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到新華書店晃悠,去洗手間的時候被洗手間門口的幾排書架上的一本素描入門深深吸引住了。
開始我是拿著書站在書架前看,后來干脆找個地方坐下來,一頁一頁一字一句看起來,看得忘了自己是一家三口一起來的,忘了自己是個孩她媽,忘了孩子的存在,忘了還沒吃晚飯。孩子和她爸一開始還尊重我對書的癡迷,在一旁邊玩邊等我。后來倆人就站在我身邊,一遍接一遍的催:“走不走哇?” “去不去吃飯啊?” “媽媽我餓啦!”
不知道是不是真忘了自己是孩她媽,這次我全然不像以前那樣,一聽孩餓了,天大的事也得馬上停下來帶她吃飯去。我嘴里嗯嗯的答應著,頭抬也不抬,手翻著書眼跟著字,差一點真就把這爺倆都給忘了。
看這架勢這本書是非買不可了。這可不是我的一貫作風,我通常是在書店看上一本書,手機上網查查書評,哎不錯,再用手機在網上下單。像今天這樣捧著書不撒手,我得說,這肯定是鉆進去了——專注了。
2.
現(xiàn)在的教育特別重視專注力這東西。家長朋友們常常會說,我家孩子學習不好,上課不認真聽,注意力不集中——這就是在說孩子的專注力。沒有專注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聽課聽不進去,學習學不進去,看書看不進去。甚至讓他發(fā)展一項興趣愛好,沒有專注力,入門也入不進去。
有位老教師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專注力強的孩子,上課能記住至少60%的知識;沒有專注力的孩子上課能記住30%就不錯了。一天有多少節(jié)課?那么一周呢?一年呢?等到了中考、高考,你家的孩子憑什么和別的孩子比呢?
且不論這位老教師使用的數(shù)字的準確性,專注力的確能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的,甚至有“專注力是第一學習力”的說法。而對缺乏專注力的孩子來說,學習則會成為一件比較辛苦的事。
專注力如此重要,可是爸媽們知道嗎,咱家孩子的專注力,可能從小都被你們破壞了!
雖然孩子開始上學后專注力主要和孩子的學習掛鉤,但是專注力的培養(yǎng)需要從方方面面做起的,而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卻是輕而易舉分分鐘的事。爸媽們自測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事:
孩子小時候,一個人搭積木正玩得開心,爸媽們也看得手癢癢,不請自來就加入進來,打破了孩子的節(jié)奏;或者看孩子搭得不好,或者拼得不成功,就忍不住給孩子做個示范,“寶貝,錯啦,不是這樣玩的!”孩子堅持:“可是我就想這樣玩!”父母糾纏不休:“這樣玩是錯的!”……總之,有意無意的用盡一切辦法打破孩子專心游戲的狀態(tài),扼殺孩子的探索權利。
孩子正在專心的學習或者看書,爸媽們“愛心大發(fā)”,,擔心孩子渴了、餓了,積極主動熱情的噓寒問暖:“寶貝,先喝點水吧,喝完再看書!” “吃點水果補充營養(yǎng)吧!吃完再寫作業(yè)!” “你這里光線太暗了,到窗戶旁邊!” 甚至有的媽媽就坐在孩子旁邊,邊看孩子寫作業(yè)邊嘮叨:“今天在學校怎么樣啊?過得開心嗎?” 還自我感覺倍兒良好,這不是提倡關心孩子的情緒嘛!卻沒有顧及到孩子的學習一次次被迫中斷,思路一次次被打亂。
孩子正在津津有味的看課外書,正在興奮不已的安裝航模,正在饒有興趣的看螞蟻搬家……爸媽來一句:“你作業(yè)做完了嗎?做完再看課外書 / 做完再玩!”
這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在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都被我們以各種正當?shù)睦碛山o破壞了!
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從事某些具體的事情或專業(yè)所需的能力,比如說學音樂需要的聽覺表象能力。而一般能力是指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專注力就是一種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通過學校的學習這一個途徑,很多事情都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例如游戲、玩耍、探險等。
3.
對爸媽來說幸運的一點是,孩子的專注力更需要后天的訓練和培養(yǎng)。在打造孩子的專注力上,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方法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許多實例證明,強烈、新奇、富于運動變化的物體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會唱歌的生日蛋糕,會跳的小青蛙,會自己走路的小娃娃等,這些玩具一下子就能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擺弄。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類似的玩具,以此來訓練他集中注意力。特別是0~3歲的孩子,采取這種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
方法二:結合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專注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誰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總會很投入、很專心,孩子也是如此。在生活中你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按家長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時候,總是應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時,卻能全神貫注、專心一致。對幼兒來說,他的專注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興趣和情緒的控制。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把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與培養(yǎng)專注力結合起來。
方法三:在游戲中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幼兒在游戲和單純完成任務兩種不同的活動方式下,將各種顏色的紙分裝在與之同色的盒子里,觀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游戲中4歲幼兒可以持續(xù)進行22分鐘,而且分放紙條的數(shù)量比單純完成任務時多50%。在單純完成任務的形式下,同齡的幼兒只能堅持17分鐘。實驗結果表明,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其專注力集中程度和穩(wěn)定性較強。
類似的游戲活動方法還有很多,例如,在學習字母的時候,家長可以故意藏起一些字母,讓孩子去找丟失的字母,在游樂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同時也可使孩子心情愉快。
方法四:讓孩子明確目的,自覺提高專注力。孩子對活動的目的意義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務的愿望就越強烈,在活動過程中,專注力就越集中,專注力維持的時間也就越長。例如:一個平時寫字總是拖拖拉拉、漫不經心的孩子,如果你許諾他認真寫字,按時完成任務之后就送一件他一直想得到的禮物,他一定會放下心來,集中注意力認真地寫字。
方法五:營造一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簡潔。孩子們都喜歡顏色鮮艷、圖案精美、功能多樣的鉛筆盒,功能則應該越簡單越好,鉛筆和橡皮也要造型簡單,功能單一,避免孩子把它們當作玩具來玩;孩子的書房也要收拾得簡潔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來,不要放在顯眼的地方;孩子學習的時候,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盡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此外,室內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光線柔和適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
方法六: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和書籍。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和書籍,可是孩子往往是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玩具也是,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
方法七: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質不同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發(fā)展過程中,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當孩子玩兒玩具的時候,也要關掉電視機;做作業(yè)的時候,不要放音樂
方法八:讓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改定時為定量。如果孩子能夠專心完成,父母要給予一定鼓勵(表揚、撫摸、親吻等),并讓他休息5-10分鐘。再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學習。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時,可逐步延長一次性集中做題的時間。要求孩子在審題的過程中,自己把題目的要求、條件用筆勾出來,以防止走神出錯。這些都可加強孩子的自信,讓他感覺“我能自覺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方法九: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力呢。
方法十:要盡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shù),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人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