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好好接話》。
昨天我們談到,應該怎樣在工作中和領導相處,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如何給別人提反對意見。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明明是為了別人好,告訴他不能這么做,可到了最后,不但沒落好,反而惹得一身埋怨。
在生活和工作里,我們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每個人又有不同的想法,所以難免會遇到和別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
這時候,我們如果因為擔心破壞氣氛而勉強附和,就只能眼看著對方往錯誤的深淵越走越遠,錯失提建議的機會;而如果直接提出反對意見,又會讓對方覺得我們是在故意刁難他,不僅不會聽你的建議,反而想方設法地要反駁你。
其實,給別人提意見的時候,也是需要說話技巧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學吧。
無條件支持的態度
人都是有自戀情結的,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想法非常完美,別人應該無條件同意。就算有建議,也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修飾完善。
要是被別人否定,便會極為不爽,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對提反對意見的人也有意見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人與人的關系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要讓對方接受你的建議,最重要的是讓對方信任你。
如果對方不信任你,你提出反對意見,對方可能會想:他是否故意讓我難堪,故意反對我;或者想,你是誰啊,我憑什么聽你的。
所以,在提反對意見之前,首先要做的,不是評判對方是對是錯,而是讓對方信任你,讓他覺得你是真心實意在幫他。
這時候,可以做的是,先讓對方看見你無條件支持的態度。
無論多么想否定或勸誡對方,一定要先堅定地表現出“我是支持你的”,以此來獲得對方的信任。
例如我們想勸一個人戒煙,如果你對他說:“肺癌的風險已經一再宣傳了,抽煙的人就該下定決心戒煙才是啊!”
突然聽到這樣咄咄逼人的話,對方很可能會直接駁斥你:“多管閑事!”“要這么容易早就戒了!”
其實這時候,我們可以先贊同對方,然后再提出反對意見。
先贊同對方,是讓對方意識到,你是支持他的,是在為他考慮的,從而降低爭吵的可能性。之后再分析利弊,提出反對意見,他也會發現自己所忽略的細節,并對你的指點心存感激。
而想對外傳達“我很支持你”時,可以巧妙運用“當然……”跟“的確……”的句型。
還是上邊勸別人戒煙的例子,運用“的確”句型,可以說:“的確,戒煙的難處我完全明白。我自己也是失敗好幾次,花了三年才戒掉。但是肺癌的風險已一再宣傳,吸煙者更該下定決心戒掉才是啊!”
運用“的確”句型,就可表現出我其實很“體諒你的心情”,但有些 “客觀見解”還是不得不說,更能獲得對方的理解和贊同。還會有人聽完你的話后產生強烈的同感。
提反對意見時,爭吵態度是大忌
另外,當人們“強烈主張自己的意見”或“提出相反看法”時,很容易演變成強迫別人接受,看對方的眼神跟說話語調,也會呈現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
接下來,就很容易發展為爭吵。本來提出反對的意見是為了幫助對方,一番爭吵下來,對方不僅不想采用你的建議,還會反其道而行之,偏要做出成果來證明你是錯的。
情緒激動的時候,可以先好好想想,你最初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提反對意見時也不會因為失控而口出惡言,爭取讓整件事情以圓滿的方式落幕。
所以,你越想是想提反對意見,就越要冷靜下來。因為高壓態度很容易引起對方反感,對方越是反感,你的目的就越難達到了。
假如一個朋友想要去穿越沙漠,他向你分享了這個想法,這時候,如果你直接對他說:“別傻了,去一趟沙漠,你估計得瘦上一圈,回來累得動都不想動,而且還會曬得黑黑的,還不如在家里待著呢。”
對方興致勃勃的來,聽完這些話,可能會直接生氣地反駁你,事情最終就會變成“穿越沙漠到底有沒有可能”的辯論賽了。
但假如你轉換語氣,用關心對方,或是比較中立的語氣,告訴他:
“哇,真是太棒了,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晚上數星星,你的想法真好啊。不過,要促成這個行程的完美,你也要好好準備一下了。沙漠上的晝夜溫差特別大,你記得帶好厚厚的衣服,推薦你租一個軍大衣;晚上星星那么漂亮,手機肯定拍不出來,你要記得帶上你的相機;對了,還要準備足夠的水源、指南針等,安全第一……”
當對方被你拋出的一個個現實問題砸暈,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實施起來有一定困難性后,雖然可能會被打消積極性,但也會為你的貼心和建議而感動。
坦率說自己的失敗經驗
坦率說自己的失敗經驗有兩方面的作用。
一來是因為人在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人、事、物時,會本能地感到恐懼。這時,如果你能說出自己的失敗經驗,對方瞬間就會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自然不會再像開始時一樣害怕,心情也會更加松。
坦率說自己就是對人們表示我們已敞開心扉,如此舉動瞬間就能緩和他人的恐懼和警戒心,彼此沒有距離感了,就會更容易接受你的反對意見。對方內心會不自覺地想“他雖然反對我,但他是為我好”。
二來,主動講自己的失敗經驗,會讓對方覺得“他曾有過跟我一樣的經驗”,立刻能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而且會專心傾聽,從你的失敗經驗中總結教訓,權衡利弊。最后你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對方也能聽得進去。
例如,同事準備開啟一項新的項目,你有過類似的經歷,覺得不太好,有可能會失敗,那么,你一定不能直接對他說:“這個項目不用考慮了,肯定會失敗。”
而是要這樣:“你的這個想法很好,我之前也想這么做來著。可能是我能力不足吧,后來失敗了。當時情況是這樣的,……”
言語間,就能降低對方的防備,拉近距離,并產生向你深入請教的想法。之后,再提出反對意見,就容易多了。
在此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當你提及自己失敗經驗的時候,要把聊天當成“說故事”,增加可信度。
在你說失敗經驗故事的過程中,對方大腦會把故事性的敘述視覺化,并在腦中形成畫面,然后把自己代入進去。
以講故事的形式說自己的經驗,人們自然就會專注地聽,也能跟敘述者或故事內容產生共鳴,進而將之當成與自身有關的事而深感興趣。
-【今日話題】-
《好好接話》到這里就結束了,讀完這本書,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接話技巧是什么呢?你覺得可以致用到生活中嗎?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歡迎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閱讀好書,共同成長,相遇十點,讀你每天!我們明天見,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