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跑步聽的兩集羅輯思維,一講巨嬰,二講有效行動,腦子里兜兜轉轉間,忽然蹦出前兩天和小鬼的一次對話:你為什么喜歡回奶奶家或外婆家?回答一針見血:要什么,就有什么。
武志紅的這本<巨嬰國>,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
其中用大量心理咨詢實例解釋嬰兒和巨嬰都有的三個基本心理特征:共生、全能自戀和偏執分裂。
所謂共生:就是成年人無法獨自生存,無生活能力,極度依賴他人;
所謂全能自戀:唯我獨尊,所有需求都要滿足,且馬上;
所謂偏執分裂:需求無法滿足時,無法容忍,產生極度暴躁情緒和過激行為。
好犀利。
我的觀點:
1. 巨嬰,就是依賴;生活上,情感上的雙重依賴。
體現在媽寶男,體現在中國式相親包辦;還有前段日子挺火的春節自救指南:七大姑八大姨的七嘴八舌,父母的催婚催子催工作,“你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而且是”在愛的名義下”。
2. 獨生子女加劇這種依賴。
有一幅畫很現實,很殘酷:
這就是當下兩代獨生的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孩子在承載六個成年人的資源外,也承載了所有的期待。
有個采訪:"這個家庭挺有意思,寶寶一個人在前面跑,后面三個老人追著,再后面是我們這些姨媽、舅舅追著,形成了一個梯隊往前跑。"?
真累!
老媽常常告訴我,當年家里七八個孩子,外婆沒法帶,就得自己學著做很多事情。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是你還全能自戀、還偏執分裂,估計不得掐死也得被趕出家門。
那怎么辦?
巨嬰在現實中的體現就是:愛完美,愛幻想,不愛行動,要打敗巨嬰心理,請行動。
學習嬰兒的本能:先開始爬,爬著爬著,咦就會走了;走著走著,咦跑起來了。
茫茫森林,沒有地圖的情況下,有經驗的行者會辨別水聲的方向,找到水流而得救,因為水流通向大河,通往大海。會走冤枉路,但不走回頭路,絕對有效,這就是羅輯思維中提到的有效行動法則:放棄對這個世界完美的想象,直接付諸于行動。
小呼吁:
父母:請理解
親戚:請尊重
孩子:請相信
獨生的子女,獨立的人生
溫和的堅定,走自己的路
巨嬰,行動起來。(包括我們自己)
插播下小鬼獨立睡覺記:
第一天:半夜哭著睡過來;
第二天:半夜告訴我們睡過來;
第三/四天:不知道什么時候睡過來;
今晚第五天:還會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