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60年《井研縣志》記載的左氏
?
卷之一《乾隆60年井研縣志》纂志姓氏第1-5頁(yè):
訪古,太學(xué)生,左臣容。
謄稿,禮房典吏,左奉旒。
抄碑,戶房經(jīng)承,左奉暢。
?
卷之一纂志姓氏第15頁(yè)/17頁(yè):
??(雍正十三年編井研縣志),提調(diào)纂修:知縣黃光璨。
纂修(之一):左右相。
?
卷之一村落第26頁(yè)/32頁(yè)/33頁(yè):
左家壩,治南十二里。
左家嘴,治南十八里。
左家塆,治南二十里。
?
卷之一古跡第34頁(yè)/35頁(yè):
龍?門,在縣東十里,宋鄧若水書“龍門”二字,刻石唐節(jié)度使楊公墓碑。在道旁石刻云,唐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御史中丞、上柱國(guó)節(jié)度使楊公墓,其旁多楊姓,乃其子孫也。
又:卷之二津梁第20頁(yè)載:龍門橋,(縣治)北十里,鄧若水題“龍門”處。
注:《光緒井研志》卷23氏族載:井研左氏始祖左天一,明洪武四年從湖廣零陵,遷井研縣龍門鋪。
?
卷之二鋪遞第12頁(yè)/13頁(yè):
總?鋪,在縣治前,由北抵仁壽界,二鋪,曰:龍門鋪十里,環(huán)龍鋪三十里。
卷之二水利第16頁(yè)/18頁(yè):
左家塘,(縣治)南五里。
卷之二建置志邱墓國(guó)朝第25頁(yè):
教諭程遠(yuǎn)墓,(縣治)南二十里左家塘上。
訓(xùn)導(dǎo)王于藩墓,(縣治)南八里左家壩。
?
卷之五國(guó)朝教諭第12頁(yè)/13頁(yè):
左之輔,拔貢,雍正七年(1729年)任。
?
卷之七選舉志貢士第13頁(yè)/14頁(yè)15頁(yè)16頁(yè)/17頁(yè):
明洪武時(shí),左??達(dá),任華陰縣丞。
明永樂時(shí),左輔。
明成化時(shí),左衡,任經(jīng)歷。
明正德時(shí),左崇寬,任云南河陽(yáng)(今澄江)知縣。入鄉(xiāng)賢祠,見人物志。
明嘉靖時(shí),左史,任州判。
明萬歷時(shí),左有,任訓(xùn)導(dǎo)。
卷之七選舉志國(guó)朝貢生第18頁(yè):
左獻(xiàn)策,康熙四十七年恩貢。任彭水教諭。見孝義志。
卷之七選舉志國(guó)朝貢生第19頁(yè)/21頁(yè):
歲貢,乾隆年間,左右相。
?
卷之八士女志(上)人物第又14頁(yè):
左右翼,邑庠生,忠厚傳家,勤儉教子,年八十猶健,子左璧,庠生,左旋,廩生。
注:本頁(yè)裝訂錯(cuò)誤,本頁(yè)標(biāo)注為“卷之八、士女志、下、又14頁(yè)”,應(yīng)裝訂在卷之八、士女志、下、鄉(xiāng)耆、14頁(yè)后面。但卻裝訂在卷之八、士女志、上、人物、14頁(yè)后面。
?
卷之八士女志(上)人物第15頁(yè)/16頁(yè):
明,左崇寬,正德二年貢,任云南河陽(yáng)縣(今澄江)知縣。遇旱祈禱,眢井涌泉,士民德之,入鄉(xiāng)賢祠。
卷之八士女志(上)孝義第23頁(yè)/24頁(yè)/25頁(yè):
明,左?灼,寄籍仁壽,庠生,獻(xiàn)(張獻(xiàn)忠)賊屠城被執(zhí),罵賊,支解而死。
國(guó)朝(清),左獻(xiàn)策,康熙四十七年恩貢。居家孝友,正已勵(lì)俗,雖處城市足不履公庭。康熙辛丑、雍正丙午,城內(nèi)兩遭失火,民房俱毀,獻(xiàn)策家獨(dú)存,邑人慕其盛德所感云。任彭水教諭,卒于官。舊志。
?
