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總算是滿懷期待地把《摔跤吧,爸爸》看完了,看了三遍苦了三遍,講真,這真是難得的好電影,搞笑,同時戳淚點,很久沒有看到這么戳心的電影了。
電影根據印度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爸爸不顧村里人的冷嘲熱諷,將兩個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的故事。
同時電影里面也告訴了我們很多職場通用的小技巧,為您分解一下。
嚴格的自律
劇情中,為了培養女兒成為世界冠軍,爸爸對女兒進行了魔鬼式強壓訓練,剪掉女兒的一襲長發,要求她們每天早上5:00準時起床鍛煉,在飲食上,堅決不能吃辛辣油膩的食物,盡管她們很喜歡。
只要是做了與摔跤無關的事,都會得到爸爸的嚴厲目光,謾罵。有一次她們和媽媽參加同齡人的婚禮,爸爸發現后,直搗婚禮,打了堂哥一巴掌。
只要是會阻擋女兒成為世界冠軍的事情,都會被爸爸清除制止。
多年后,大女兒成功拿到了全國摔跤冠軍,榮譽而歸,之后離開了父親的管制,進入了國家隊訓練,內心找到了放飛的感覺,開始蓄長發,吃喜歡的辛辣食物,涂指甲油!
可是她放縱自己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失敗的開始,接下來在莫斯科,悉尼的比賽都輸了。
失敗后的吉塔意識到自己的失誤,開始重新改正,按照父親的方法重新開始訓練,最后贏得了世界冠軍!
刻意練習的重要性
在影片中,吉塔和芭比塔的每天早上5點起床開始跑步,練習摔跤,倆姐妹比拼,甚至把她們表哥都拉進來了。
像她們這樣訓練目的是非常明確的,跑步可以增加體能,把表哥拉來訓練就是挑戰更強的對手。把堂哥擊敗后就不斷參加比賽,挑戰更強的對手,進一步提升。
反而吉塔在拿到全國冠軍進入體校訓練,新的教練反而讓吉塔忘卻爸爸所教的一切,重新開始練習,注重于理論技巧。而這樣換來的結果就是失敗。
而她爸爸的方式是觀看吉塔的比賽視頻,尋找失敗的原因,是哪個因素導致了失敗,然后進行糾正,不再犯。盡管吉塔在學院里面也是訓練,但是訓練的效果不明顯。缺乏改進,實效。
而在爸爸那里訓練就是不斷的研究失誤的地方嗎,然后不斷改進,反思,結果換來的就是勝利!
教練的重要性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這說明了有一個教練來指導你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而影片一開始就暴露了吉塔的爸爸是一名全國摔跤冠軍,而冠軍帶出來的自然也是冠軍,俗話說教練的水平決定的選手的水平。
而在體育學校的教練,雖然也是國家級教練,但是他卻沒有發現吉塔的天賦是進攻,在比賽中,該進攻時,卻一味地讓吉塔防守,該防守時卻要求進攻,這樣不僅直接抹殺了吉塔的天賦,還敗掉了比賽。
教練:你不要輸的那么難看!
爸爸:你不會輸。
教練:至少要拿塊獎牌
爸爸:你注定是冠軍
教練:你已經領先了,注意防守
爸爸:忘掉領先,保持進攻!
教練是在打擊,顧存自己,而爸爸永遠是積極引導,給予信心,不管遇到多么強大的對手,他都相信自己的女兒可以戰勝對手,奪得金牌!不同的教練帶來不同的效果。
而優秀的教練總是能看到你的優勢,不足,而不是按照理論,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決定這一切。
強烈的企圖心
這一點,在爸爸身上展現的是最明顯的,他年輕時夢想自己可以奪得世界摔跤冠軍,希望可以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由于生活他不得不放棄這份夢想,后面希望這份夢想由兒子替自己完成,可是天公不作美,一下生了4個都是女兒。
偶然的發現,其實女兒也可以是冠軍,于是他決定把女兒培養成冠軍,開始冠軍計劃,每天5點起床訓練女兒,不顧村里人反對,嘲笑。減掉女兒的長發,參加摔跤比賽。
不顧愛人反對,在家里煮肌肉,為女兒補充營養,增強體質。在女兒遇到挑戰時,直接飛到女兒身旁指導女兒訓練。就算學院下令不準他踏入學院半步,他依然沒有放棄,通過電話繼續指導女兒訓練。這就是他強烈的企圖心。
她女兒吉塔同樣也是,她在第一次場摔跤比賽輸掉后,一整晚都沒有睡覺,想著如何才能贏回來。半夜找到爸爸要求參加下一場比賽1
然而就是這種強烈的企圖心,不服輸的精神,促使她克服了重重的障礙,挑戰,直到最后,拿到冠軍。
簡單認真聽話照做
你會說這點重要嗎?
這點非常重要。
當吉塔和芭比塔還小,在房間玩游戲時,突然差闖入的爸爸,要求她們明早5點起床,突然的要求一下讓她們懵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但是他們照做了,或許是出于爸爸的威嚴,爸爸要求她們剪發,穿短褲,和男孩子摔跤,(村里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女孩子不能穿短褲,和男孩子摔跤。)盡管她們是極度的不情愿,受盡了嘲笑,但是她們還是照做了。
這就是簡單、聽話照做,而且重復的做,就像一句話說的,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
就是這樣不斷的堅持,日復一日地訓練讓她們有了今天的輝煌。
反過來有很多人卻是自以為是,耍小聰明,認為別人努力地堅持是傻逼,自己才是高手。其實恰恰相反,這就是普通選手和高手的區別。
高手往往是大智若愚,低調處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別人看是傻傻的干,而在他看來遲早有一天會成功的。、
能成功,奪得冠軍是必然的,因為她們擁有成功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