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減肥,先看一個傷心的例子:
“美國NBC電視臺有檔真人秀叫《超級減肥王》,游戲規則是在30周減重冠軍獎勵25萬美元。選手們一般身高體重指數(BMI)大多超過40,冠軍們一般通過節食和運動至少會減掉45%的體重,15季冠軍甚至減掉了59.6%體重,從“嚴重肥胖”變成了“過輕”。
然而,6年后,14人里只有1個人保持住了身材,其他人全部復胖,甚至比賽前更胖。唯一成功的那個人,比起同樣體重的普通人,他要以慘絕人寰的毅力,每天少吃一頓,長期忍受饑餓,才能繼續保持急速減肥的成果。”
如果這個例子有點遙遠、有點極端,也許數據更有說服力:95%的減肥者會在未來5年之內,體重會回到減肥前的水平,也就是說只有5%的人會真正的減肥成功。
這才是減肥的真相:也許你只需要花一陣子就可以減掉贅肉,但你需要花一輩子保持這個成果。
眾所周知,肥胖有一個著名的熱量公式,當攝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被身體儲存在脂肪里。不管何種形式、何種路徑的減肥,萬變不離其宗的原理就是讓消耗的熱量大過攝入的熱量,身體才會因為要補充差額而分解脂肪。
1
攝入熱量和消耗熱量,是減肥無法回避的話題。攝入熱量的途徑只有一種,就是飲食。
消耗熱量的主要路徑有三條:
第一、靜止代謝(也稱為基礎代謝);
第二、活動(所有言行舉止以及運動);
第三、消化食物。
其中,基礎代謝耗能占據身體總耗能的60%-80%,其他所有的活動,不管是為食物消耗的能量,還是走路跑步做家務看書微笑說話,所消耗的能量總和也只占到總耗能的20-40%。
也就是說,我們每天身體燒掉的絕大多數熱量,不在于那些有意識的運動上,而在于無意識的消耗。你要維持呼吸心跳體溫,要內分泌,要分解合成,要排泄循環,要保證神經元和骨骼肌能正常運作……普通成人的靜止代謝差不多每天1200-1500千卡,日行一萬步耗能也只有300千卡左右,大多數人還達不到這個值。
2
為什么你可以花一陣子就能減掉贅肉?
短期減肥的關鍵在于密集式的增加運動和調整飲食。運動減肥很好理解,就是將身體耗能變高;而調節飲食有兩處著力點,一是控制進食食物所含熱量,二是身體消化食物所需要的能量。前者越低攝入能量越少,后者越高,消耗能量越大。
但要想長期保持身材,就要保持靜止代謝、運動和飲食三者的平衡。
最不幸的一種減肥,就是在各種不正當的急速減肥中,靜止代謝率掉下來了,運動和飲食的調節力度(真的很少人能夠堅持急速減肥期間的運動量和飲食節制)也掉下來了,這就是所謂的易胖體質——不要去怪基因,基因雖然有影響,但在這個過程,大半是自作孽,基因表示很委屈。如果你還想保持身材,就要比同樣體重的人辛苦得多。
與此相反,最好的一種減肥,是提高靜止代謝的水準——想象一下,靜止代謝高的人,哪怕和同樣體重人吃一樣的食物,吸收的熱量,還不需要用上運動這招,就能被身體自身消耗掉,自然不會長胖,這就是各種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易瘦體質;基代低的人,就不同了,吃了不運動,身體消耗不了,就存著長肉唄。
減肥,其實是越慢越好,越慢,基礎代謝越能跟上調整節奏,越容易形成良性循環
減肥,是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上都來一場徹底而深刻的變革。
在上一篇中,我們了解到基礎代謝所消耗的熱量才是總熱量的大頭,那么基礎代謝究竟是什么鬼?受什么影響會提高?什么影響會下降?
