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是指一個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步做下去。其邏輯非常簡單,一件事情不會做先去學,學會了就直接做,并且堅持做,直到完全搞定。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我們明知道一件事怎么做而且應該做,但就是拖延不去做,甚至之前做過但就是不能堅持做,以至于最終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但另一方面我們會發現,在一些“沒必要”的事情上面,我們居然就能毫不費力的堅持下去,甚至都察覺不到“執行力”的存在就能把這事執行到底,比如:刷手機、看八卦、刷美劇、玩游戲……真的很神奇啊!
現代腦科學已經為我們揭示了人類大腦的奧秘,我們的大腦分為三層:鱷魚腦、猴子腦和人類腦,分別管理我們的直覺、情緒和理智。正是因為我們的“理智”不夠強大,所以只能任由“直覺”“情緒”驅動著我們去做那些沒必要卻又浪費注意力的事,使得我們大腦充斥著低級的滿足感。歸根結底,有沒有真正的執行力取決于我們的“理智”是否強大。
好消息是,“理智”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不斷成長的。“理智”的成長,反過來又能引導“情緒”和“直覺”,最終使得即使通過“情緒”和“直覺”做出的決策和判斷也是相對理智的。也就是說“理智”在“情緒”和“直覺”上建立了“快捷方式”,即使僅僅通過“情緒”和“直覺”的驅動,我們也能堅持的去做那些長期來看“更重要的”事情。
“快捷方式”的建立過程就是知識的內花過程,因此,我們要做就是長時間的反復重復、反復應用,不斷把知識內化為新技能,再通過產出進一步強化新技能,最終進化為“另外一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