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老師“行走的人生”簽售會
由于自從上高中時就知道了俞老師,所以看過他的很多演講,而我如今已工作快三年了,可以說是單方面關注他應該快十年了,因此他講話的風格以及他講過的許多話很多故事大體也都知道。
不過這是第一次來到現場,但似乎并不激動,也許是因為太熟悉他的聲音了吧。
有點意外的收獲是大冰哥哥也來到了現場,因為我是看《陽光快車道》長大的小孩,所以我還是喜歡稱呼他為大冰哥哥,雖然現在有些叫他冰叔,但這對于我而言感覺是怪怪的,也許是由于大家知道他認識他的方式不同吧。
大冰哥哥說,請我們在場的所有人喝一杯酒,到他的小屋之中,我就記住了這么一句話,可我當時忘了喊出來,可我不會喝酒咋整呢。
由于時間原因,俞老師并沒有現場給大家簽名,對我而言我覺得這一個遺憾吧。
印象中俞老師分享的三點:
1、感謝給自己制作麻煩的人,也許正是因為由于遇見這些人使得自己更加優(yōu)秀;
2、學會時間控制,把時間用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
3、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
老師以實際的例子來說明的,其一講到新東方最近由于培訓老師講的一句話而引起的信譽危機;其二講到零碎時間的使用;其三以新東方的發(fā)展為例,一個階段一個規(guī)劃一個目標。
俞老師說每年會讀100多本書,不過有些書不是精度的,而只是翻翻就過去了,以前我以為老師是看的比較認真呢,原來每年精度的在30本左右,而我自己每看一本基本都是認認真真看完的,所以數量看的就少了些。
周國平老師、王小慧老師“花非花”簽售會
記憶中我看的周老師的第一本書應該是《朝圣的心路》,這本書是在深圳圖書館發(fā)現的,而且記得當時這本書是在六樓讀完的,因為這本書無法外借,只可以在六樓讀,正是通過這本書開始讀周老師的書,幸運的是在去年周老師到深圳書城簽售時,拿到了第一本簽名書,當然這也是現場第一次見周老師本人;
在上海市第二次相遇了,但這次老師并沒有講太多,也許是因為對話的形式而且時間也很有限吧,周老師與王老師對話結束后就開始簽售了。
一位哲學老師,一位藝術老師,兩位老師都用各自的方式看世間,一位是用文字表達,一位是用攝影傳達,兩位老師都是在發(fā)現,然而這種發(fā)現有天賦也有后天個人自我的塑造,如果沒有柔情你怎么知道江南的美?所以有些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即時大家看到的事物完全一樣,可我們每一個的感覺不同,可以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對我的另一個收獲就是知道了王小慧老師,先前知之甚少,當我在飛機上打開《花非花》看的過程之中我意識到自己又多了一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