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說一遍 ,這篇分享嚴重劇透,還沒看電影的小伙伴請繞行~
看慣了拯救世界的英雄大片,再看《新蝙蝠俠》會突然有些不適,因為,這一屆的蝙蝠俠180°大轉彎,在整個故事展示上進行了脫胎換骨的轉變,確切地說,它更偏重于劇情,而非動作、場面等商業大片要素的展示。
如果你能接受這樣一個偏偵探人設的蝙蝠俠,那么請上車,我們來一起扒一扒這一屆蝙蝠俠的看點和爆點,開車,出發啦!
1、謎語人VS蝙蝠俠:正邪燒腦對戰
在這部蝙蝠俠里,正反兩大陣營非常明顯,正方為:蝙蝠俠、貓女、戈登警官以及阿爾弗雷德,反方也同樣毫不遜色,頭號大BOSS當然是謎語人,另外還有黑道的企鵝人、卡邁恩·法爾科內。
故事通過謎語人作案為主線,蝙蝠俠根據線索探案來展開,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其他角色陸續登場。
故事的開頭是謎語人暗殺哥譚市長,暗中觀察,然后入室殘殺,并且在案發現場給蝙蝠俠留下信件,也就是探案線索,也正因如此,警探戈登才有了聯手蝙蝠俠的契機;在市長被謀殺后,警察局長和檢察官相繼被殘忍殺害,而他們被殺的理由都是助紂為虐、貪污腐敗,都有見不得光、不可告人的陰暗面,所以,謎語人代表底層憤怒的群眾“替天行道”,將這些不公、丑陋、陰暗統統公之于眾。
在連續殺害三位高官后,謎語人暗示了最后一個殺害對象,當蝙蝠俠推測出是自己的時候,飛速趕往家中,可惜為時已晚,阿爾弗雷德拆開那個裝有炸彈的信封,陷入昏迷。
雖然謎語人后續的偷襲沒有成功,反而被關進瘋人院,但他毀滅哥譚的邪惡計劃才剛剛開始,一個個街區被炸毀,海水洶涌而來,人們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但就在這一刻,蝙蝠俠點燃一束紅色火光,在黑暗的天際分外刺眼,是他帶領哥譚人走出這段黑暗絕望。
故事的結局,黑人女市長帶領人們重建哥譚,人們是否還能拾起信心,這個答案只有哥譚人知道;而另一邊的瘋人院,邪惡毀滅計劃破碎的謎語人更加瘋癲,不斷發出凄慘駭人的笑聲,而與此同時,他也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小丑,兩個來自底層的惡魔就此結緣,準備開啟更加瘋狂的報復計劃,如果沒猜錯,應該會有續集,這個戰爭并未真正結束,或者,只是一個開始。
除了謎語人與蝙蝠俠斗智斗勇的這條主線,黑幫的企鵝人、法爾科內也戲份不少,蝙蝠俠除了要破解謎語人留下的“煙霧彈”,還要跟黑道套話甚至是搏擊,但相較于謎語人的反社會和徹底的絕望與毀滅思想,這兩位黑幫大佬沒有毀滅哥譚的想法,他們只是想玩弄權術,暗中控制哥譚,不斷牟取暴利,成為哥譚實質的統治者。
正因如此,兩位黑幫大佬并不愿意配合蝙蝠俠,什么信息都不愿透露,甚至給出了扭曲的答案,比如關于蝙蝠俠父親為人怎樣這個話題,法爾科內給的答案是,他父親并不是一個正人君子,他也有不為人知的邪惡,為了掩蓋妻子家族的丑惡,不惜殺害記者封口。帶著深深的絕望和悲傷,蝙蝠俠默默離開,但幸運的是,已經身受重傷的阿爾弗雷德給出了一個更加讓人信服的答案,那就是,蝙蝠俠的爸爸深愛妻子,為了不讓外界的惡意評價傷害到她,才去找了·法爾科內,他只是希望能夠讓那位記著不要報道這件事,但并不想殺害他,可惜黑幫釀成了悲劇。
最終法爾科內當眾被謎語人射殺,而這也成就了企鵝人,掃清了一大障礙,從此黑幫實質的大BOSS就是企鵝人了。不得不說,企鵝人非常狡猾,在與蝙蝠俠的對話中可見一斑,總是能非常機智地跳過蝙蝠俠的各種提問,還讓對方無從下手治他,也就是在和蝙蝠俠的你追我打中,企鵝人上演了全片最精彩的追車戲碼,雖然這部電影更偏劇情和懸疑,動作打斗相對較少,但這幾分鐘的飆車戲堪稱一絕,在好萊塢大片里也是可圈可點的。
2、上層爛透VS底層抗爭:黑暗的哥譚
整部《新蝙蝠俠》氣氛相對較灰暗壓抑,絕大多數外景都是暗夜和雨天,一種難以言說的沉重籠罩在這座城市上方,破舊的地鐵車廂、布滿垃圾的街道、沒有生氣的行人,以及愁云密布的天空,讓整個環境充滿了絕望壓抑。