卷之八士女志(上)鄉(xiāng)賢第26頁(yè)/27頁(yè):
鄉(xiāng)賢,明,左崇寬。
卷之八士女志(上)忠義第27頁(yè)/28頁(yè):
忠義,明,左灼。
?
卷之八士女志(上)官達(dá)第28頁(yè)/30頁(yè)/31頁(yè)/32頁(yè):
明,左達(dá),由貢生任華陰縣丞。
明,左衡,由貢生任經(jīng)歷。
卷之八士女志(上)官達(dá)第28頁(yè)/30頁(yè)33頁(yè)/34頁(yè)/35頁(yè):
明,左崇寬,由貢生任云南河陽(yáng)(今澄江)知縣。
明,左史,由貢生任州判。
明,左有,由貢生任訓(xùn)導(dǎo)。
卷之八士女志(上)官達(dá)第28頁(yè)/36頁(yè)/37頁(yè):
國(guó)朝,康熙間,左獻(xiàn)策,由恩貢任彭水教諭。
?
卷之八士女志(下)懿行第1頁(yè)/6頁(yè):
左右相,貢生。縣令嚴(yán)旌曰:淡泊寧?kù)o,教諭柳書稱其孝友敦行,育孤侄,施葬地,埋枯骨,蓋君子之流亞也。子左班,庠生,孫左御卿,幼失怙,入國(guó)學(xué),恪守先矩。
?
卷之八士女志(下)鄉(xiāng)耆第又8頁(yè)/12頁(yè)/14頁(yè):
左續(xù)昌,邑文生,好善不入公門,享八十三歲,子左士彥文生,教后學(xué),成就多人,善青烏術(shù),享八十歲。孫左奉暢,能守家法。
丁富章,忠厚樸實(shí),好善樂施,年七十八歲尚健,妻左氏,溫惠淑慎,享壽七十六歲。子丁文烜廩生。
左永安,居鄉(xiāng),醇厚,養(yǎng)老濟(jì)貧,年七十六歲。子左其昌庠生,左遠(yuǎn)昌監(jiān)生。
?
卷之八士女志(下)列女第15頁(yè)/16頁(yè)/17頁(yè):
國(guó)朝(清),左氏,邑貢生左獻(xiàn)策女,廩生郭維聰妻,庠生郭永奠母,廩生郭建勛祖母。郭維聰亡,越六月生郭永奠。左氏矢志撫孤,嘗誓言事親須孝順,教子務(wù)成名,故奉翁姑無缺,子亦游庠。孫三,郭建勛其長(zhǎng)也。終年八十有五。
卷之八士女志(下)列女國(guó)朝第15頁(yè)/16頁(yè)/20頁(yè)/21頁(yè):
劉氏,邑貢生劉澤長(zhǎng)之女,左右佐妻,佐亡,劉氏撫孤子左?玿,成立。(劉氏)七十余歲卒。
鐘氏,庠生鐘聲先女,左松妻,松卒,鐘氏矢志,七十余歲卒。
左氏,邑人左文謨女,王杰妻,杰亡,左氏撫孤子王文輝成立,壽至七十余卒。
張氏,邑張中容女,左世寧妻,寧亡,張氏矢志,五十年卒。
盧氏,邑人盧永爵女,左右智妻,智亡,盧氏矢志。至九十五歲。
左氏,邑人左朝祿女,廖常信妻,信早亡,左氏撫周歲子廖安普成立,補(bǔ)太學(xué)生,孫廖樂顏,庠生,左氏年至八十余尚存。
?
卷之八士女志(下)列女國(guó)朝第15頁(yè)/16頁(yè)/22頁(yè)/23頁(yè):
張氏,邑人張中有女,左玟妻,玟卒,張氏撫二孤子成立,苦節(jié)四十余年。
左氏,邑庠生左右睿女,許錫元妻,元卒,左氏年二十,撫孤成立,有孫二人。
?
