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講,如果方向都不對,任何方的法都不會有效、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尤其在處理健康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的處理的方向是否正確。什么叫方向呢?簡單的說人的身體,每天都有不同的狀態。今天好一點明天壞一點,那么后天又好一點,大后天可能又壞一點。有時候壞很多點,有時候好很多點,壞很多點的那個叫做疾病。
好很多點的那個叫做很健康,中間那個部分叫做亞健康。
所以,其實任何一個人每一天都可能好一點,也可能不好一點,因為生命本來就是動態的。就象氣候、環境、食物、生活中的壓力,每天做的事情、付出的代價也都是動態的。所以人的身體本身就是動態的。來跟我一起重復一遍:人的身體本身就是動態的,有時候會好一點,有時候會差一點,有時候會差的多一點,有時候又會恢復過來好起來,有時候好的非常好。那重點是我們要開始清楚地意識到,如果這個人好一點,再好一點、再好一點、再好一點,往好的方向發展,那么即使他原來很壞,他也會越來越好。
即使他病得很重,甚至得癌癥,如果他每天都好一點,往好的方向發展,健康的方向發展,那他就會逐漸恢復健康。反過來講,如果一個本來挺好的,然后慢慢的越來越壞、越來越壞、越來越壞。那他當然就邁向了越來越重的疾病。所以怎么治療一個疾病呢?重點就是在于疾病的發展方向是往哪里去的?而不是說那個疾病怎么處理,那是很無聊的事情。那個疾病都已經發生了要怎么處理呢,已經發生了,“已經發生了”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就是樹葉已經枯黃了,你要怎么處理?你要去救那個枯黃的樹葉嗎?救不了的嘛,重點是幫助新的樹葉長出來。
所以這里就說到了食物的營養。就象樹葉,它必須是樹種在土壤里吸收的養分,所以萬物生長靠太陽,也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秧,人離不開均衡的營養。
這里談到對兒童健康的營養問題。營養這個話題好像人人都知道,只要會吃點東西都會說,這個有營養,這個好像沒什么營養,這都是民間的說法。正式的說法是什么呢?正式的說法就是你細胞指定的工作、指定的構造、指定的通訊、指定的整個體內的生化反應。所指定的所有的那些必需從食物中得到的元素就叫做營養素。它來自于食物,有基本的途徑,就是你要么吃飯吃菜得到,要么就額外的營養補充。那今天要談的是,到底什么是你應該選擇的食物
我們先從母乳談起。在孩子最初出生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最好的養分就是母乳。也有些人他們某種原因,所以選擇用一些嬰兒奶粉這些來替代母乳。當然也是能夠長大的,現在的嬰兒奶粉的配方已經盡可能接近母乳的配置,不過就是接近、很接近、非常接近,不過還是接近而已。
所以我是主張母乳喂養,最好母乳喂養能夠超過十個月。為什么母乳喂養是最好的?你知道從乳頭擠出來的營養物質,它要經過母乳那個很小很小的孔,才能夠滲透到嬰兒去吸收奶頭,你知道那個養分必須是分子非常非常非常小,從皮膚的縫隙里擠出來,它才能夠變成母乳,才能夠被孩子吸吮到。所以它的特點就是:里面的營養分子都非常小,很容易吸引、很容易消化、很容易利用。
你知道,“非常小”這個詞你可能聽過,大概以為那就小就好。不是的,是小到幾乎肉眼看不到還不夠小。肉眼都看不到還不夠小,還得更小,小到用可能上百倍的放大鏡才能看得到,那個才叫小。所以這就是母乳。難以被替代的原因是那些嬰兒奶粉,即使做的非常好,即使是我的微店里面在賣的非常好的也還是比不上母乳。好了,那倒過來講,有一天,營養差不多了,現在可以準備吃一些所謂的輔食了,怎么去挑選呢?所謂輔食時,它加了個“輔”。有時候中國人對這個詞有問題,覺得輔大概就是輔助吧。