所謂靜止代謝,也就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直白的說是不吃不喝不動情況下,身體一天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書面上的意思指身體為了維持生命所必須耗費的能量。
基礎代謝有幾個特征:
1、基礎代謝受年齡影響。基礎代謝率高,說明你的身體技能年輕,反之,就是機體衰退。這也是為什么中老年人普遍易胖,因為他們的身體技能下降了,但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卻沒有為此及時調整,攝入熱量不變的前提下,消耗的熱量減少了,肌肉萎縮,脂肪也就長出來了。嬰兒時期,因為身體組織生長旺盛,基礎代謝率最高,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參看圖。
圖:不同性別與不同年齡的正常基礎代謝率
2、受性別影響。男的、年輕的,靜止代謝率一般更高。
3、受肌肉多少的影響。這個很好理解,骨骼肌是耗能大戶,因此肌肉多的,靜止代謝率也更高。
4、受表體表面積影響。身材大小不同,人體的基礎代謝總量的顯然不同,基礎代謝與人體的體表面積呈比例關系。Rubner早在1894年發現,基礎代謝率如果以單位體表面積表示,則比較恒定。人體的體表面積與體重及身高顯著相關。三十年代,Stevensen曾經得出我國人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那場《超級減肥王》中,唯一一個成功保持身材的選手,為什么需要更大的力氣和毅力保持身材呢?因為他的體重雖然急速掉下去了,但基礎代謝率也掉下去了。身體自身消耗的熱量變少,他只能攝入更少的熱量保持一定來量的運動,長期忍受饑餓,才能保持身材。而那些復胖的選手,掉下去的體重反彈了,掉下去的靜止代謝率卻回不來了,失去了比賽巨額獎勵的誘惑,意志力消耗一空,根本扛不住長期的饑餓。可怕的是,他們吃一樣多的食物,更多的熱量更容易轉化成脂肪,比同樣體重的人長肉更快!
那么,問題來了,究竟哪些因素在影響基礎代謝呢?如何通過調節基礎代謝,正確的減肥呢?
基礎代謝到清楚了,那基礎代謝率應該也很好理解,基礎代謝率是身體消耗能量的能力。
有沒有覺得最近鍛煉的效果不明顯了?每餐減量也不可能持續減重了?這種情況往往是你的基礎代謝率在降低的原因。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高,食物所攜帶的能量會被充分消耗,不會有太多的能量殘留體內轉化為脂肪。但是基礎代謝率一旦變低,脂質和糖分這類高能量物質不能得到充分消耗從而殘留體內,就會逐漸堆積并轉化為脂肪形式儲存。
要養成高代謝易瘦體質有幾個竅門:首先,提高基礎代謝運動,降低LSD的運動形式。LSD的定義是:Long Slow Distance 也就是長距離慢速跑,把這類運動也可以引申到其他任何有氧運動上,如長距離慢速游泳、長距離慢速騎自行車、長時間爬樓爬山等等。這類運動形式雖然有助于訓練耐力,但是卻不利于肌肉的鍛煉,反而更容易導致肌肉的消耗,這也就是為什么馬拉松運動員、騎車運動員會更瘦,但卻沒有肌肉發達的體型。一般而言,只有經常跑步訓練的職業半職業選手,會通過不定期的LSD增加耐力之外,普通人還是少做為妙。LSD做多了,而且并不注重保養的人,更容易有跑步膝。
基礎代謝率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哪些因素會能夠提高基礎代謝率呢:
1、季節
天冷時候,基礎代謝率會減慢,消耗熱量減少,人自然就容易胖起來。如今季節更迭至秋天,天氣漸涼,提高基礎代謝率成了秋季減肥的一個關鍵。
2、睡眠
睡眠規律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經常熬夜的人由于作息不正常、長時間熬夜,會導致不良后果:(1)新陳代謝通常會比較差;(2)產生于脂肪細胞“瘦蛋白”和胃分泌“饑餓激素”這兩種物質的體內分泌失調,胃口很好,很容易吃下更多熱量,長期下來身材會像吹氣球般不斷崩壞。
當然,若是真的無法早睡,請盡量睡夠7小時。
3、運動
骨骼肌是貢獻基礎代謝的大戶人家。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的含量和力量,提高肌肉力量也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
最好每周做2~3次的力量訓練,每次堅持20分鐘左右。不過,由于激素因素,女性做力量訓練是很難長肌肉的。
3.補充蛋白質
聚積大量的蛋白質可以幫助促進新陳代謝,促使每天多燃燒150-200卡路里熱量。
瘦身膳食能量構成你每天攝入的卡路里中有20%—30%左右來自蛋白。最好爭取每頓飯或者每次吃零食的都吃一些瘦肉、魚蝦、豆制品、低奶酪、牛奶這樣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4.每天吃早餐
早餐對加速新陳代謝和減肥非常重要。吃早餐的人比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減少體重。
這是因為,在睡覺時,新陳代謝會減慢;而只有再次進食時,它才會回升。如果你跳過早餐不吃,身體消耗卡路里的消耗能力在午餐前都無法達到正常水平。
5.喝足夠的水
人們在喝下一大杯水之后,體內的新陳代謝會加快30%。如果每天保證喝下1.5公升的水,那么每年能多燃燒掉17400卡路里熱量,減掉5公斤體重。
6.增加吃飯頻率
少食多餐和一日3頓的大餐相比,能避免大餐的過多熱量化成脂肪,更能保持旺盛的新陳代謝水平。兩餐之間盡量保持在2~3小時之內不超過4小時,以免饑餓后過度進食。同時要保證每餐必須有蛋白質食物,因為它是新陳代謝的增強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