卷之八士女志(下)列女國(guó)朝第15頁(yè)/16頁(yè)/26頁(yè)/29頁(yè)/33頁(yè):
左氏,李金蕙妻,庠生,李梼母,年二十七夫亡,左氏矢志事姑,撫子成立,壽八十一尚存。
左氏,盧永智妻,年二十九夫亡,左氏矢志守節(jié),子三:盧友麟庠生,次盧翔鳳,季盧瑞鳳庠生。孫盧玉秀庠生,曾孫盧錕、盧曉俱監(jiān)生、(曾孫)鍹鎬高維徵并庠生。左氏年九十卒。
陳氏,陳全章之女,左珺之妻,年二十八夫亡,陳氏矢志守節(jié),養(yǎng)葬舅姑,撫孤子左臣一。(陳氏)今七十一歲,已歷四十九年。
卷之九方外志寺觀第3頁(yè):
通光寺,(縣治)東三十里。
注,通光寺,是井研縣左家族人,為左氏僧人樂靜所置的寺廟,并捐108畝僧田,此寺曾改名左家寺、復(fù)靜庵,但后仍名通光寺。見卷之十 藝文志(下)、乾隆21年知縣韓萊曾的《新?lián)軙毫x田諭》。
?
卷之十藝文志(下)諭第1頁(yè)/2頁(yè)/3頁(yè):
???????????????????新?lián)軙毫x田諭
????????????????????署知縣韓萊曾
為曉諭事照得:寺觀廟院,乃系地方公建之區(qū),隸其所人,而欲久而守之,謂之常住。養(yǎng)之于空而欲靜而參之,謂之禪林,故佛老一派未嘗不載入志書。雖世遠(yuǎn)年湮,灰燼消沉,而其廟貌名色依然不改也。
今井研通光寺,溯其來歷,不過左家一僧、名“樂靜”者,性喜浮屠,其地廣人稀,產(chǎn)不居奇,左家本族為之構(gòu)僧田,名為左家寺,寺之名誤也,然系之左家,猶未離本來之面目,鄉(xiāng)曲之見自應(yīng)爾爾。迨“樂靜”物故遞傳,而后更左家寺為通光寺,鄉(xiāng)曲之見反失。侈張之念轉(zhuǎn)增,甚至有利其所有而謀人,為僧者皆因田產(chǎn)居奇出息饒?jiān)#诒舅轮探逡燥柶渚粕6剜徣说扔幸欢恍ふ撸鄻返靡院蜕胁皇厍逡?guī),從中生波構(gòu)釁,施其侵漁貪婪之計(jì);以致左姓子孫欲收回此業(yè)而不得,坐視人之分肥而不甘,種種禍胎愈釀?dòng)睢?/p>
三十年來羅正位同該寺劣僧非控邊界即控割谷,民與僧結(jié)訟不了,刁唆起伏、案積如山。殊可痛恨本縣蒞任以來,該僧劣跡久已訪聞,不謂慧朗、清澈、清蓮等果紛紛,其詞妄控,自投羅網(wǎng)。最可笑者慧朗設(shè)計(jì)套哄秉海銀兩,清澈、清蓮復(fù)行賴銀捏訴。師徒自相矛盾,此種鬼蜮伎倆尚何顏廁身禪林,而守爾常住乎?將該劣僧等嚴(yán)行重責(zé),驅(qū)逐出境,另飭僧會(huì)司承招妥僧外,又念左家所予“樂靜”田土一分,若仍留寺中,去一慧朗來者保必非慧朗,恐孽障之緣斷而不斷,爭(zhēng)訟之隙除而未除,況和尚清修原無需許多出息。現(xiàn)在鳳山書院本縣正欲整興,膏火無資,與其私之寺貽和尚,無盡之貪謀,不如公之一邑,作多士無窮之培植。是以勸令左家,將九十八畝輸入書院義田,而仍以十畝酌留“樂靜”香火。此在官在私均屬有益,而人心之欲皆淡,則民與僧共得相安于無事。如“樂靜”有知,當(dāng)必唯唯于九泉之下,而毫無遺憾者。
但常住名色不可不改正,并非公建地方又非古來舊跡,尊之為寺體制未合,為此示仰地鄰居民人等知,悉自后通光寺稱為:復(fù)凈庵,使復(fù)來之僧顧名思義,母(毋)昧本來。并使凡為僧者既習(xí)浮屠,即當(dāng)掃去塵緣,復(fù)歸清凈。菩提非樹,明鏡非臺(tái),獨(dú)非爾浮屠家有味之言乎?夫“樂靜”香火酌留十畝非過少也,少所人乃寡所累耳。
自諭之后,該房即以丈勘十畝撥復(fù)凈庵糧名,其余九十八畝撥鳳山書院糧名,永遠(yuǎn)注冊(cè),合邑紳士及約保地鄰人等并即念明此項(xiàng)田地,將該庵界叚及書院義田界址分立碑石,俾彼此無紊,以為久遠(yuǎn)之規(guī),須至告示者。
乾隆二十一年歲次丙子仲冬月吉旦,署知縣韓萊曾
?
