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版《中國節氣日歷》發布,助力中國春節被列為聯合國節日,引發社會關注與熱議
小魚兒撰稿/2023.1.24
近日,張啟斌創新編創的民間版《中國節氣日歷》,助力中國春節首年被列為聯合國節日,引發社會關注與熱議。這一創舉得到了石油部原政治部主任徐文野、中國專利局高工王文光、中國氣象專家張學文等老同志的肯定與支持。他們認為,《中國節氣日歷》的出版對中國古文化歷法研究具有重大科研意義,對中國文化復興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節氣日歷》以中國平氣法24節氣太陽歷為主,以中國正朔歷、中國干支歷和西方陽歷為輔,旨在還中國天文歷法一個公正的歷史地位,以推動中華文化復興,同時滿足當今工業化社會的“便統計”需求。這一創新舉措是中國歷法改革的偉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是民間學者首次發起和推動的改歷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張啟斌先生近期還應邀出席了清華大學2023國家形象論壇和太原西史辨偽兩場學術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闡述他創新的中國節氣日歷理念。他指出,《中國節氣日歷》是根據中國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和北宋科學家兼思想家沈括的十二氣歷理論創編出來的,是中國古老的平氣法24節氣及七十二候太陽歷法。比西方陽歷(公歷)還要規整,而且中西歷之日期是逐日恒對的,這為我國“雙歷并行”政策真正落地提供了可能。
例如,中國節氣歷(中國陽歷)8月27日(平氣法秋分第三候)永遠恒對西方陽歷10月1日,這意味著我們的國慶節、建軍節等重大國家節日可以用中國歷法恒日表述,中國人的身份證也可以用中國歷法恒日日期登記了。此外,張啟斌還展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陽歷可以取代西方陽歷成為世界公歷的可能性。
張啟斌先生的這一創新舉措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他的《中國節氣日歷》為中國文化的復興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一種全新角度的解讀與可能。讀者們紛紛轉發和點贊這一創舉,紛紛表示支持和期待。這一創新舉措的成功,將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當今世界,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推廣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中華歷法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和研究。張啟斌先生的《中國節氣日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歷法方案,它不僅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更能夠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因此,我們呼吁大家積極傳播和推廣《中國節氣日歷》,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中華歷法的價值和意義。只有通過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才能讓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發揚光大,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一起為中華文化的復興而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轉發和點贊,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中國節氣日歷》!
下附張啟斌復原和編創的《中國節氣歷》(甲辰龍年)歷表及交接時刻:
?
?
?
小魚兒撰稿/202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