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張冬,毛毛蟲圖書館總編輯
孩子的成長變化有階段性的特征需了解并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地進行親子閱讀。
一、嬰幼兒發展特點
1. 0-3個月的特點 -- 萌芽式,接收式的親子閱讀
寶寶一般會短暫、定睛觀看某個畫面;
爸爸可為媽媽讀一些放松的詩及書籍,增進夫妻感情,讓孩子開始有讀書的氛圍
2. 4-6個月的特點 -- 發現式閱讀
對圖畫、顏色感興趣
看圖或看書時不一定會互動或表達,但會關注畫面,? 且開始有抓、拍等動作;
圖書類型推薦:布書:顏色、數字、形狀、交通工具等;
閱讀方法:拿寶寶的小手去觸摸布書;
書目推薦:尚童幼兒成長寶庫。
3. 6-9個月 -- 能注意到部分細節
搶、抓、咬等行為,是想翻書的表達,不要阻止,耐心閱讀
4. 9-12個月 -- 主動參與式閱讀
可調整視線,主動用手指支出書中的內容,咿呀發音,希望與父母交流
推薦:《好吃,真好吃》、《好餓的毛毛蟲》、《幼兒翻翻小百科》、《杜萊翻翻書》
語言敏感期、磨耳朵、推薦童謠
童謠推薦:《打花傘》、《跟媽媽玩童謠》
童謠可一直讀到學齡期
5. 1周歲 - 2周歲
紙板書是最好的選擇(翻翻書、洞洞書、拉拉書、觸摸書)
撕書行為一般在2歲前;1周歲是培養親子閱讀習慣的好時機,需要重視,是大事、正事;
為孩子提供合適的時間、合適的環境、合適的人和合適的心情
堅持經常給孩子讀書,每天幾次,每次幾分鐘
推薦:《毛毛蟲紙板書》、《十二生肖翻翻翻》、《小巴掌繪本》、《神奇的小石頭》
6. 3歲以后的閱讀
給孩子尋找優秀的、經典的童書;
不隨意給任何東西貼標簽,讓孩子慢慢去感受善惡、正反,循序漸進
如《白雪公主》,建議5、6歲之后再看
強調思想性、藝術性
推薦:《美麗的螺旋》、《日月頌歌》、《讓想象飛》、《草莓》、《蒲蒲蘭版彼得兔》、《飛鼠傳奇》、《獅子戴德》、《小石獅》、《十四只老鼠》
7. 4歲以后的親子閱讀
閱讀能力更強,從紙板書向非紙板書轉變,閱讀量增大,可尋找合適的閱讀場所,如圖書館、繪本館等
上小學前,平均每天堅持有1個小時的閱讀時間
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