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老余是十里八鄉響當當的人物。
九歲進得瑞祥班,練就一身好功夫。憑一出《鬧天宮》而紅遍村村寨寨。這出戲也因老余的絕活而久演不衰,尤其是其中《甩冠》一折,冠不系帶,連翻數個跟頭,而其冠不落,把弼馬溫演繹得淋漓盡致。話說老余年近五十,力不從心,此折戲便不宜再演。后收得一高徒,人稱賽玉貓。唱功過硬。打功更為爐火純青。但每到《甩冠》一折,玉貓總有缺憾。冠不系帶,翻身騰空,不便,后與《甩冠》一折相悖。系而又去,皆以前后不合,左右不連,頗失均衡。怎奈,除老余外,無人識得天機。
卻說,余之高徙,賽玉貓,人言聰明。
逢年過節,總攜厚禮致余門。
一二再,再二三。每每拜畢,老余始終不言及《甩冠》之訣竅。
余老伴喜不自勝,曰:汝子可教也。
又是一年正月正,賽玉貓攜重禮來拜。畢,老余只笑,稱是,卻不多言。
良久,未果,貓悻悻而歸。
貓走罷,余老伴問及老余其中之妙,老余不言。余老伴絮叨多日,余煩,便如此如此。老伴恍然悟。老余再三叮嚀,此勿泄。
過了初一是十五。
貓至,攜禮再拜。
巧。老余不在,老伴接洽。
貓厚禮相贈,只推無事,唯報師之恩澤。
語間,貓又以巧言《甩冠》之點滴。
余老伴經不住貓之花言巧語,便口無摭攔,一五一十告于貓。翻騰之際,咬緊牙關,腦門青筋突兀,冠則緊固于首,不落。
貓聞之,竊喜。
少頃,貓去,老余歸,見案上禮品,心中喜不自禁。
余問老伴,貓可問及絕技之事。
余之老伴便如此如此。
言畢,余大驚。罵之,汝壞吾大事焉,日后,再逢佳節,其不復返也。
果不然。
偶爾至,禮卻大不如前。
余老伴不解。老余言:漁者,魚已入甕,豈肯再施餌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