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家鄉三大李村,坐落在山東省,在平原縣的轄區內,隸屬于德州市。我生活在德州市庇佑下的小縣城下面的小村莊。所以還是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德州的。
德州歷史悠久,自秦朝以來至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德州是山東的北大門。素有“九達通衢,神京門戶”之譽。德州的太陽谷在世界很出名,同時德州的扒雞聞名全國,被稱為“扒雞之鄉”。
? ? ? ? 平原縣是德州轄區的小縣城,漢昭帝劉備曾在這里做平原令,因此劉備做平原、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至今在這里流傳,同時還是著名作家鄧友梅、已故國學大師任繼愈的家鄉。
我雖是平原人,但我卻對平原了解的很少,甚至包括街道的名字也不記得幾個,原因就是我小時候很少進城,中學時代又不在這里讀書,畢業后也不在這里工作,直至結婚有了孩子后才正式來到這個小縣城。雖然和平原近距離的相識恨晚,但我很快就喜歡上了平原。她就像一位母親,敞開臂膀,隨時迎接游子的歸來。
? ? ? 我的家鄉是平原縣下面的一個小村莊——三大李村,關于三大李村的由來有必要說一說:
三大李村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片水域,明朝有一個叫李商石的商人來到這里,并在這里繁衍后代,后來他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于是就把這里一分為三——東大李、西大李、腰大李(腰是中間的意思)分給了三個孩子。后代人就以三大李為這個村命名了。所以我們村子里姓李的多一些。這些內容都是在村里的石碑上記載的,可惜石碑已經不存在了,這些內容也是我在小時候八九歲模樣時記住的。那時候,石碑就立在村口的馬路邊,大年初二送爺爺娘娘的時候,大人們都去石碑附近點爆竹,我因為小害怕爆竹,所以就經常躲在石碑后面,因此對石碑上的內容記憶特別深刻。中學時代上學時,經常在這里做車,眼看著這石碑從完好無損到被撞碎一半,然后石碑倒下,直至最后石碑消失……我多想再去撫摸一下石碑上的刻字,就像一位游子撫摸自己曾經歷的歲月痕跡一樣,只可惜美好的東西只剩下了回憶。
? ? ? ? 我的家鄉雖沒有山,水也不多。可我依舊覺得這里很美,沒有哪一個旅游景點能和家鄉相比美了,因為這里充滿了童年的美好和記憶。
我對家鄉最大的記憶就是村子里的家戶道(家家戶戶要走的很窄的過道,類似于胡同)和田地。
? ? ? ? 我們村里的家戶道都是南北方向的,大約有幾百米長,而且很窄,最窄的地方也就一米吧,最寬的家戶道還不到兩米。所以大車根本進不來。三輪車有時還會卡在道中間,所以,在這里騎自行車特別能練技術。小時候我就專門找路窄的家戶道去騎車子,結果手腳都蹭到墻上脫了一層皮。最慘的是手蹭到墻上時,手里的東西都擠變了型。這時候也顧不上手疼了,只是抓緊去看東西有沒有壞,以防被媽媽訓斥。放假時,和同齡孩子們穿梭在村子里的家戶道里真是開心極了。不過有幾條家戶道我們堅決不去的,因為有幾戶人家養了狗,非常可怕,小時候被狗追了好幾次。所以每次我們都是繞開那里走的。
? ? ? ? 我之所以對田地記憶深刻,是因為小的時候去地里干活是我最大的使命,甚至比讀書還重要,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 ? ? ? 春天的時候,地里的草太小了。我們一般會選擇去場院里(有的地方稱打谷場,就是軋麥子的地方)放牛,因為那里沒有莊稼,可以盡情的在那里踩來踩去,沒有大人會說你,那里才是我們孩子們的樂園。春天時,小草剛剛冒出小芽兒來,滿地一片翠綠,真的可以在上面打幾個滾兒,翻幾個跟頭,然后躺在地上看天空中不斷變化的白云……那時候弟弟比我小兩歲,他不會翻跟頭,就躺在地上打滾,而我就一個勁兒的翻跟頭,偶爾一不小心,就把脖子扭了一下,然后起來扭扭脖子接著玩。
? ? ? ? 初夏的時候來場院里拔草是最好的。這時候馬野菜(馬齒莧)長大了,肥肥的葉肉,一棵就一大堆,幸運的話,碰到大的馬野菜,拔個二十來棵,袋子里就滿了。我家的豬寶寶最喜歡吃這種草了。
? ? ? ? 初夏過后,大人們就開始收拾場院了,大人們要把這里打掃的干干凈凈,還要把地面軋的特別平,為以后收小麥做好準備。
