片段,雖然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到的評價,都是極好的,天才少年,驕傲張揚,爭強好勝,銀袍長槍,呼嘯往來,從不知寒冬雪意為何物的小火人,喜則雀躍,怒則如虎,從未隱藏自己心中任何一絲情感的赤焰少帥。永遠是金陵城內那個耀眼明亮的少年,永遠擁有一顆最熾烈的赤子之心。就是這樣一個明朗的少年,誰又能想到,竟會經歷地獄般的折磨,招人陷害,全軍覆沒,家破人亡,一夜間,都變了模樣,自己也是死里逃生,若不是為了七萬赤焰軍的清白,怎會經歷碎骨拔毒,不僅內息全摧,再無半點武力,而且從此多病多傷,時時復發寒疾,不能享常人之壽。這對一個天才少帥來說在痛苦不過了吧,可是他必須要活下去。后來的梅長蘇傷感的時候也會說“你知道我這雙手以前也是挽過大刀,降過烈馬,可是現在只能在這陰詭地獄里攪弄風云。”足見他是想做一輩子林殊的,這樣就能與霓凰廝守,兄弟之情,為人子,為人臣,多好。
當他以蘇哲之名出現在京城,知道他真實身份的人寥寥無幾,他也只能在黎綱、甄平、飛流面前不偽裝自己,直到后來霓凰知道他是林殊,可在外人面前,仍要當做是梅長蘇。直到后來靜妃知道他的身份,可又能怎樣,只不過多了個理解并心疼的人。靖王是最后才知道他是小殊,可君臣相稱那么久,感覺再也回不到從前那般了總覺得有些拘謹。到后來靖王吧從東海帶回來的大珍珠給他的時候,終于感到回到了從前那般好,十三年的的一句話,竟然一直記在心中,可見兄弟情有多深。
最后結局,梅長蘇堅持重回戰場,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方面是為了大梁為了靖王,一方面也是為了回到林殊的結局,天才少年林殊也更愿意戰死在沙場上,這于林殊自己而言是最想要的結局。可終究他還是選擇活在了所有人心中,而沒有活在這世間。
麒麟才子------梅長蘇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就是這樣一個得之可得天下的麒麟之才,梅長蘇,可謂梅嶺藏殊,13年后,以蘇哲的身份出現在京城,看似被迫,實為主動。說是復仇,實則更是為了還赤焰軍、林帥、祈王等人的清白而已。他選擇輔佐靖王,只因為相信,只是靖王不知,他是小殊而已,由一開始因為郡主遇險時而產生的不信任,爭吵,可郡主遇險之時,梅長蘇是少有的慌張的,他怕自己沒護好霓凰。到后來靖王與梅長蘇約法三章,才堅定奪嫡之心,可見靖王的正直。到后來局面一步步都掌握在梅長蘇手中,可見他這13年來做的準備有多充分。他與靖王之間最大的信任危機,是在受了譽王和夏江的離間之時,以至于靖王一刀割斷了密室的鈴鐺,這一刀著實震撼了梅長蘇,可他必須攔住靖王的沖動,于是,梅長蘇抱病在大雪中等待靖王來見,好不容易見到靖王之后,靖王還是在誤解他,他大喊著“蕭景琰,你給我站住”,這感覺靖王應該是熟悉的,只是讓自己想起小殊而已了吧。靖王救衛崢的決心是斷然不可能放棄的,梅長蘇又何嘗不想救衛崢只是怕走錯一步導致敗局罷了。他只能妥協,甚至還冒著生命危險進懸鏡司,這一點,他自己也算到了,可還是那樣做了,足見,他本質里還是有情有義的小殊。再后來,靖王對梅長蘇深信不疑,甚至可以為了一介素衣謀士忤逆陛下。中間,靖王雖有幾次都有他就是小殊的幻覺,可終究還是梅長蘇被否認了。靖王是小殊最好的朋友,可卻對他隱瞞到了最后,他不想讓景琰知道自己的身份,他怕那樣景琰做事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安危,從而誤了大局。