注1、《乾隆60年井研縣志》卷之五,秩官第5頁(yè)載:國(guó)朝知縣,韓萊曾,江蘇舉人,乾隆二十一年署任(乾隆二十二年換新知縣),入官績(jī)。
?
注2、《光緒26年井研志》卷十八職官(二)第7頁(yè)載:韓萊曾,江蘇長(zhǎng)洲舉人,署任有傳。其傳記在卷二十九、傳(二)、師官(二)第3-4頁(yè),本篇傳記主要記載了“左姓僧樂靜,舍業(yè)為庵者也”及相關(guān)事,其同容與韓萊曾《新?lián)軙毫x田諭》內(nèi)容相近。
?
注3、《乾隆60年井研縣志》卷之九 方外志 寺觀 第3頁(yè)載:通光寺,(縣治)東三十里。說明此寺雖在乾隆21年韓萊曾任知縣時(shí)改名為復(fù)靜庵,但因韓萊曾在只井研縣任知縣一年,故此寺改名沒有成功,《乾隆60年井研縣志》仍記載名為通光寺。
?
注4、1985年12月《四川縣井研縣地名錄》載:竹園人民公社通光大隊(duì),以原境內(nèi)的通光寺廟命名。
?
光緒26年《光緒井研志》記載的左氏
?
卷四建置寺觀第43頁(yè):
通光寺,(縣治)南四十里,乾隆中知縣韓萊曾,(從通光寺)撥田九十畝入(鳳山)書院。
注1、卷十八職官(二)第7頁(yè)載:韓萊曾,江蘇長(zhǎng)洲舉人,署任有傳。其傳記在卷二十九、傳(二)、師官(二)第3-4頁(yè),本篇傳記主要記載了“通光寺、左姓僧樂靜,舍業(yè)為庵者也”及相關(guān)事。
?
注2、1985年12月《四川縣井研縣地名錄》載:竹園人民公社通光大隊(duì),以原境內(nèi)的通光寺廟命名。
?
卷十八職官(二)第2頁(yè)/5頁(yè):
雍正七年己酉(1729年),教諭,左之輔,拔貢署任,籍貫佚。
?
卷二十選舉志(二)第2頁(yè)/3頁(yè)/5頁(yè):
洪武間諸貢,左達(dá),華陰縣丞。
????永樂間諸貢,左輔。
????成化間諸貢,左衡,(任)經(jīng)歷。
卷二十選舉志(二)第6-7頁(yè):
正德間諸貢,左崇寬,舊志云,(正德)二年(1507年)貢,云南河陽(yáng)(今澄江)知縣。(左氏家譜)譜云官至湖廣布政使司,未知所據(jù)。有傳。
注:道光27年《澄江府志》卷之八、秩官第23頁(yè):明,河陽(yáng)知縣左崇寬,井研人,監(jiān)生,以上(人物)宏治年間任。
左崇寬為河陽(yáng)縣宏治年間的最后一位知縣。
?
卷二十選舉志(二)第7-8頁(yè):
嘉靖間諸貢,左史,(任)州判。
隆慶間諸貢,左有,(任)訓(xùn)導(dǎo)。
?
卷二十一選舉志(三)第1頁(yè)/3頁(yè)/4頁(y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恩貢,左獻(xiàn)策,有傳,彭水教諭。
?
