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

一位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再做什么?”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 ? ? ? 以上是引用自《認知覺醒》一書,從前我為自己能做A想B,能一心多用而沾沾自喜,覺得是自己具備的一項能力,而很多人似乎并不具備,讀到此書,才深刻的意識到,自己著實是缺乏了專注力,特別容易分心,不能聚焦。總是會被一些信息干擾,準備做A,卻陷入到B C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小時候父母說的玩就好好玩,學就好好學,以前總是聽不進去,現在卻覺得這專注力著實重要。

? ? ? ? 為了重獲專注力,需要做到為自己定義明確的目標,這就需要學會將大目標拆解為小目標。比如要練琴,就告訴自己“連續不犯錯誤、以適當速度彈奏完曲子”,而不是“我要練琴半小時”這樣子寬泛的目標。其次,進行大量的刻意練習,練習時要極度專注。然后是需要獲得有效的反饋,以確保我們哪些方面不錯,哪些方面又還有不足。最后是要始終在拉伸區練習,就是每天都要做哪些讓自己感到有些困難但又可以通過努力來完成的事情,跳出舒適區。

? ? ? ? 之前讀過這本書,不過我發現自己雖然讀了一些書,讀的時候也感觸頗多,但是讀完之后,所有內容似乎都忘在腦后。正如書中所講,我只在獲取知,而忘了去進行知識的“縫紐扣”和關聯,只是知道,隨著時間推移,便將知識拋諸腦后了。輸入是容易的,輸出卻是更難得,也更加能夠將知識內化到自己知識體系的好方法之一,用輸出倒閉輸入,或許成效會好很多。所以,在學習到今天的知識后,我為自己指定了100天的計劃,堅持每日進行記錄,無論是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問題復盤,還是閱讀的心得,亦或是看電影的觀后感,或者只是生活中的碎碎念,堅持用文字來記錄。

? ? ? ? 沉溺于玩手機和娛樂容易,而要讓自己保持閱讀、學習、記錄、成長,則是一件看起來需要意志力的事情,書中講到,需要讓自己保持覺知,時刻跳出當下,以朋友的身份來審視自己,在每一個需要進行選擇的時刻,停頓幾秒,不靠感覺去模糊做事,而是靠理智去思考,讓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 ? ? ? 今日份,算是立下Flag,堅持日日碎碎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