在世人眼中,他是低眉淺笑,語聲淡淡,沒有人看透所思所想的梅長蘇。他總是擁裘圍爐,閃動著沉沉眸色算計險惡人心。他的臉色永遠蒼白如紙,不見絲毫鮮活氣息,他的手指永遠寒冷如冰,仿佛帶著地獄的幽涼。可那又怎樣呢,在霓凰心中,你永遠是她的林殊哥哥,所以即使相認時你已不復舊時容顏,她依然欣喜萬分。在景琰心中,他其實寧愿你好好活著,唯此而已。所有所有的一切都讓他來承擔,哪怕父皇震怒,哪怕再不受寵,這些都沒有你重要。因為你是與他策馬揚鞭,并肩殺敵的兄弟。永遠是金陵城內那個耀眼明亮的少年。
重情重義------蕭景琰
靖王這個人物相于梅長蘇來說就簡單的多。他可以為了小殊,為了祁王,他頂撞父皇,據理力爭,十多年不受自己的父親待見。他不夠圓滑,剛烈正直,他喜歡什么討厭什么都會表現出來,梅長蘇說他這些缺點等到了將來登基之后都會成為最大的優點,說到底還是他那一顆赤子之心,梅長蘇已經不能再有熾熱的心。所以他說骯臟的事都由他來做,要護住景琰那顆赤子之心。他這一路走來其成長了很多,由最初的莽撞到后來的沉穩,他唯一沒有變的就是重情義的那顆心。靖王是久經沙場之人,為人不免硬氣剛正,可他終是有才華的,只不過少年時有小殊這樣的天才朋友,有鐵血錚錚的祈王兄長,他的光芒就失色了許多。到后來他只不過去了趟東海,就已經物是人非,也正是他當時不在京城,才逃掉一劫,不然按照靖王的血性,恐怕難逃一死。小殊和祈王都已不在,他該是有多自責。
到后來梅長蘇來做他的謀士,自是梅長蘇的光芒更多一些,可靖王也絕對不弱,后來他能在朝臣心中樹立“上馬能戰,下馬能治”的形象,也絕不是一個梅長蘇的刻意施為就能達到的效果。當譽王謀反的時候他和梅長蘇一起分析戰局的時候,蒙大將軍完全跟不上節奏,可見靖王與林殊一起打仗的默契,一起分析戰局的思維,可見靖王并非有勇無謀。梅長蘇在靖王身邊兩年多,靖王竟是算得上是最后才發現這個秘密。當他知道真相時,他是有多悔,悔自己沒能好好照顧好小殊,悔自己沒能早點發現,可最終還是開心的吧。因為自己最好的朋友終是在自己身邊。
靖王之所以那么久沒發現梅長蘇就是林殊,是因為內心深處的不信吧。他不相信,當初最明亮的少年,怎會是這般工于心計,當初那般小火人,怎會這般怕冷,當初那個天才少帥怎會這般陰冷。可有時候又覺得梅長蘇與其他謀士是不一樣的。在他身上甚至能看到小殊的的影子,堂堂一個七尺男兒也會當著母親的面說,他想小殊了,劇中他的每一次流淚也都跟小殊有關。想事情的時候,手里也會無意識地搓著什么東西。分析戰情時隨手拔出景琰的腰刀。這些都是小殊的習慣,他卻在梅長蘇的身上看到了這些小習慣。還有飛流叫他水牛,立即讓他想起小殊,小殊說他不愛喝茶愛喝水,脾氣又象牛一樣的倔,怎么看都是一頭水牛。還有九安山上只有他倆才知道的小路,這些小處不經意間暴露的習慣都被蘇先生否認。而之所以景琰沒有相信他是小殊,只是認為是自己的幻覺,只因為永遠深信小殊是記憶中那般明亮的少年吧。
豪闊瀟灑------霓凰郡主
思君不見倍思君,別離難忍忍別離。霓凰雖是南境將帥,女中豪杰,少有的爽朗,在所有人面前她都可以強大,可唯獨在你的林殊哥哥面前仿佛還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女生。13年過去了,都不見林殊哥哥,可你依然不死心,依然心心念念著你的林殊哥哥,直到梅長蘇的出現,你說,蘇先生給你一種親切感。你們第一次正式見面是在太皇太后面前,太皇太后是最喜歡小殊的,她雖是老糊了,可卻把蘇先生的手與霓凰的手疊放在一起,并囑咐要過的好好的,別人都當是太皇太后糊涂了,可霓凰如此烈女,相比是排斥與陌生男人的手放在一起吧,可她沒有介意,想來是能夠找到與林殊哥哥的感覺,也許那時候起,霓凰就相信眼前的人是林殊了吧。他們的婚約是太皇太后所賜,當太皇太后問蘇先生叫著小殊的時候,想必蘇先生是溫暖的吧。可大業未成,林殊與太皇太后終是無緣再見。霓凰對蘇先生無緣由的信任,還帶蘇先生參觀林府,可蘇先生也只能逃避而已。瑯琊榜整部劇雖然兒女情長的片段不多,可細管每個細節都是感人的,蘇先生對霓凰遇險時候的內疚,蘇先生和霓凰一塊賞梅,并溫柔的幫霓凰摘下落在身上的梅花瓣,哪怕是在一起喝茶,都讓人覺得有愛。