卷二十一選舉志(三)第1頁(yè)/5頁(yè)/6頁(yè):
乾隆23年(1758年)歲貢,左右相,有傳。
卷二十一選舉志(三)第1頁(yè)/7頁(yè)/8頁(yè):
嘉慶21年(1816年)歲貢,左旋。
卷二十二宦達(dá)第5頁(yè)/6頁(yè)/8頁(yè)/10頁(yè):
經(jīng)歷左衡;州判左史;云南河陽(yáng)知縣左崇寬;縣丞左達(dá);訓(xùn)導(dǎo)左有;正八品左獻(xiàn)策(彭水);所千總左鑒元。
?
卷二十二誥命第11頁(yè)/13頁(yè):
???誥命表:
正五品,奉正大夫宜人——
????董仕萬及妻廖氏、左氏,以孫董含章教習(xí)、知縣加三級(jí),移贈(zèng);
王桂芳及妻左氏,以孫王鴻訓(xùn),官江蘇寶山縣知縣同知銜,移贈(zèng)。
卷二十三氏族第2頁(yè)/9頁(yè):
????左氏,(祖籍)湖廣零陵,明洪武四年(1371年),籍(遷居井研縣)龍門鋪。左崇寬(任云南河陽(yáng))知縣,(本支左氏從洪武4年至光緒26年共有)諸貢生四十三人,(繁衍)二十二世,(井研)縣左氏,皆左天一(后)裔。
?
卷二十四耆壽(一)第1頁(yè)/2頁(yè):
百歲以上:左廷樞,年107歲,(左氏家譜)譜云:康熙六十年(1721年)生,道光六年(1826年)卒。
重游泮水(清朝滿60歲入府州縣學(xué)),左廷樞,文生,年107歲,(左氏家譜)譜云:乾隆十二年(1747年)游庠(學(xué)堂),以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游,又越二十年(1826年)乃卒,墓在龍?zhí)段病?/b>
卷二十四耆壽(一)第4頁(yè)/8頁(yè):
五室同堂:左懷賓,八十八(歲),存母李(氏),年至九十六歲,亦見元孫。
卷二十四耆壽(一)第8頁(yè)/9頁(yè):
九十二(以上):
左臣一,采訪冊(cè)云:妻王妾左皆九十二歲,存考。
左民先。
卷二十四耆壽(一)第6頁(yè)/10頁(yè)/11頁(yè):
八十以上:
左右睿,生員,及妻鐘氏并八十八。
左琚,八十九。
左清先,八十八。
左續(xù)昌,八十,舊志稱其好善,不入公門。子左士彥,生員,教后學(xué),成教多人,年亦八十。
左右翼,舊志稱其忠厚傳家,教子以勤。子左璧,生員、左璇,廩生。
左玉賓,八十四。
左天應(yīng),八十九,習(xí)道(學(xué)習(xí)道教),家言:瞽目重明,白發(fā)轉(zhuǎn)黑。注:見卷36鄉(xiāng)賢第26頁(yè)左天應(yīng)傳記。
卷二十四耆壽(一)第10頁(yè)/11頁(yè)/12頁(yè):
九十一(以上):
周寬岐,妻左氏,(周寬岐)九十二歲存。
左洪盛。
?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1頁(yè)/3頁(yè)/5頁(yè)/7頁(yè):
五世同堂:
左瑄妻郭氏,九十二歲,嘉慶二十年旌,賜緞匹銀十一兩七錢。
??左奉傳妻李氏,九十六。
??左奉柄妻熊氏,九十三,孫左霖三,生員。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3頁(yè)/4頁(yè)/5頁(yè):
??九十八(以上):
龔朝臣妻盧氏(98歲以上)。龔翁琳七十六;姑雷氏八十八;子龔澤川,生員;龔澤道,俱八十三;龔澤美八十六;龔澤遼八十、龔澤遼妻左氏八十六。
??余朝助妻左氏。
左右超妻某氏。
??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5頁(yè):
??九十七(以上):
??王廷芳妻左氏,廷芳,生員。子王道德、妻李氏,入節(jié)孝表。
??左起先妻許氏。
左之柄妻程氏,之柄,增生。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6頁(yè)/7頁(yè):
