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因為輿論環境太臟,年輕人怕自己的“干凈”會露怯,會被看出來“還很嫩”然后被騙,所以更積極地跳進泥潭里,把自己搞得很臟,用泥塊來做盔甲,暗示自己處事老到。
但不得不說,很多的“扮演型浪子”,實在是演技不夠精湛。
真正的浪子往往在人前話很少,低調,甚至有一點害羞。事實上我很難想象一個表達欲過剩的人能成為浪子,浪子作為一種難以擒拿的生物,其迷人之處就在于給人提供遐想空間。行蹤猜不透,邏輯講不通,永遠徘徊在你的預設之外。真正稱得上浪子的,就那么寥寥幾個人。其他的,不過是艷羨“浪子”這個身份牌,一心想當。
我有時會反思,我們之所以會那么熱衷于談論愛情,除了把它作為心靈的消遣外,也有一個原因是,人處理感情的方式,往往隱秘象征了他跟這個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在工作、學業、日常社交等場合,我們會受到規則和潛規則的束縛,會收起部分“本性”,唯有在感情領域,因為沒有約定俗成的規定,所以人的天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換言之,一個人對待伴侶的態度,比他面對同事的態度更能說明處世觀。
人來到這世上,不僅是想要金子,還想見一下,金子一樣的太陽光。
所以我再看那些爭相給自己貼“浪子”標簽的年輕人,會覺得,還是很年輕啊。因為年輕,才害怕單純,向往混亂,因為年輕,才覺得純情是可恥的,不忠是在應驗自己的魅力。因為年輕,才不好意思承認,在這個重口味的時代里,還是想過小清新的日子,擁有心地善良的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