十二集算是本劇的第一個高潮。霓凰和蘇先生在長亭下,霓凰大哭,說蘇先生就是她的林殊哥哥,這應該是女性特有的直覺吧。霓凰算是第一個發現林殊的身份的。而蘇先生也無招架之力,只好承認,想必蘇先生此時是無力的吧,就算霓凰知道了也只能默默的保護著蘇先生而已,盡量不讓蘇先生受到傷害。45集也是劇中的大高潮,譽王造反,情勢危急,靖王搬救兵,首先來救駕的竟是霓凰,霓凰英姿煞爽,可霓凰下馬后第一句竟是問,蘇先生怎么樣了,這分明關心的是她的林殊哥哥。最后,蘇先生以林殊的身份上戰場,霓凰知道她阻擋不了,所以她只能成全,她明知道這一別就是訣別,扔抱著一絲希望。他還了天下人一個真相,還了赤焰軍和祈王一個清白,給了天下一個好皇帝,可唯獨欠了霓凰一個承諾。所以只能此生一諾,來世必踐。紅了多少人的眼眶。這是林殊哥哥最后的承諾,下輩子,但愿他們都能生在尋常人家,像尋常人家那般結婚生子。
愛而不能-----宮羽
宮羽初看第一眼,生的不算漂亮,可身上卻有著一股溫婉而淡然的美。皇家貴族她都不看在眼里,卻唯獨為了梅長蘇將生死置之度外。宮羽求見宗主,正趕上宗主在歇息,便不讓向上通告,一方面,怕宗主責罵,一方面又交代他們照顧好宗主,宗主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而梅長蘇自始至終心中只有霓凰一人而已,所以他從不給宮羽一點希望,可即使這樣,也抵不住宮羽為宗主赴湯蹈火。九安山之行,哪怕是在宗主帳前當個小侍衛,宮羽也算是心甘情愿的,也是安心的,他的愛不求回報,只求自己甘心情愿。她知道,她的愛是得不到回應的,就這樣也不忍放棄愛宗主這件事,單方面的愛,只能僅此而已。
奇烈女子------夏冬
夏冬給人的感覺很冰冷,這可能和她心里的苦是成正比的吧。她冷靜她睿智,她心中有著正義,她內心深處也是熱的吧。當她知道師父夏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般,而是作惡多端為了一己私利置七萬大軍于不顧的大惡人的時候,而那七萬人中也有自深愛著的夫君。如果說夏冬的底線的話就是逝去的亡夫了吧,所以她選擇正義,沒站在教她長大的師父那邊。13年來夏冬都要一個人去祭奠亡夫,這等情義誰人可及,愛一個人大抵如此吧。那么多年她心里一定很多苦。她對聶峰的愛而不棄,著實感人。好在上天給了她希望,最終還是與聶峰重逢,雖不是當年那般模樣,可對夏冬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幸事。她對聶峰的愛由死到生。從未放棄。
低調聰慧-----靜妃
要說聰慧,當數靜妃娘娘,她是醫女,且不管進宮之前也是如何有見識的女子。只是多年位居深宮,還能不工于心計,只是自保而已。她寬厚不爭的性情到時候深得老年陛下的喜歡。她是一個有膽有識顧全大局的女子。當景琰給她看翔地記得時候,她看到蘇先生的解注,就知道蘇先生就是林殊,雖從未見面卻識破身份。三月春獵,靜妃第一次見蘇先生,就確定他是小殊,以至沒忍住大哭了起來。這也是唯一一次失禮的時候,此時,她對小殊說,“你別管了一切交給我來,你能做的,我都能做。”想必靜妃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有把握的。聰慧來形容靜妃再合適不過。當靖王妃問,娘娘就這么喜歡楠樹嗎?靜妃說:是啊。不知是不是因為林帥曾化名梅石楠救過身為醫女的她,讓她一直銘記到現在。
赤子之心------景睿、豫津
景睿和豫津這對好兄弟,一如當初的景琰和小殊那般。當豫津送別景睿去南楚的時候,也著實讓蘇先生想起了當年和靖王間的年少友情。第一次他倆出現的鏡頭就是一塊的,年少時,心中總有著正義。他倆對蘇先生的感情,是兄長,是良師益友。可當景睿生日那晚,蘇先生卻無情的揭開真相的時候,景睿雖傷心,可卻并無責怪蘇兄。他說“將心比心,如果能換來同樣的心,自然是好事,可換不來,也沒什么好傷心的。”
