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兩天的空余時間,終于讀完了東野圭吾的這本白夜行。
這兩天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一閉上眼睛,腦子里縈繞著的都是小說中復雜的人物關系和人性的罪惡所帶來的各種不幸。
尤其是看到結尾的時候,雪穗面對倒在血泊中的桐原時那張貌似人偶般面無表情的臉。意猶未盡,很不甘心,是這樣的結局。故事中的很多情節,值得深思。
想找個看過此書的人探討一下,有的地方并沒有看懂。
比如當自己的父親作出那樣的獸行之后,明明他最無法忍受,可是最后他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了同樣令人作嘔的事情。
兩個少男少女,在最童真的年紀,一個因為生活困苦,被母親出賣給有戀童癖的老男人,一個親眼目睹自己的母親和伙計偷情,直到看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喜歡的女孩做出令人作嘔的行徑,從那一刻開始,這兩個孩子的人生便蒙上了陰影。桐原亮司震驚之余用自己曾經最擅長剪紙的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親,并幫助雪穗逃離現場,廢棄大樓里的通風道,形象的暗喻了桐原的一生,都是在冗長幽暗的通風道里行走,桐原說他的一生都是在白夜里行走。
文章中依次出場的人物太多,大概需要一張思維導圖才能大體理清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聯。
小說中最大的爭議便是,桐原和雪穗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大部分人認同,桐原必定深愛雪穗,但是雪穗卻是未必。他們之間正式一起出現的畫面,除了小時候一起在圖書館的情境外,只有故事的最后,桐原從二樓跳下身亡的時刻有過同框。除此之外,我們只能通過配角遭遇的各種核心資料泄密抑或者三個女孩被性侵等各種細枝末節的東西,來推斷他們之間曾有過的對話。
也曾以為雪穗是愛桐原的,比如她說的那句,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它,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是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這份光,我便能把黑色當成白天。曾一度以為雪穗所說的太陽,便是桐原,畢竟他們從小相識,或許曾有過少男少女微妙的曖昧情愫,桐原為了她,違背倫理道理,犯下殺父的罪行,后來為了滿足她的欲望,對所有妨礙她前進的人,趕盡殺絕,又或者讓那些為此受害的女孩從此閉嘴不談過去。雪穗人前顯貴,唯有在桐原面前才能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和舔舐小時候的傷口。
可是或許雪穗在和桐原在圖書館認識之前,或許就已經知道她要賣身的男子有個跟她年紀相仿的兒子,如她這般窮酸但卻長相聰靈乖巧的樣子,大概也是能夠打動他的吧。或許從最開始的時候,雪穗便已經把桐原當作了利用的棋子。
不然,為什么偏偏是在圖書館離開之后,和他的父親去了附近大樓交易。偏偏就被桐原看到了。而那時候他們關系已經很是親密。如此想來,真是讓人毛骨悚然。
但是相矛盾的地方也是有的,大家都能看到桐原為掩護雪穗所做的付出,但其實雪穗也為桐原做過不少事。偷盜資料,甚至假扮早已死去的夕子,幫助桐原捏造證據,幫友彥制造不在場證明。還有各種隱晦的細節證明,他們雖然從未同框,但是卻經常協同處理事情。就像老刑警說的他們就像是槍蝦和蝦虎魚的關系,互利共生。他們的感情,如果說不是愛情,那便是如鐵一般堅固的伙伴關系,因為小時候的經歷,他們無法再對別人產生信任,能信任的大概只有彼此罷了。抱團取暖。桐原選擇做雪穗身邊的一個影子。
一切就要圓滿了,雪穗的店開起來了,她所擔心的物質大概再也不需要依附別人過得,然而作者就是這樣無情,作者化身為文中的老刑警,最終揭穿了桐原的身份,跳樓身亡,如果雪穗真的曾把他當作自己世界里的太陽,那么當太陽落下,世界再也無法光亮,雪穗又如何背負那些沉重的秘密在這世間茍活。
大概是為了弘揚正能量,作者以這樣悲愴的結尾收筆,留給我們無限的遐想。
實在想象不出,一個寫出如解憂雜貨店那樣溫暖人心的小說家,竟然對人性的黑暗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