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就是作者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不說他時至今日還在繼續填坑,什么前傳后傳、左傳右傳的,單說在這部書中的一個關鍵人物——汪藏海。這位生活在明朝時期的人物,三叔描寫的是相當厲害霸道了,說實話我都感覺要比明朝的開國元勛劉伯溫,還要厲害個一丟丟,甚至還要厲害個1、2、3。1是古今無一的紫禁城,2 是神秘怪異的海底墓穴,3是鬼神難測的云頂天宮。不論是五行八卦,還是易經風水,統統都是業內人才,再到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無不是樣樣精通,信手捏來。這位汪藏海汪大師,就是這樣一位經天緯地的奇才,但是,問題來了,我們的歷史上,到底存不存在這么一號人物那?
當然啦,就算作者寫的再好,它還是一部小說,利用文字的功力,去貼近歷史,杜撰一些橋段,這也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寫作 手法,并且會增強小說的可讀性。通過我努力的與不要臉的查找(手機百度),終于知道了歷史上,其實并沒有汪藏海這一號人物。
這樣一位大神級別的人物,竟然不存在,不過先不要失望,具各種推測(誰推的我真謝謝您),汪藏海的人物原型,應該就是明成祖朱棣時期,參與修建北京紫禁城的工部尚書——吳中(我本以為是劉伯溫)。當年老朱家的宮殿、皇陵,包括像長陵、獻陵、景陵這樣的皇家設施,都是這位吳中主持參與修建的。
在明史中交代,吳中是在小小的時候,就被過繼到吳家了,還并不是吳家的親生血脈。話說吳中這孩子打小就聰敏好學,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一位日本老和尚,在這位老和尚身上,學到了不少唐代以來就失傳了的陰陽學、風水學。也許也是命中注了定,在后來吳中的人生發展過程中,也證實了他確實是這些方面的天才。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信任,委以重任,為老朱家賣了一輩子的命,修了一輩子的亭臺樓閣。在明正統英宗七年,辭官后病故,葬于武城(哈哈,并不是海底墓啊),歲享七十!
要說這位吳中吳尚書,一生也算盡是傳奇吧,野史中說他五歲便可以“以目移梁”(是丈量嗎?),在他成人之后,更是“鬼才天工”,想造啥樣房子就造啥樣,想挖多深的坑就挖多深!傳說吳中死后竟然復活,簡直是神乎其神。但不管怎么說吧,我到是覺得吳中也好,小說中的汪藏海也好,確實是在建筑學領域啊,什么風水學領域啊,城市規劃學領域啊,都算是頂尖的人才了,就算拿到現在來說,也是很厲害啦!畢竟古代的時候生產力不是那么先進,有許許多多的條件限制。
就像吳中這種類型的諸多傳奇人物,確實也為咱們民族的文化奉獻了很多智慧與智慧結晶。就拿故宮來說,那必須是這個星球上數一數二的豪華宮殿。不管以前的封建社會怎么殘酷,怎么剝削吧,我們還是要感謝那些先輩們留下來的民族財產,民族象征!好,先說到這,繼續看《盜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