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宜居性教室,就是希望教室布置科學、學習生活舒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體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拓展。
一是衛生學。教室環境是學生長期學習生活的地方,生命健康及其安全應該放在第一位。根據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我們認為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衛生保健問題。①第一,保持良好的教室空氣質量,春秋兩季要保證充足的開窗時間,冬夏兩季要兼顧教室內溫度和空氣質量的平衡。第二,保證教室課桌椅高度與學生身高匹配。第三,注重教室內的科學照明和采光。
二是美學。要注意座位擺放、空間布置與教室色彩的整體協調,其中教室的色彩要特別注意。一般認為,紅色使人興奮,給人以熱情、精力充沛和積極主動的感覺;綠色給人以舒適感,具有自然情趣,是希望的象征;藍色顯露出和諧與友好,同時也標志著冷漠和疏遠;黃色讓人感覺溫暖、輕快和樂觀,同時也代表煩惱;白色讓人聯想到純潔和神圣,同時也會給人以冷酷無情的感覺。教室的主色調宜采用柔和明亮又淡雅的綠色調,它給人以柔和、親切、舒適之感,這有利于冷靜處理問題和開發智力。
三是教育學。要突出教室環境創設的教育功能,要把教室布置當作一門隱性課程。一方面要注重讓學生親自參與,成為課程的主體,另一方面要發揮每一個位置布置的獨特育人價值,從而形成綜合價值。比如,“圖書角’供學生閱讀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眼界;“生物角”使學生對自然生物產生喜愛之情,培養環保意識;“榮譽角”擺放集體在競賽中獲得的獎杯、獎狀,激發學生熱愛集體的思想感情;“展示臺”展覽學生自己創作的手工、書畫、藝術作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操作臺”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舞臺,訓練學生勤于動手的習慣,促進創造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