就在這個蕭瑟破敗的城市,犯罪不斷上演,地鐵里一群化著小丑妝容的混混神經兮兮,攔截一位下車的瘦弱男子,一起圍毆他,而其中有一個“小丑”只化了半邊臉,眾人慫恿他揍人,但他遲遲下不了手,就在這時候,蝙蝠俠從黑暗中走來,一頓拳打腳踢,救下慘遭不幸的男子,最后一刻,他放走了那個化著半面妝的“小丑”,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當底層社會一片狼藉,而上流社會則一片骯臟,幾乎整個哥譚政府淪陷了,與黑幫勾結,一起統治哥譚,甚至,黑幫才是哥譚真正的掌權者,而政客們僅僅是放到臺前的傀儡。
底層百姓也并不是傻子,他們看得一清二楚,憤怒擠壓在民眾心理,一觸即發,而謎語人就是他們的代表,殺掉一個個貪污腐敗的官員,成為了底層民眾的憤怒宣泄。那些還活著的高層,則多在黑白兩道交易的俱樂部借酒消愁。
就是在這樣的哥譚,故事展開了,憤怒、仇恨彌漫在影片的角角落落。
3、蝙蝠俠VS貓女:相愛相殺撒狗糧
除了懸疑推理,這部劇另一個看點就是人物心理活動和情感,故事中的幾個正反重要角色都很飽滿立體,都有著非常清晰的成長經歷和個性特征,而兩位主角的感情戲也拿捏的非常到位,用相愛相殺毫不為過。
蝙蝠俠和貓女都有著非常傷痛的童年,蝙蝠俠在年幼時失去父母,兇手至今沒有下落,而貓女則更加凄慘,母親是俱樂部的俏女郎,父親則是黑幫大佬法爾科內,更悲慘的是,他的父親是一個冷血無情、陰險狡詐的大魔頭,對他們母女根本毫不關心,甚至親手掐死了貓女的媽媽,而在貓女想要報仇雪恨的時候,也毫不猶豫要干掉她,足見其毫無人性的殘酷,幸好蝙蝠俠及時相救。
兩位主角雖然都擁有悲慘孤獨的童年,但境遇卻天差地別,蝙蝠俠來自高貴富有的韋恩家族,繼承了家族龐大的資產,備受世人尊敬擁戴,根本不知窮為何物。而貓女則來自社會底層,甚至為了生存還要伺候黑幫大佬,最不濟還得去偷盜,是一個行走在灰色地帶,很難用正邪評判的人物,但是她的行為卻因為不幸的經歷和處境可以被理解。
就是這樣兩個既惺惺相惜,又天差地別的兩個人,毫無防備地相愛了,畢竟,貓女擁有魔鬼的身材,還有桀驁不馴美到炸裂的容顏,別說是蝙蝠俠,妹子都會被她的神顏所傾倒,不出意外,蝙蝠俠在找企鵝人套信息的時候,第一眼看到貓女就被驚艷到了,后來就開啟了偷偷跟蹤的行為,一發不可收拾,拋開探案不說,誰能說蝙蝠俠沒有一點點小小的私心呢~
就這樣,蝙蝠俠逐漸了解了貓女的生活,在查找線索的過程中交集越來越多,一個是為了抓住謎語人,一個是為了救閨蜜,開啟了“甜蜜”的合作。
在一個瞬間,蝙蝠俠其實淪陷了,他盯著貓女已經看得癡迷,眼看就要kiss,可能是天性太含蓄,畢竟是貴族公子,就非常直男地來了一句,鏡片沒問題,貓女當時的反應就是很無語,這個情節屬實太逗,雖然整部劇的笑點不多,但是在蝙蝠俠和貓女以及企鵝人的對話中,算是相對比較有意思多了。
蝙蝠俠在電影中從未說出“我喜歡你”、“我愛你”這樣甜蜜肉麻的話,但越是不說,他的行為表現得越明顯越濃烈,因為想念貓女,他獨自多在家里反反復復看他和貓女對話的視頻,一遍一遍又一遍,結果小心思就被敏銳的阿爾弗雷德發現,有點小害羞。
雖然含蓄甚至直男,但蝙蝠俠對貓女的在乎全在一句話中體現出來了,那就是:照顧好自己,這句臺詞不斷地出現,蝙蝠俠也反反復復提醒貓女這里有危險,一次次在生死關頭拯救貓女,這已經敵過無數句“我愛你”,說與不說又有什么區別,聰明狡黠的貓女早已心領神會。
雖然在這部電影中,兩人最終分道揚鑣,貓女想要離開哥譚,去外面闖蕩,可是責任感爆棚的蝙蝠俠卻選擇留在這里,繼續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就像那個悲劇英雄——西西弗斯一樣,明知道石頭還是會不斷落下來,他還是選擇毫不猶豫的推回去,因為他有自己神圣的使命感,他不會看到苦難坐視不管,也就是因為這樣正直的理念,他才是蝙蝠俠,而不是別人,而別人也不可能是蝙蝠俠。
在分開的街道,蝙蝠俠和貓女駛向相反的方向,可是即便如此,他還是深深惦記著貓女,透過后視鏡,看心愛的女人漸漸消失在視線里,看似沒有回頭,但深愛全都藏心里。
這樣俠骨柔情的蝙蝠俠,怎能讓人不動情、不喜歡,就在這一刻,多少人的心都化了,這樣的英雄多有血有肉啊,因為心里有愛、有牽掛,才更像一個真實的男人,而不是一個空洞高大的英雄。
4、善VS惡:黑白的界限在哪里?
