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要愛得旗鼓相當,勢均力敵。這句話忘了是在哪看到的,只是覺得很有道理。最好的愛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彼此之間勢均力敵,旗鼓相當。我們步調一致,我們志同道合,我們精神契合,我們外表,心智,內涵不差上下或者以同樣的速度成長。
我們給彼此的愛要在平等的基礎上。
張愛玲說:“愛一個人就是要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開出花來。”張愛玲犀利的文筆,大概與她的經歷有關。張愛玲與胡蘭成一見傾心,結為夫妻。可胡蘭成的濫情與張愛玲的深情終是以悲劇結尾。這段愛情里,無疑是張愛玲付出的比較多。在胡蘭成離開后,張愛玲仍舊掛念胡蘭成的生死,張愛玲也會用自己的稿費接濟胡蘭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張愛玲單方面的付出,卻始終得不到胡蘭成的回應,于是張愛玲只能放棄。這段愛情只能到這里了,歲月終是不能靜好,現世終究不能安穩。
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僅僅這一個“懂得”,也許就是張愛玲愛上胡蘭成的最大原因。張愛玲本身就不是一個世俗之人,張愛玲的愛是飛蛾撲火般的熾烈,不計回報。而這種愛本來就不是平等的,愛是需要兩個人的付出,彼此的愛可以是五五分的,也可以是四六分的,三七分也勉強接受,可若是你只付出兩分,卻要我付出八分的愛,甚或是單方面的被動的愛,這時候愛的天平已經失衡了,我們之間已不是勢均力敵,而是你強我弱,這種愛,太辛苦,以悲劇結尾,也是意料之中。
我們不僅要門當,還要戶對。
影視劇里,常常有這樣的情節,高富帥愛上灰姑娘,兩個人愛的死去活來,男生帶著女生去見父母的時候,男方父母百般刁難,以根本不是一個階層的人為理由,想盡辦法拆散他們,結果一般都是男主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劇就此結束。影視劇就是影視劇,生活中,在你還是一個灰姑娘的時候,就沒有機會遇上白馬王子,你們的世界根本就沒有交叉點,你們根本不會有相遇的機會。
金粉世家里,金燕西與冷清秋結婚后反倒因為家庭的原因而相處的不愉快,最終以悲劇結尾。沒結婚之前,金燕西為冷清秋做了那么多,可冷清秋好像視而不見,不是看不到金燕西的付出,而是不敢接受,她知道與金燕西有著階級差別,有著門第觀念。所以她才說,“不一樣的人是不會在一起的,就像我家的葡萄滕,能開出合百花嗎?”
燕西說:“只要有愛,我們就會在一起;只要有愛,一切都可能發生。”第二天,葡萄滕上是開滿了百合花,于是徹底的感動清秋,兩個門不當戶不對的人就此結合。婚后,反倒過得沒有想象中的幸福,
他們是來自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致使各自的性格也相差太遠,最后只能各自傷懷。金燕西始終還是那個多情,放蕩不羈的公子哥;冷清秋始終是那個清高,自命不凡的敏感女子。這段愛只能是門不當的婚姻,門第的差別是致命的,結婚根本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兩個家庭的貧富差距造成了不同的三觀。婚后,兩個人才發現戶都不對,兩個人根本不互相理解,不了解對方的內心,不知心更談不上互相憐惜了,不同的人即使走到了一起,但他們會很快分離。就像掛在葡萄滕上的百合花,但那些花會很快枯萎,因為它們都是被掛上去的。
我們要三觀相似,我們要共同進步。
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是三觀相似的兩個人,我們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我們有著相似的人生價值觀。
如錢鐘書與楊絳
錢鐘書先生對楊絳女士有這樣一段評價,后來被社會學家視為理想婚姻的典范:在遇到她以前,我從未想過結婚的事。和她在一起這么多年,從未后悔過娶她做妻子。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
錢鐘書與楊絳如此相親相愛,成為文學界的伉儷,一定是有著相似的三觀,才能一起討論文學,享受生活,惹人羨慕。
如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18歲便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婚后,兩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詩詞文章。許多人用才貌雙全,門當戶對來形容他們。這樣的愛情再好不過,愛是三觀相似,志趣相投,所以兩人才能賭書潑茶,只是,他們所處的年代太動蕩,即使結局還是凄凄慘慘,但兩人相處的日子是幸福的。
愛要兩個人共同進步,如若只是一個人不停的往前走,另一個原地不動,最終會形同陌路。只是一個人在努力進步,另一個不進反退,這樣的愛注定不得善終。愛是為了彼此變得更好,共同進步,愛是不拖累對方,努力跟上對方的步伐。
像偶像劇里湘琴為了跟上直樹的步伐而不斷努力;像側耳傾聽里月島雯與天澤圣司互相勉勵互相學習,為各自的理想而奮斗;像那些年我們為了偷偷暗戀的男神或女神,只為了與男神更接近,悄悄的越來越好。
愛是一場旗鼓相當的較量,勢均力敵才是最好的愛情。愿你早日找到與你各方面都旗鼓相當的那個人,哪怕不是旗鼓相當,也愿意為了彼此越來越好,越來越接近彼此,越來越勢均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