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巴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電影節集訓營的第三位講師:攝影課程講師——李炯德。
李炯德,著名攝影師,《釜山行》的攝影導演,主要作品:《釜山行》、《公司職員》、《尋找金鐘旭》、《那年夏天》、《陽光姐妹淘》、《恩嬌》、《下女》等。
說到《釜山行》,大家肯定不會忘記一張張亞洲喪尸的臉,看慣了《行尸走肉》的小巴,第一次看到和自己同出一源的喪尸,真心嚇到不敢出門。
不過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作為即將站在金馬獎最佳導演領獎臺的等候選人的接班人的。。。咳咳,反正我們不能只被喪尸丑哭,還要看看這驚悚感究竟是如何拍出來的。
簡單介紹一下,電影《釜山行》是以1.85的寬高比進行拍攝的,它是一部圓潤的視覺盛宴,以靈巧的相機移動和精煉鏡頭進行無縫結合。從物理上來說,它運用了密閉的設置,使得浴室和行李架都成為了不能運用的場景,攝影從基調上在恐怖與滑稽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
為了烘托災難的危機感,電影拍攝中運用了很多技巧的。
影片開頭被車撞死的鹿變異復活,通過遠景橫搖,一種瘆人的驚悚感就帶出來了。
長焦鏡頭用來表現人物的表情,集中刻畫人物心理,令觀眾代入感增強。
用廣角鏡頭去展示生猛異常的喪尸或將喪尸埋于景深內,這種克制的處理手法也讓觀眾時刻處于不安的狀態下。
是不是終于找到了《釜山行》的正確打開方式~導演延相昊曾說過,“我不曉得能不能說我的電影有風格——如果真有的話,我的風格就是保持簡單,避免太多剪切。”導演認為大部分動作驚悚片過于依賴大量的剪切。他贊揚攝影指導李炯德幫他把個人鏡頭控制到最低范圍,減少了剪切,避免了使《釜山行》流于一般驚悚片的俗套。
攝影師,也可以叫銀幕造型師,可以說是除導演外的第二大靈魂人物,對于電影的最后呈現效果,有直接的把控力。跟著這樣一位著名的攝影師學習拍攝技巧,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獲的。
還等什么,快來報名吧!首爾國際青少年電影節集訓營,絕對讓你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