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埃隆·馬斯克突然在社交平臺X上對英國政府“開炮”,矛頭直指首相基爾·斯塔默和工黨高層。他聲稱英國存在“系統性縱容兒童性侵”的丑聞,甚至用“大規模反人類罪行”這樣的激烈措辭。這場風波背后,是一樁持續二十余年、涉及上千名受害者的“性剝削團伙”案件。當科技巨頭的流量光環撞上政壇黑幕,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從北英格蘭小鎮到世界熱搜:一場遲到的正義
在曼徹斯特北部的奧爾德姆(Oldham),2000年代至2010年代,一群以巴基斯坦裔男性為主的團伙長期性剝削未成年女孩。警方記錄顯示,受害者多為白人少女,她們被誘騙至餐館、出租車公司甚至私人住宅,遭受性暴力、毒品控制和精神虐待。直到2022年,一份獨立調查報告才揭露當地政府與警方長達十余年的失職——他們明知犯罪卻因“擔心引發種族矛盾”而沉默。
馬斯克的憤怒源于一份被拒的請求:奧爾德姆地方議會曾要求中央政府啟動全國性調查,但負責兒童保護的部長杰斯·菲利普斯以“地方自查更有效”為由拒絕。這種“踢皮球”的姿態徹底激怒了馬斯克。他在X上寫道:“當1400個女孩被強奸時,政客們卻在討論‘政治正確’?”
而且,這類案件在英國并非孤例。從羅瑟勒姆到特爾福德,類似模式反復上演:少數族裔男性團伙、白人弱勢少女、機構集體失聲。2014年羅瑟勒姆的調查報告顯示,僅這一個城市就有1400名受害者,而警方甚至將報案女孩稱為“自愿賣淫”。這種荒誕邏輯,簡直像極了《使女的故事》里的極權社會——只不過施暴者換成了現實中的“沉默共謀”。
二、英國的回應
馬斯克的介入讓事件迅速國際化。他不僅要求斯塔默為2008-2013年擔任檢察官時的“不作為”負責,還公開支持極右翼團體“改革英國黨”,甚至被曝計劃資助該黨1億英鎊。
面對馬斯克的持續施壓和國際輿論關注,英國內政大臣伊維特·庫珀于2025年1月17日宣布,將支持在奧爾德姆等五個地區開展地方性調查,并撥款1000萬英鎊(約合1250萬美元)用于資助相關行動。其中一半資金直接用于地方調查,另一半用于全國范圍的"快速審查",評估性剝削團伙的現狀。這一決定被視作政策轉向——此前工黨政府認為2014年羅瑟勒姆報告和2022年全國性調查已足夠全面,無需重復調查。不過,反對黨保守黨質疑該措施力度不足,指出全英約50個地區存在類似問題,且地方調查缺乏傳喚證人的權力,難以深入追責。
斯塔默在公開場合"不點名批評"稱稱馬斯克的指控是"謊言與錯誤信息的傳播",強調自己在擔任皇家檢察院負責人期間(2008-2013年)已推動改革,包括首次起訴亞裔誘騙團伙、提高兒童性侵案件起訴率至歷史新高。他甚至搬出司法數據稱,其任內起訴案件數量"創下紀錄"。但斯塔默回避了核心矛盾:2014年羅瑟勒姆報告明確顯示,1997-2013年間至少有1400名兒童遭系統性侵害,而當時負責起訴的正是他領導的皇家檢察院。
三、當種族議題撞上制度漏洞:誰在吃人血饅頭?
案件中最敏感的部分,是施暴者的種族背景。極右翼團體迅速將事件簡化為“移民犯罪”,而左翼則擔心調查會加劇種族歧視。這種撕裂在奧爾德姆的聽證會上尤為明顯——當受害者母親哭訴“警察說我們種族歧視”時,臺下立刻有人高喊“英國優先”。
政府并非毫無行動。2023年,蘇納克政府成立“性剝削團伙專案組”,逮捕550名嫌疑人,并承諾補償受害者。但地方調查的局限性也很明顯:無法傳喚證人、資源分散、標準不一。就像網友吐槽的:“每個小鎮都在重復發明輪子,而輪子早就壞了。”
更諷刺的是制度層面的“踢皮球藝術”。2022年獨立調查提出20項改革建議,包括強制報告虐童案、設立全國賠償基金,但三年過去,多數建議仍停留在紙面。這讓我想起老家小區總修不好的漏水管道——每次投訴都回復“已記錄”,但水漬永遠在墻上蔓延。
四、1400個受害者視角:無聲無息地被遺忘
在鋪天蓋地的政治罵戰中,最容易被遺忘的是受害者。一位化名“莎拉”的女性回憶,12歲時她被團伙成員用伏特加灌醉后輪奸,報警后警察卻問她:“你確定不是自愿的?”這種二次傷害,比性侵本身更令人窒息。
心理學研究顯示,這類受害者普遍存在“習得性無助”。當家庭、學校、警察層層失守,她們只能將自己包裹在沉默中——就像被丟進深海的漂流瓶,連呼救的欲望都被消磨殆盡。而馬斯克的“聲援”,對她們而言可能只是遙遠噪音。正如一位社工所說:“我們需要的是持續的支援,而不是熱搜上的狂歡。”
五、西式民和移民國家的困境
這場風波至少揭示了三重困境:
政治正確的雙刃劍——保護少數族裔不應成為縱容犯罪的借口,但簡化成種族問題又會掩蓋更深層的貧困、教育缺失等結構性問題6。
科技巨頭的輿論霸權——馬斯克用一條推文就能左右公眾議程,但這種“快餐式正義”往往缺乏持久力。就像網友調侃的:“他昨天還在罵AI威脅人類,今天就去拯救少女了。”
官僚體系的慣性——從羅瑟勒姆到奧爾德姆,相似的錯誤重復二十年,說明光靠調查遠遠不夠。可能需要像新西蘭那樣設立獨立兒童保護機構,直接對國會負責6。
當流量退潮后,誰能修好那艘載著1400個女孩的破船?畢竟,正義不該是曇花一現的熱搜,而是細水長流的制度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