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是陳彥瑾老師(北大中文系碩士、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作為主持人于2012年10月13日在“大善鑄心”直播間與雪漠老師的對話。
1、什么是自性寫作?
信仰的本質,就是承認世界上有一種比人類更偉大的存在。當你明白、認可、肯定、向往這種存在時,就產生了信仰。
在信仰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我們稱之為“靈感”或者“超自然”的力量時,他就是在“神性寫作”。
“自性寫作”和“神性”寫作有什么區別?
認可那種存在,實現那種存在,升華為那種存在,與之融為一體,達成“一味”時,就會進入“自性寫作”。這時候,很容易流出生命本有的智慧。
每個人本身都俱足這種智慧,因為各種障礙,人們才發現不了它。這些障礙叫作“業障”。
“業障”的本質,是行為的反作用力,會妨礙本有智慧光明的顯發。
打破這種力量,就像驅散天上的烏云,智慧的陽光就會照亮你。
所有佛經都是在這種境界中流淌出來的,它不是思維的結果。
釋迦牟尼說,誰說我講法,就是在謗我,我連一個字都沒有說。
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他說過的所有內容,都是在自性境界中流淌出來的。他沒有講法的概念,也沒有講法的執著。
如果每個人都明白自性,都能控制自己的心,那么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性寫作”。
當我們說“自性寫作”,而不說“神性寫作”時,就是把神性歸于自性,但仍不否定那種超越自性、比人類更偉大的存在。
偉大的存在只有依托于自性才能升起妙用。
發現自性,就是禪宗所說的開悟。開悟后,你就會得到一種巨大的智慧力量的“磁化”,隨之進入相應的境界。
假若你不但發現,而且能明白、安住,甚至駕馭它的時候,你就能成為心的主人。
筆者建議,讀讀雪漠老師的《讓心屬于你自己》這本書,書中有很多關于明白自性、發現自性、安住自性的訓練方法。
2、不能為了形式傷害智慧本身
形式并不重要,它僅僅取決于利眾的方便。
例如,六祖慧能可以流出《壇經》,王維可以流出詩歌,蘇東坡可以流出詞和文章等等。我既可以寫“大漠三部曲”和“靈魂三部曲”,也可以寫“雪漠心學大系”。
所以,什么形式都沒關系,它只是一種善巧,或者說一種應世的方便。有沒有真的智慧,才是首要問題。
社會需要方杯子,我就拿方杯子盛水;別人喜歡圓杯子,我就拿圓杯子。這就是與時俱進。也叫“隨緣”或“順世”。
只要有了利眾的智慧,哪怕一個日常行為、一個不經意的微笑,都能承載你的精神。
許多時候,了解一點世上的規矩沒有壞處,不過是為了汲取其營養,將其化為自己的血肉,而不是為了把它變成鐐銬,讓自己得不到自由。
文學也是這樣。訓練到最后,文學中的許多規矩就不能束縛你自由的心靈了。世界需要什么,你就會流出什么智慧。
有所區別的不是智慧本身,而是它的形式,也就是裝水的杯子。
杯子固然重要,但不能傷害杯中的智慧之水,不能說為了選擇某個杯子,就在水里摻上有毒的液體。
3、雪漠作品在文學之外的使命
《無死的金剛心》是寫給需要它的人,是為了傳播真理而出版的,是讓真理生起妙用。
這部書的本質就是為了“用”,是為了傳播香巴學派文化。
那么,它跟文學有關嗎?
有,選擇文學的形式還是為了能更好地傳播。
文學只是我的菜籃子,里面裝滿了各種智慧的“蔬菜”。
《無死的金剛心》承擔的不是文學上的某種使命,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使命。
“雪漠心學大系”也可以承擔這種使命,但《無死的金剛心》屬于小說的范疇,它可以做到很多“雪漠心學大系”們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做到一般文學作品做不到的事情。
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它都是不可替代的。
4、雪漠是“佛”還是“魔”?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安住在空性境界中流淌出來的東西。這種境界,只有與法界的某種智慧力量達成共振,或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也就是“天人合一”――才能進入。
只要有足夠的專注與敬畏,讀者在閱讀這些文字時,同樣能與其中承載的智慧力量達成共振,進入這種境界。
每個人都要明白,生命是短暫的,時間是有限的,必須抓緊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要把時間花在紛繁的妄想中,要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曾經有人問我,雪漠到底是“魔”,還是“佛”?我老說自己是魔。
如果全世界都知道雪漠是魔,那么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做雪漠這樣的“魔”。
因為,我索取的,不過是一頓飯,半碗面,一點青菜,此外都在奉獻著。
如果全世界都是我這樣的“魔”,世界就和平了;如果到處是招搖撞騙的“佛”,世界末日就來了。
不要在乎名相,也不要問雪漠究竟怎樣。每個人真正要叩問的,應該是自己。
5、幫助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生活中接觸過我的每一個人都會發現,他們需要怎樣的一個雪漠,雪漠就有可能是他需要的人。
更多的時候,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我沒有自己。
面對消逝的生命、毀壞的地球、被屠殺的眾生時,你幾乎改變不了什么,你能改變的,只是跟你有緣的那幾個人。
每個人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幫助自己身邊最需要幫助的那幾個人,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覺得有什么能比這個更重要。
你只管做好自己,不要做給別人看。一定要明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被你幫助的人,不過是給了你一個機會而已。
個人感悟:
1、超越頭腦的思維,讓文字從心靈自然流淌出來,就是自性寫作、智慧寫作。以這種方式寫出來的作品就是創新,他人無法復制。
因為,心靈本有的智慧是鮮活的、靈動的,時時充滿新意,所以無法被復制、被模仿。
2、文學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僅僅取決于利眾的善巧方便,關鍵在于它是否承載了道的智慧。
不能為了追求文學的形式美去傷害它所承載的智慧,也不能為了裝點文學的形式美,去填充一些與智慧無關緊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