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校組織期中考試。
昨晚風向改為東北風,吹的空氣質量更好一些,樹葉沒有落多少,風沒有那么強勁,陽光有了。有了陽光,有了比較新鮮的空氣,人們心情自然就舒暢了許多,馬路也應該比較通暢了。
未來學校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學習場景相互融通,利用信息技術打破校園的圍墻,把一切有利的社會資源引入學校,學校的課程內容得到極大拓展,學生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整個世界都變成學生學習的平臺;二是學習方式靈活多元,把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參觀考察、研學旅行等結合起來,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融為一體;三是學校組織富有彈性,鼓勵學生自主管理,增加家長和社區在學校決策中的參與度,根據學生的能力而非年齡來組織學習,利用大數據技術讓教育變得更加智慧,讓學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未來學校的發展趨勢:
學習空間再造:靈活、智慧、可重組學習空間與學校的育人功能直接相關。長期以來,學校的學習空間一直延續著工業時代的設計標準。最為常見的場景是:學校由一間間一模一樣的教室組成,每間教室擺滿整整齊齊的桌椅,學生規規矩矩地坐著聽老師講課。這種場景與工廠非常相似,教室就像工廠車間,教育過程則像工業流水線生產,這種標準化的教室就是為了滿足標準化的教學。為了更好地支持個性化學習和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開展,未來學校的學習空間將從“為集體授課而建”轉向“為個性學習而建”,并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
一是靈活,創新教室布局,配備可移動、易于變換的桌椅設施,支持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二是智慧,打造數字化學習社區,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搜集學生學習的過程信息,評估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優勢潛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定制化的“學習體檢表”,幫助教師研制出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三是可重組,擴展學校的公共空間,打破固定功能的設計思維,促進學習區、活動區、休息區等空間資源的相互轉化,把非正式學習納入學校教育的重要議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與交往空間,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彌合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之間的界限。
學校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每個時代的學校都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征。從庠序到私塾,從古代官學到現代公立學校,無一不是時代變遷的產物。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新的時代必然會塑造出新的學校形態。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教育需要改變,也需要堅守。學校既要主動對接時代需求,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的變革路徑,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同時,未來學校要堅守教育的本質,回歸教育的本原,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創造權交給老師,把更多的辦學權交給學校,讓未來學校真正成為學習的樂園,而非教育的工廠。
期中考試,不是單人單桌,把桌子拉開一點,兩個班老師互相交換監考,學校進行裝訂,年級組內流水閱卷,最后形成試卷分析,并把各個學生的成績,以及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進行統計上報教導處。本次期中考試學校作出安排,把方案上報區教育局批準,再組織實施。本次期中考試教育局非常重視,學校更是不敢慢待,因此組織的周密細致。
今日國家大事,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下午抵達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