九十六(以上):
左奉傳妻李氏,歲貢李傳道女,見五世同堂,家庭雍睦,人言無間。
左右翼妻周氏(九十六以上),左右翼八十九。
?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8頁(yè):
九十五(以上):左右智妻盧氏。
?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13頁(yè):
九十三(以上):
左奉柄妻熊氏,見五世同堂。
左元卿妻汪氏,(左氏家譜)譜云:左元卿,增生。(汪氏)二十九歲喪夫。
注:卷26列女(一)第25頁(yè):左元卿妻任氏,左元卿增生,不入公門,(任氏)二十九夫亡,壽至九十三。
?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15頁(yè)/17頁(yè):
九十二(以上):
左鳳意妻余氏。
周寬岐妻左氏。
?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1頁(yè)/2頁(yè)/6頁(yè):
九十一(以上):
左世臣妻黃氏,子左尊達(dá),武生。
左右柄妻曾氏(九十一歲以上),(曾氏)三十二歲夫卒。
左洪高妻胡氏(九十一歲以上),左洪高正八品。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6頁(yè)/7頁(yè)/10頁(yè):
九十(以上):
左維治妻徐氏(九十歲以上),子左鑒元,營(yíng)千總。
龔理妻左氏(九十歲以上),龔理八十六,子龔朝宗五品軍功。
左臣上妻鮑氏(九十歲以上)。
左獻(xiàn)章妻熊氏(九十歲以上),左獻(xiàn)章八十八。
左寅正妻孟氏,四十夫亡,今九十存。
?
卷二十五耆壽(二)第11頁(yè)/14頁(yè)15頁(yè):
八十以上:
張正祿妻左氏,今八十八,張正祿亦八十八。
左諭妻余氏,八十九,左諭廩生。
左瑚妻曾氏,八十九。
左璉妻殷氏,八十八,左璉,生員。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2頁(yè):
??馮瑞仁妻左氏,二十三歲夫亡,一子馮美昌。
?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4頁(yè)/5頁(yè):
??胡先榮妻左氏,左開春女。夫亡無子,撫侄胡上鈺為后,今存。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5頁(yè)/6頁(yè):
??吳世能妻左氏,左永喜女。二十六夫亡,今四十八。
?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6頁(yè)/6頁(yè):
??盧永智妻左氏,二十九夫亡,年九十卒。子盧友麟(和)盧瑞鳳,孫盧玉秀,曾孫鍹鎬高維徵并生員,(曾孫)盧錕,盧曉并監(jiān)生。
?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13頁(yè):
湯月殿妻左氏,左記女。子湯俊德,監(jiān)生。(左氏)二十夫亡。咸豐元年旌。年七十六卒。孝睦無間,善撫猶子,嘗賑僟備荒,為時(shí)所稱。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14頁(yè)/15頁(yè):
王杰妻左氏,左文謨女。撫孤子王文輝成立,壽至七十余。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16頁(yè):
程自汝妻左氏,左起先女。二十四夫亡,無子撫夫兄子程維禮為后,年七十四以光緒七年旌。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22頁(yè):
