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人這樣提問“讀過的書,過不了多久就忘記了,該怎么辦?”對此,每個人的回答不一,但是都少不了一句“寫讀書筆記”。
小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管是上學還是工作,讀書時做筆記都是如此重要。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該如何做讀書筆記,他們只是把書中重要的句子抄寫下來,就丟到一旁去了。這種方法顯然很不可取,因為我們如果只是摘抄下來重點句子,和在書上直接劃線,其實并沒有多大差別。過不了多久,還是會忘記的。
那么到底該怎樣做讀書筆記,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記住看過的書,并且在以后需要應用的時候,可以方便的查找呢?
奧野宣之的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奧野宣之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奧野宣之都堅持用筆記本記錄,他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的電視節目中播出后,曾引起熱烈的討論。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建立起了一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書中稱之為“一元化筆記讀書法”。
一、選書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消息,我國2017年出版的新版圖書共有255106種,加上往年的出版物,更是數不勝數。書籍的種類浩如煙海,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卻是極其有限的。所以在讀書之前,一定要認真挑選那些真正對我們有益的書籍。
許多人以為讀書筆記應該是在讀完書以后才做,也有一部分人在讀書的時候,邊讀邊記。而奧野宣之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則是從最初的選書時就開始了。
首先,準備一個本子,不一定要多精致,普通的筆記本就行。留出第一頁或最后一頁,做成書籍清單。
然后,將日常生活中,所有我們接觸到的和書籍有關的信息收集起來,把我們想讀的和需要讀的書籍記錄到清單中。
或者你可以準備一張A4紙,設計成清單的形式打印出來,記下書籍名稱,將其附在筆記本之后。也可以補充上作者名稱、出版社名稱、想讀的理由等,豐富書籍的相關信息。
書籍的來源,可以是廣告、網絡、電視、他人推薦,也可以是閱讀時書中提及的另外一位作者或書籍。
這種從日常生活中記錄的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找到真正需要的購書清單,同時避免我們因為促銷或者新書推廣,而一時沖動購買了我們并不是很需要和想讀的書。
二、購書
不少人在購書的時候,都是看到電商做促銷活動時,買下一堆滿減后的書籍。有時候為了湊單,會購買一些其實并不是很想讀的書。買回來以后,便擱置了起來。長此以往,買來沒讀的書越積越多,給自己和書架都造成很大壓力。
但是,有了選書清單之后,就完全不同了。我們可以從自己記錄的清單上,挑選出最近需要讀的和想讀的書籍進行購買。因為這種購書方式是帶著目的的,所以我們把書買回來之后,通常可以很快地讀完。
雖然采用這種方法購買書籍可能會比滿減湊單時稍微貴了一些,但是因為我們沒有買不去讀的書,相比下來,其實還是非常合算的。
另外,在確定要購買的書籍前,可以先在網站上查看書籍的相關介紹和評論,看下該書籍是否被夸大宣傳,如果是去實體書店,可以帶上自己的清單,感受下書籍本身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再決定是否購買。
制作購書清單還有一個好處是,對于不是急需看但是又想看的書,也可以等到促銷時,再從中挑選做活動的書籍購買。
三、讀書
不少人習慣在讀書的時候,習慣邊讀邊劃線,這樣通常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劃線太多,將不太重要的部分都劃了出來,線條凌亂,找不到重點;二是劃線過少,最后讀完,發現沒有多少要記的內容。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用通讀、重讀、標記的方法,從書中找出真正重要的內容。
1、 通讀
先通讀全書,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2、 重讀
讀完全書之后,再讀一遍折角的那幾頁,如果自己仍然覺得很有價值,就將該頁面的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3、 標記
最后再重讀一次被折了兩個角的頁面,將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劃線。
如果是比較厚的書籍,不方便一次性通讀全書時,可以準備三枚不同的書簽,分別記錄自己通讀、重讀和標記中斷的地方,這樣一邊閱讀,一邊移動三枚書簽的位置、予以區分。
在劃線的時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區分內容,比如:
用普通直線劃出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內容。
用波浪線劃出非常重要、需要記住或者以后會用到的內容。
用圓圈圈住重要的關鍵字、詞或者專有名詞。
四、記錄
標記完之后,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以“摘抄+評論”的形式,將自己劃線的部分摘抄下來,并附上自己的感想和評論。具體做法是:
1、 記下書籍相關信息
在做筆記之前,先按照“年年月月日日”的格式寫下閱讀日期,比如如果是今天的筆記,就可以寫“190820”。日期的字體可以寫大一點,或者使用彩色的筆凸顯出來。
之后,再寫下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記下頁碼、購書日期、書籍來源等。
2、 摘抄重點內容
閱讀標記的部分,從中篩選出值得自己再多讀幾遍的內容,將其摘抄到筆記本上,并附上它所在的頁碼。可以在摘抄的內容前面加上“〇”,以便和下面的評論區分開來。
3、 寫下自己的評論
在摘抄的內容后面空出一行,在新的一行的開頭標上“☆”,然后再寫下自己的評論或者感想。
評論不一定要很正式,只要是閱讀這段話時產生的感想都可以記錄下來。
這種摘抄和感想交替進行的方式有助于我們理解、記憶原文,以后再進行重讀的時候,也可以很快地回想起當初閱讀時的感受。
每個摘抄和評論之后,可以再留出一段空白,等到下次重讀時,可以再次補充自己的感想。
五、檢索
為了以后能夠快速找到我們需要的讀書筆記,我們要認證做好讀書筆記的歸檔工作。對此,我總結了 點技巧:
1、 把書籍名稱記錄在封面上
用記號筆將筆記本中的書籍名稱寫在封面上,如果封面不方便寫字,可以把書名寫在空白紙上,然后粘貼在筆記本封面上,也可以把書籍的腰封裁剪后粘到筆記本封面上,這樣通過封面我們就能區分出這本筆記本里有哪些書的筆記。
2、 制作檢索用書簽
在筆記本的扉頁記錄下書籍對應的筆記所在的頁碼,做成目錄的形式。然后在筆記本側邊對應的位置涂上色塊,或者在相應的頁面貼上小標簽。
3、 將檢索數字化
如果我們做的筆記太多,就會不便于查找,所以可以為筆記制作電子索引信息。
按照“筆記本編號”“閱讀日期”“筆記類型”“書名”“作者”“出版社”“書籍分類”“關鍵詞”等信息記錄與筆記相關的內容,在需要查找某本書時,只需輸入書名或者關鍵詞,就可以找到對應的筆記本。
做完讀書筆記之后,還需要我們不時地重讀,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重讀計劃,固定每周或每三天重讀一次,養成重讀的習慣,讓我們能夠再次重溫當初閱讀時的那種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