在《新蝙蝠俠》中,有一個哲學話題一直被提及,那就是善惡的界限在哪里?如何懲治邪惡?
事實上,善惡真的界限分明嗎?恐怕很難,只有小孩子才會問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才會那么黑白分明。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完全邪惡,沒有人性的人,像那種極度反社會喪盡天良的畢竟是少數,而很多所謂的壞人,他們的壞也是有限度的,甚至是有背后的辛酸與悲哀,就像貧窮是一種災難,不應該被鄙視或詛咒一樣,邪惡看似是一種選擇,但如果深挖,會發現,很多所謂的邪惡往往與悲劇相伴,并非人本身邪惡或主動選擇,而是天性、環境、成長以及周圍的人一起造就。就比如電影中的大反派謎語人,他從小生活在孤兒院,沒人疼沒人愛,晚上睡覺還會被老鼠咬,從小生活在這樣陰冷的環境,你能指望一個人有怎樣的修養,怎樣的心性,不變成惡魔是萬幸,變成壞人也并非不可以被理解。所以當蝙蝠俠質疑貓女的灰色行為時,貓女非常的崩潰委屈,因為蝙蝠俠從小生活優渥,從來不知道窮是個什么滋味,才會“站著說話不腰疼”,讓身處苦難中的人備受侮辱和感到寒心。
但幸運的是,貓女能理解蝙蝠俠并非惡意,而蝙蝠俠也并不固執、能聽得懂貓女的不幸與無奈,所以,即便三觀有分歧,并不影響他們相愛。
所以,善惡的界限在哪里?很難有統一的標準,我們能做的就是“未經他人苦,莫勸人向善”,盡最大可能去理解別人的不幸,但同時堅持自己心中的道義,而在我們人類社會,本身就有法律為人的行為做最低限度的道義審判,也就是說,所有不違法的行為,如果違背了道義,我們可以去挖一下這些罪惡背后的緣由,而不是一股腦去批判,多一點點人文關懷并不是對罪惡的縱容,而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誰能保證自己處于對方的境遇能夠是個正人君子,如果不能,請對每一個生命多一些理解、尊重和同情。
如果我們能夠辨別善惡,或者在心里有一桿秤,知道那些行為確實是在作惡,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黑暗與邪惡?
在我們的儒家思想里有“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和“以直報怨”的想法?可見,對于罪惡我們不能姑息,更不能縱容,以德報怨并非明智之舉,那么,以牙還牙可以嗎?當然也不行。
在電影里,貓女想為好友報仇殺死兇手,蝙蝠俠出手阻攔,告訴她不要那么做,否則自己會和那些惡人一樣,也就是黑化邪惡,當貓女想為母親報仇,殺死黑幫大佬時,蝙蝠俠再次組織,還是不希望貓女以暴制暴,不想她凝視深淵變成惡魔,這是在精神靈魂層面拯救貓女,不想讓她開這個殺戒,開這個邪惡的頭,因為一旦有了開始,就很難收手,甚至永遠活在罪惡的陰影和精神折磨下。
所以,相對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應該是法律,就是讓罪惡得到審判,進而被懲罰,懲罰的目的不是毀滅犯罪的人,而是洗刷他手上的罪孽,更重要的是,對正義的捍衛和守護。
蝙蝠俠看著心愛的人遠去,心碎卻依舊守候的,就是自己內心的正義,如果你在內心深處認同蝙蝠俠,也深愛他,那么,正義的種子或火苗就一直在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