藍(lán)正陽(yáng)妻左氏,庠生左霖三(之)女,十八適藍(lán)正陽(yáng),六月而寡,無子,撫夫弟子為嗣。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22頁(yè)/23頁(yè):
李金蕙妻左氏,二十四夫亡,事孀姑,孝壽愈八十,子李梼生員。
?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25頁(yè)/26頁(yè):
左右左妻劉氏,貢生劉澤長(zhǎng)(之)女,一子:左玿。(劉氏)壽至七十余。
左右柄妻曾氏,(左氏家譜)譜云:三十二夫亡,壽九十一,守節(jié)六十年,以例不得旌。
左松妻鐘氏,庠子鐘聲先女,壽至七十余。
左元卿妻任氏,左元卿增生,不入公門,(任氏)二十九夫亡,壽至九十三。
注:卷二十五耆壽(二)第13頁(yè):左元卿妻汪氏(壽93歲),(左氏家譜)譜云:左元卿,增生。(汪氏)二十九歲喪夫。
左世寧妻張氏,張中容女,年五十卒。
左右智妻盧氏,盧永爵女,壽至九十五。
左玟妻張氏,張中有女,二子,守節(jié)四十余年。
左琚妻陳氏,陳全章女,二十二夫亡,事翁姑,養(yǎng)葬盡禮,一子:左臣一。(陳氏)七十一旌。
左榮妻李氏,續(xù)志佚其事實(shí)。
左燦妻張氏,守節(jié)三十七年,道光二十一年旌。
左耀妻龔氏,守節(jié)三十一年,道光二十一年旌。
左德前妻稅氏,(家)貧。
左崇德妻宋氏,孝守節(jié)歷三十三年。
左先哲妻徐氏,徐正瑄女,二十四夫亡,無子,撫夫弟子左德洵為嗣,(徐氏)年四十六卒,光緒十一年旌。
左輝先妻宋氏,宋紹義女,二十八夫亡,壽至八十八。
左志儒妻朱氏,文生朱元芝女,二十夫亡,姑年老多病,寢疾三年,朱氏割股愈之。今六十八歲,一子。
以下俱存:
左德祥妻雷氏,雷明全女,二十四夫亡,無子立后,今五十五。
左德倫妻任氏,任啟富女,二十六夫亡,割臂愈姑,劉(留)疾今存。
左朝富妻羅氏,羅嘉善女,二十四夫亡,今五十二。
左應(yīng)喜妻張氏,張宗慶女,二十七夫亡,一子方未彌月,今五十。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26頁(yè):
范廷賓妻左氏,孝事舅姑。(左氏)壽至九十一歲,守節(jié)歷六十余年。
?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28頁(yè):
蔡永周妻左氏,監(jiān)生左玉壽女,二十夫亡,一子:蔡坤遠(yuǎn)。(左氏)今存。
卷二十六列女(一)第30頁(yè)/31頁(yè)/32頁(yè):
寧永旺妻左氏,貧,親老子幼,劬苦終身。
廖常信妻左氏,左朝祿女,二十七夫亡,子廖安普,監(jiān)生,以孝聞,左氏老,喜怒不常,廖安普曲達(dá)母志,以大其家。孫廖樂顏武生、廖樂法文生。(左氏)壽至八十四,前志不詳,今據(jù)譜補(bǔ)。
廖復(fù)照妻左氏,二十八夫亡。
廖復(fù)廣妻左氏,守節(jié)三十五年,壽至七十七。
郭維聰妻左氏,貢生左獻(xiàn)策女,郭維聰廩生,遺腹六月生子郭永奠,左氏事舅姑,孝壽至八十五。郭永奠生員,孫郭建勛歲貢生。
卷二十七列女(二)第1頁(yè)/2頁(yè)/4頁(yè)/5頁(yè):
烈婦,胡宗鈺妻左氏,投水。
孝婦,左德倫妻任氏,任啟富女,二十六夫亡,姑劉氏適寢疾,任氏割股愈之,今四十五。
孝婦,左志儒妻朱氏,割股愈姑,在節(jié)孝表。
卷二十七列女(二)第7頁(yè)/11頁(yè)/12頁(yè):
孝女,左懷邦繼妻黃氏,黃文勝女。左懷邦前妻稅氏,稅氏母雷(氏),當(dāng)咸豐戊午病危篤,黃氏以繼女往侍疾,凡月余益憊不可支,時(shí)賊氛甚惡,謠傳日數(shù),驚黃急劇,(黃氏)割左臂肉雜藥進(jìn)雷(氏)甘之,一吸而盡,越日竟霍然已,又三年雷氏乃卒,姻黨以為難。
?