其實,在我們的語言概念里面不應該有主食還是輔食的奇怪概念。因為你吃的就是營養物質,沒有什么主食還是輔食,只要吃的食物不夠均衡,然后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管他是主還是輔,都是營養缺乏的東西。所以,營養,首先它要來源均衡,第二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比如說你給孩子吃一個蘋果,你會覺得他是吃了菜呢,好象不覺得。比如說一個小孩,你給他吃了一個水果,然后跟他說,你已經吃了一盤菜了。
? ? 很少母親意識到那個水果就是一盤菜,可是母親會說會認為說有一盤菜在那里,然后那個孩子夾了幾筷子,那就等于是真正的吃菜了。至于吃掉一整個蘋果或者一整個香蕉,或者甚至好幾個蘋果好幾個香蕉,都不叫吃菜不叫吃飯。必須是有一個盤子放在那里,然后有一些菜在盤子上面,正兒八經的拿了個湯勺、叉子、筷子坐在那個餐桌上叫做吃,那個就叫做吃飯,如果不這么做就好像就不正經。所以第一個觀念就是這個。其實吃夠了足夠的數量,然后達到均衡,怎么吃都可以,水果也可以。
在我看來,其實吃水果等于吃一大盤菜。比如說你吃掉一個蘋果,這個蘋果如果切成小碎片,然后放在一個盤子里,那可是很大的一盤。說不定一個成人都吃不下去,那個份量是很大的,只不過變成整個的時候,吃起來好像覺得份量很小,這是第一個觀念我們要搞清楚了,才能繼續往下講嬰兒的食物是什么概念。否則你弄來弄去不是吃米飯吃面條就是吃米糊,反正吃點很正經的東西才覺得是給孩子吃了食物。
?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小孩,你給他吃了一個水煮雞蛋,你會覺得已經給他吃了一餐飯了嗎?很少母親會這么認為,她會覺得她營養不良,怎么說也應該吃一碗飯、喝一碗湯、或者再裝模作樣放一盤菜,拿個筷子夾幾根。總之,這樣才是吃飯。至于吃一個蛋,很少人會覺得那是一餐飯。可是很少人知道,這個地球上不知道很多動物,從小到大都是靠偷偷的偷雞蛋、鳥蛋、烏龜蛋、蛇蛋活下來的。
其實吃一個蛋就是吃一盤菜,如果吃兩個水煮蛋,其實就是兩盤菜,要是吃三個的話,那就是吃了三盤菜。簡單的說就是我們要意識到,這個飲食習慣里面不應該有主食,而是應該盯著食物的營養是否完整、均衡、容易消化。然后滿足身體的需要。這個作為方向和重點,然后依據這個方向和重點,才去設計你的食物結構。如果這個方向是錯的,那你每天吃的都是錯的,你不要跟我談健康,別跟我說去醫院治療疾病,你不要跟我說吃個VC、VB把感冒治好了這個就孩子健康,遠著呢!基本上餐桌是不對,健康就永遠不會對。
而餐桌要對,就必須搞清楚這個食物怎么吃才是最好的,如何選擇。那對我來講我覺得給孩子選擇食物,首先要盡可能選擇那些種類非常豐富的食物,就象母乳。母乳的特點就是沒有一種營養是多的,但沒有一種營養是少的,從那個乳頭擠出來的。每個成分都不太多,但每個成分都有。所以嚴格來說,一個孩子長大,他選擇的食物最好就是什么都不多,一個都不少,種類越多越好。他一天要是能吃一百多種食物的話,那太好了!最好,芝麻抓兩粒,然后松仁抓三粒這樣子。
? 我說的是真的,那當然你說:哪有辦法給他做這么多食物,那肯定有辦法。你可以把各種各樣的食材放在攪拌機里攪拌,變成一杯飲料喝下去,一口氣吃它一百多種食物完全做得到,這是下一堂課。那今天這堂課就開個頭,告訴各位,你先要改觀對事物的認識,不要認為放在盤子里的才是正常的吃東西,才是有營養的。也不要認為說,你的爺爺奶奶吃的那盤菜才叫做有營養的,那些生的蔬菜生的水果,然后完整的雞蛋,孩子隨手抓一只黃瓜整個吃下去,都不叫做營養,這是一個誤解。
? 很嚴重的誤解。同時還要搞清楚,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什么特別有營養的呢?比如說給他弄一個人參、燕窩、冬蟲夏草,這些是不是更有營養?百分之百不會更有營養,因為地球上,如果有一種植物有一種動物非常非常有營養,那這個植物或者動物早就滅絕了,因為其他的動物早就把它吃的干干凈凈,甚至為了吃它打架。
所以,一個人參的營養絕對不會超過一個黃瓜,一個冬蟲夏草的營養也不會超過一個蘋果。當然,也不代表蘋果更好,是代表如果你可以在一餐當中是更多種類的食物,每個都不多,一個都不少。至于如何做到攪拌機、榨汁機、以及菜刀都可以幫助你做到。下一步我們會在兒童食物烹飪上會講到這個部分。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