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周日晴D339
“志道樂學·國學經典”D482
《莊子》外篇? ? ? 駢拇
三
【原文】
? ? 夫小惑易方[1],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2],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臧與谷[3],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讀書[4];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陽之下,盜跖死利于東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殘生傷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盜跖之非乎!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于其間哉!
【注釋】
? ? [1]易:改變。[2]數子:指上述四種人。[3]臧、谷:家奴和童仆。[4](cè):通“策”,這里指書簡。
? ? 【譯文】
? ? 小的迷惑,足以改變人的方向,大的迷惑,足以改變人的本性。怎么知道會是這樣的呢?自從虞舜標榜仁義攪亂天下以來,天下的人們就沒有不為仁義爭相奔走的,難道這不是用仁義改變了人原本的真性嗎?那么,我們就拿這個話題來討論討論。從夏、商、周三代以來,天下人沒有不因為外物而錯論自身本性的。小人為了私利而不惜舍棄生命,士人不惜冒生命危險去追求功名,大夫不惜生命來壯大自己的家業,圣人為了天下不惜生命。這四種人,雖然所從事的事業不同,名聲也各不一樣,但是他們不惜生命去損害人的本性,卻是同一樣的。臧與谷兩個人一起去放羊,結果兩個人都把羊弄丟了。有人問臧當時你在做什么,藏說他當時在讀書;又問谷當時在做什么,卻說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戲。雖然這兩個人所做的事不一樣,但是他們把羊弄丟這件事卻是同樣的。伯夷為了得到一個好的名聲,死在了首陽山下,盜跖為了私利,死在東陵山上,這兩個人,雖然死的原因不同,但他們殘害生命、改變本性的后果卻是相同的。我們為什么還要說伯夷死得值,而盜跖罪該萬死呢!天下的人們都在為利益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那些為仁義而付出生命的,世人稱他為君子;那些為財貨而搭上性命的,世人稱他為小人。他們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有的人成為君子,而有的人卻成了小人。如果從殘害生命、改變本性這方面去看,那么盜跖也可以當成伯夷,既如此,哪里還有什么君子和小人之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