卷二十九傳(二)官師(二)第3頁(yè):
韓萊曾,江蘇(長(zhǎng)洲)舉人,乾隆二十一年署縣事。前知縣白士宏喜文學(xué),好植士類,嘗為書院生徒置膏火田,而經(jīng)費(fèi)顧未裕。韓萊曾下車(到任),適通光寺僧以骫法逮系,通光寺者,左姓僧樂凈舍業(yè)為庵者也,年久產(chǎn)益豐,覬其潤(rùn)者欺侵之,而生徒淫險(xiǎn)滋為不法,訟系且三十年。萊曾以為是慢藏?cái)康溡玻伢字钇涮锞攀水€益學(xué)生膏火,且判其牘尾曰:律令群祀廟觀有司所公建,隸其所入,而欲久而守之,謂之常住。養(yǎng)之于空而欲靜而參之,謂之禪林。今之為浮屠者利產(chǎn)居奇徒以恣淫兒之欲,空門禍水,案牘如山,與其私之淫祀,滋釋氏之奸貪,何若公諸士林,作吾黨之化育。樂凈香火酌留十畝非過吝也,少所入乃寡所累耳。萊曾蒞事未久,縣士至今思之。
注1、卷四 建置 寺觀 第43頁(yè):通光寺,(縣治)南四十里,乾隆中知縣韓萊曾,(從通光寺)撥田九十畝入書院。
?
注2、卷十八職官(二)第7頁(yè)載:韓萊曾,江蘇長(zhǎng)洲舉人,署任有傳。
?
注3、1985年12月《四川縣井研縣地名錄》載:竹園人民公社通光大隊(duì),以原境內(nèi)的通光寺廟命名。
?
卷三十四傳(七)鄉(xiāng)賢(五)第3頁(yè):
左崇寬,正德初貢生,知云南河陽(yáng)縣(今澄江)。嘗遇歲祲,禱于眢井,有涌泉之異。河陽(yáng)民尸(士)至今祠于鄉(xiāng)。
卷三十五傳(八)鄉(xiāng)賢(六)第4頁(yè)/6頁(yè):
左獻(xiàn)策,康熙四十七年恩貢生。端己飭倫,鄉(xiāng)人視為表率。性尤高簡(jiǎn),家溷城市,未嘗一履有司之庭。康熙五十九年暨雍正四年,城中皆大火,居民延燒幾盡,獻(xiàn)策家獨(dú)完,人以為厚德所致。云選彭水教諭,卒于官。
左右相,育孤子有恩,捐地,瘞貧死不克葬者,以歲貢生終。
????注:記載左右相的這段文字,參雜在本頁(yè)的最后二行字中。
卷三十六傳(九)鄉(xiāng)賢(七)第26頁(yè):
左天應(yīng),少好博簺(賭博游戲),其母泣教之。天應(yīng)誓曰再賭兩目瞽,遂絕。諸少年興博簺者不與通,事母匔匔致孝。母沒,絕葷肉,不入內(nèi)室者三年。晚歲目竟失明,天應(yīng)與人言,必陳說陰騭禍福,其辭甚摯。嘗習(xí)道家,言既盲服持之,乃益堅(jiān),竟夕臥不帖席,年八十目忽開,視光炯然,白發(fā)黝然蒼黑,人謂其得異術(shù)云。
?
卷三十八傳(十一)孝友第12頁(yè):
左汝璋,字遇儒,家貧學(xué)未卒業(yè)。父左志蘭,為人傭役,嘗病診癘。汝璋年十九,日夜涕泣,侍左右。家人皆謂不治,翼日疾忽轉(zhuǎn),久乃知汝璋割股也。縣大祲,舉家徙黔,為人佃。汝璋授徒供事畜。俄而母死,志蘭方歸井研,大母又卒,汝璋經(jīng)營(yíng)殮葬,感動(dòng)途人,遂移家歸。
注:以下為左汝璋傳后面的敘文——近代割股以療親者,曰漆朝煜、廖掄魁、汪澤誠(chéng)、李云龍、張開喜、程輄、譚光銀。漆朝煜事不詳。廖掄魁、文生,父廖崇瑤疾病,兩以割肱,聞后六年,廖崇瑤卒。汪澤誠(chéng)、字紹洋,(井研縣)烏拋塆人,繼母萬氏,光緒二十四年冬寢疾,(汪澤誠(chéng))刲臂和藥愈之,竟無所苦。李云龍以愈其母。聞張開喜母今七十余。程輄年七十五猶健。譚光銀事,采訪者略之。
?
湖北潛江南門外左家臺(tái)左代華摘錄2021年5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