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肉體、心智和靈魂
巴哈伊信徒確信……的是:我們作為人類具有三個方面,也就是說,一副肉體、一個心智、一個永恒的身份——“靈魂”或者“靈”。我們相信,心智是靈魂和肉體之間的一個連接,而靈魂和肉體是相互影響的。16.1
在存在界,什么都沒有“靈性”那樣重要,什么都沒有“人的靈性”那么不可或缺。人的靈性是最高貴的現象。人的靈性是人與上帝的“相會”。人的靈性是人類生命的主導精神,是所有人類效力的匯聚點。人的靈性是這個世界獲得啟迪的動因。16.2
……有一點是肯定的:在人身上存在著一種非肉體的實質。有時,人的身體會變得虛弱,但另外的那種實質卻處于其本身的正常狀態中。身體睡著了,變得像死的一樣,但(另外的)那種實質卻還在到處移動,在領悟事情,表達事情,甚至還能意識到自身的存在。
這種“另外的”和“內在的”實質被稱為“天軀”,也就是與這個“肉體”相對應的“仙體”。這一實質就是能夠發現事物之內在意義的那種“有意識的”實質,因為人類的外在軀體是什么也發現不了的。這種內在的、超凡的實質可以領會存在物的奧秘,能夠發現科學的真理,并指出如何在技術上應用這些真理。這一實質可以發現電流、發明電報和電話,并打開通往藝術世界的大門。如果人外在的肉體也可以做到這些,那么動物也同樣有能力作出科學而奇妙的發現,因為動物與人類的肉體所具有的全部能力與局限都是一樣的。那么,這種可以洞察存在物之實質而又不能在動物身上找到的力量是什么呢?這種力量就是那種內在的實質。它可以理解事物,可以闡明生命與存在的奧秘,可以發現那個屬于天國的領域,可以解開關于上帝的奧秘,可以區分人類與畜牲。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正如我們前面所指出的,人身上的這種人類實質處于那個較高級的領域和那個較低級的領域之間,也就是處于動物的世界和神性的世界之間。當人身上的動物傾向處于支配地位時,人便墮落得比畜牲還要低級;當天國的能力在人性中得勝時,人就會成為被造的世界中最高貴、最高級的存在。所有在動物身上找到的缺陷都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在人身上,存在著對抗、仇恨和自私的生存爭斗;在人的本性中,潛伏著嫉妒、復仇、殘忍、狡猾、虛偽、貪婪、不公和苛暴。也就是說,人類的實質裹著一層動物的外衣、穿著自然界的服裝,而自然界是一個充滿了黑暗、充滿了缺陷的無限卑賤的世界。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公正、真誠、忠誠、知識,智慧、啟迪、仁慈、憐憫,還有智力和理解力,也就是領會事物之實質的能力以及洞察有關存在物之原理的能力。所有這些崇高的善美品質都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因此,我們說,“人”乃是處于光明與黑暗之間的一種實質。若以這個觀點來看,人的本性就有三個層次:獸性、人性和神性。獸性是黑暗,而神性是光明中的光明。16.3
將人跟動物區分開的人性靈就是理性靈魂,而這兩個名稱——人性靈及理性靈魂——指的是同一事物。這種靈,用哲學家的術語來說就是理性靈魂,它涵蓋萬物,它在人類能力所允許的限度之內發現事物的實質,并知曉其特性與效能,以及實質和屬性。但是,若無信仰之靈的幫助,人的靈性便無法獲知神圣之奧秘及天國之實質。正如一面鏡子,盡管它明凈光滑、清清亮亮,還是需要光照。陽光不投映于其上,它便發現不了天堂的奧秘。
心智是人的精神力量。精神是燈,心智則是燈發出的光。精神是樹,心智是果。心智是精神的結晶,是精神的基本品質,如同陽光是太陽的基本要素。16.4
一個人的“靈魂”,或者說“靈”,是在其“肉體”受孕之時誕生的。16.5
須知,人的靈魂是超凡的,肉體與心智的衰弱也不會對它有絲毫影響。病人之所以表現得虛弱,乃其肉體與靈魂之間產生阻隔所致,因為靈魂不受任何肉體不適與病痛的影響。試想想,一盞燈的光,雖然外在物可能干擾它射出的光輝,但燈光卻以始終不變的亮度照耀著。同樣,每一種折磨肉體的疾病,只是一種遮掩靈魂發揮其固有力量的外在物。然而,一旦離開肉體,靈魂便顯示出如此的支配力,展現出如此的影響力,以至任何塵世的力量都無法與之匹敵。每個純粹、精煉和圣潔的靈魂都會被賦予超強的力量,會享受到極度的喜悅。
試想,那盞覆蓋于桶下的燈,雖然它繼續發光,但它的光輝卻不為人們所見。同樣,試想那被云霧遮蔽的太陽,你能看出它燦爛的光芒是如何被減弱的,可實際上,那光芒之源依舊不變。人的靈魂好比太陽,世間萬物好比人的肉體。只要這二者之間沒有外來因素的干擾和阻礙,那么整個肉體將持續不斷地反射靈魂之光,并在靈魂力量的作用下繼續生存。可是,若在它們中間出現阻隔,那么光的亮度便會隨即減弱。
再注視那太陽,當它完全被云層遮住時,雖然地球仍然受它的照耀,但接受的光卻相當大地減弱了。直到云層散開,太陽才能再次以其本來的光輝照耀。云層的有無是絲毫不能影響太陽固有的光輝的。人類的靈魂便是照耀肉體的太陽。靠著靈魂的照耀,肉體便得到維持,應該這樣解釋。
再者,試想樹木的果實,在它結成果實之前,已潛藏在果樹之中。倘若果樹被砍成碎片,沒有任何果實的痕跡能被發現。然而,當果實出現時,正如你所見到的,它自動顯示出神奇的美麗與榮耀的完美。有些果實,的確只有在它離開了果樹之后,才充分地發展成熟。16.6
有人認為肉體是本質,是自行存在的,靈魂則是偶然的,依賴于肉體之實的;然而,恰恰相反,靈才是本質,肉體則依賴于它。就是說,如果這偶然性的肉體被毀滅以后,那本質,即靈仍然存在。
……理性的靈魂,即人的精神,并非降入肉體,也就是說,它不會進入到肉體之中,因為降入和進入只是肉體的特性,理性的靈魂不受其制約。精神不會進入肉體,因此在離開肉體時,它無需另尋住所;不,應該說,精神與肉體緊密相連,就像光線與鏡子的關系。如果鏡子光潔而完整,那它就能明亮地反射光線,如果鏡子布滿灰塵且破損,那鏡子里的光線就會消失。
理性靈魂——亦即人性靈,既沒進入過人體,也不依賴它而存在;因而在肉體的組構分解以后,靈魂怎么會需要一個它賴以生存的實體呢?與此相反,這理性靈魂才是肉體賴以生存的本體呢。理性靈魂的個性始而有之;并非起因于軀體之媒介,但理性靈魂的個性和狀態在這個世界可以得到強化;它會取得進步并達致不同程度的完美,或者停留于最底層的無知深淵,與上帝隔絕而無法獲見其表征。16.7
誠然,我說,人的靈魂本質上是上帝的眾多表征之一,也是祂的眾多奧秘之一。它是全能者的偉大表征之一,是宣布上帝的萬千世界的真在的先鋒。隱藏在其中的是世人現在完全不能了解的奧秘。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