? ? ? ? 過麥的時候,雖然很累,卻特別的好玩,小的時候,天一蒙蒙亮就要去地里割小麥,把麥子整整齊齊的排成一排排。經過一上午太陽的照射,麥子曬的干干的,這時候爸爸就會趕著小驢車去地里裝麥子,為了車上能多裝些麥子,我們這些小孩子就派上了用武之地,我們爬上車去踩麥子,把它們在腳下踩的結結實實的,夏天天雖然很熱,可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只顧著站的高看的遠,在車上蹦來蹦去,完全也顧不得麥芒扎的腿癢了。
等場院里的麥子堆得足夠多的時候,大人們會選擇一個特別晴朗的天,趕著小毛驢一圈圈的軋場,后來條件好了,可以用拖拉機一圈圈的軋場了。
軋好后,我們這些小孩又來活了,開始翻場,翻好后又開始軋場,軋好后就到了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干的事了——堆場。大人們先把長的麥秸用大叉子斂到一邊。我們這些小孩就用小推子把麥秸下面的麥粒堆起來,最后大人們再用大掃帚把剩下的麥粒掃起來。
我們小孩子之所以喜歡干這活是因為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無拘無束的光著腳丫,而且還是大人們允許的,甚至堆場時大人們都光著腳丫,這樣麥粒就不會進鞋里硌腳了。過麥算是農村里最忙的一個時節了(另一個是秋收時節),白天村里人自己忙自己的,可一到了起場堆場時,場院附近的男女老少都來幫忙,我的叔叔嬸嬸、隔壁場院里的爺爺奶奶,甚至我鄰場的小學老師也來幫忙,這個時候最能真真切切的感覺到村里人的那種熱情、淳樸。堆完場,大人孩子們都累了,于是大人們隨便往鞋上、掃帚上,甚至鐵鍬把上一坐,開始了聊天,大人們說的最多的話題是今年小麥的收成,哪片地最出糧,問問你家一畝地產多少斤小麥,如果有村民說他的麥子的產量多,人們又開始嘮起種的什么品種。我們小孩子邊聽大人們嘮嗑,邊躺在場園里看天上的星星。那時候的天空特別藍,也特別的明亮。爸爸偶爾也會給我們講講西游記的故事。
? ? ? ? 每當放暑假的時候,我會和四奶奶家的小姑姑(比我大兩歲而已)、弟弟一起去田地里拔草。別看我們小小的年齡,哪里的草肥,我們都一清二楚呢。像東北地里大棚后面的草是最喜人的,那草長得特別高,而且大棚后面沒有莊稼,很容易就割到。而且那草還特能占地方,這讓我們小孩子很高興,因為我們拔草是按袋子計量的。半天兩袋草就等于完成任務了。割完兩抱草,然后一抱草一裝袋子,好了,一下午的工作就結束了,可以痛快的玩去了。
? ? ? 秋天也是農忙時節,這時候地里的棒子(玉米)、長果(花生)、三藥(地瓜)、棉花(我們這里都叫娘花)蘋果都熟了。我們這里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所以人們都會選擇種棒子,人們會在河涯或不太好的地方種些三藥、長果等其他的經濟作物,但也只有棒子拿來賣錢,其他的像長果、三藥都是自己吃或送給城里的親戚。扒棒子是我們這些小孩子們要干的活,爸爸前一天會一大早把棒子秸刨倒,第二天我們姐弟三個就去地里扒棒子,我們每人坐一行,然后開始比賽,看誰扒的最快最先到指定的地點。一般都是媽媽最快了,然后是姐姐,我和弟弟就遠遠的跟在后面,其實弟弟真干起活來,是特別快的,有好幾次都比姐姐快呢。可大多數的時候弟弟總是偷懶,爸媽也從不說他,誰讓弟弟最小呢,那時候弟弟也就七八歲吧。我呢比弟弟大兩歲,可我干起活來就是慢,我是屬于比較仔細的孩子,不喜歡掙第一,即使有獎勵,我還是悠哉悠哉的干干自己的活。直到現在我的性格還是這樣:不喜歡爭強好勝,只是悠哉悠哉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許這和小時候的經歷有些關系吧!
? ? ? ? 秋天一過,播下小麥。農活也就暫告一段落了,農民們也就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可我家孩子三個,爸爸兄弟們也多,所以爺爺奶奶也不能夠幫著我家。爸媽為了多掙點錢。冬天就搞起了大棚種黃瓜。那時候我和弟弟就在大棚的后墻上跑來跑去,最后玩累了,索性順著大棚膜滑下來,那感覺既害怕又興奮,害怕大棚膜破了掉下去,又為這樣的滑滑梯而感到興奮。等到了年根底下,黃瓜成熟了。我們一家人都去大棚里摘黃瓜。通常我和弟弟會邊摘邊吃。這可是我們第一次吃到反季蔬菜呢,心里別提有多么滿足呢,哪里還記得干活的勞累。
? ? ? 小時候,我家一年四季都忙忙碌碌的,雖然比同齡的孩子們累些,苦些。可我們姐弟幾個終究是快樂的。這些童年的快樂更加深了我對家鄉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