始終如一赤誠待他著蘇兄。初看豫津是有股豪放不羈的感覺,為人直爽輕狂。可當譽王謀反之時,他本可以安穩的在室內。他卻選擇了在外殺敵。也是這時才覺得豫津不羈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蘇先生對景睿說“你是我認識的最有包容心的孩子,上天給了你不記仇恨、溫厚大度的性情,也許就是為了抵銷你的痛苦。我真心希望以后,你可以保持這份赤誠之心,可以得到更多的平靜和幸福,因為那都是你值得擁有的……”對豫津說“
你果然比我想象的還要聰明。雖然人看起來有些輕狂,但對你的家人朋友而言,卻是可以依靠的支撐。”評價之高,可見他倆是有著赤子之心的。
飛流、藺晨
不管是被梅長蘇視為弟弟的飛流,還是不認識林殊只認識梅長蘇的藺晨,都會深深的護著梅長蘇的。飛流,一個智力低下卻武藝高強的少年,卻被吳磊演繹的萌萌噠,看似什么都不知道,說話也是之言片語的,可蘇哥哥理解他,他也很愛他的蘇哥哥,他心里其實什么都知道,他知道蘇哥哥是會離開他的,無法想象,他的生活沒有了蘇哥哥會是什么樣子的。就是這樣一個少年,也只對蘇先生惟命是從,對撿他回來的藺晨哥哥雖然表面討厭,內心里依然是愛的吧。
藺晨,瑯琊閣閣主,通曉天下事。就連得麒麟才子得天下都是他散播出去的。他說,他不認識什么林殊,他只認識梅長蘇。他與梅長蘇的相處方式也是輕松的,如當初的靖王和小殊那般。他答應梅長蘇要陪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做到了,他陪著最后的林殊上戰場,完成自己的承諾,而靖王和霓凰都沒能陪林殊到生命的終結,他做到了。雖然他在劇中的片段也很少,可人物性格還是很鮮明的。
這張圖中,錯綜復雜的關系,每個人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血緣關系。父子、君臣、朋友伴侶、表兄弟、外甥舅舅、姑母侄兒、剪不斷理還亂的至親關系,竟這樣廝殺,雖不是尋常人家的孩子,可也用不著兵戎相見,處處都是心機陷阱。梁王多疑,導致犯下不能挽回的錯誤,失去了最有才華的兒子,剛烈的宸妃,多次舍命保護自己的好兄弟,還有至親的妹妹,最疼愛的外甥,最后,梁王哭著對林殊致歉,就這樣一個高高在上的陛下競對林殊跪了下來,到最后梁王才是最孤獨的人,沒有人真心待他,這才是最大的悲哀吧。而高公公卻是最會自保的人,歷經三朝都安然無恙,到最后說出“這城里的風就沒停過,”可見,高公公才是最圓滑最能自保的人。無論是有勇氣在陛下面前首告的蒞陽公主,還是作惡多端的謝玉,又或是沒有人性的夏江,一心復仇的秦般若,還是結黨營私的譽王,皇后,還有一心向著譽王的譽王非妃,還是一直默默保護著梅長蘇的蒙大將軍,黎綱,甄平,無論多大或多小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而瑯琊榜里的每個人物也的確演繹的入木三分。
瑯琊榜不是歷史劇卻讓人了解了歷史,瑯琊榜不是兒女情長的劇,劇里的愛情卻有著不輸男兒戰場的情深意重。瑯琊榜里所闡述的觀念是正能量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情義千秋,赤子之心。對一件事堅定地信念。才是這部劇所要傳達的主題吧。無論從一部劇里得到了怎樣的啟發只要他是正能量的,就是好的。何況,瑯琊榜從導演到演員都是良心之作。如果電視人都能夠有這樣認真的態度對待這個行業,必然蒸蒸日上。好了就是這樣。晚安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