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對于這些信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有些人看到書中的文字很有道理,就照搬書中的方法應用到自身,這些道理和方法究竟對不對,究竟能否應用到自身,哪些是適合自己,哪些是不適合自己的,這些其實都需要思考和通過實踐去證明。拆書幫給出了面對各種信息的方法,概括起來8個字:前因后果,適用邊界;接下來結合一個具體的案例——《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發脾氣》,只看標題便能夠推測出作者會表達人們發脾氣所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有效的發脾氣,那么這些我們是否可以采用,是否又真正有效勒。我們通過下面八分方面來回答。
【前】他是怎么引出這個信息的?為什么這件事對我這么重要?
答:作者通過老好人基本從來不會發脾氣,所帶來的不好影響來說明需要發脾氣;因為自身便在大家看來是一個老好人,不怎么發脾氣,有很多時候受了委屈,也不會發表觀點,自己調節;所以對于我而言非常重要。
【因】作者做出哪些關于原因的假設,怎么排除這些假設的,還有其它可能性嗎?
答:作者做了如下假設:一個人不發脾氣,這個人并不是真的放下了,只是藏在心里不表達而已;存在的其他假設:不發脾氣有可能根本就對這件事覺得沒有爭論或者表達的必要,心里壓根就不在意。
【后】若依從信息去做會怎么樣,對我的好處是什么?
答:若依從信息去做,對我的好處是:在遇到憤怒的事情時,能夠將自身的情緒宣泄表達。
【果】不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變的問題有多嚴重?
答:不這么做的后果:遇到不滿的事情自身去調節,有些事過段時間就好了;有些事也沒必要。
【適】有沒有相反的觀點,有沒有不支持的實例?
答:相反的觀點: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很多場合,很多時候,隱藏自身的感情,憤怒的情緒爆發出來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往往爆發之后很難做到輕易收場,或者冷靜面對。不支持的實例:一個人對某件事不滿,可能想通過適當的情緒表達,一旦爆發,便引發他人也相繼爆發,醞釀悲劇。
【用】要這樣做,得具備哪些條件,什么情況下是不管用的?
答:條件:1、發脾氣的這個人要能夠控制住局面,也就是說,他發脾氣的時候要能夠保證他人不反抗,2、發脾氣的人要適可而止,決不能喋喋不休。
【邊】從前有沒有類似的信息,其它領域行業如何看待類似問題?
答:其它行業對于這個問題看待各有差異。
【界】無論相反還是類似的信息,信息的真正區別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答:信息的真正區別在于有具體的環境支撐,原文中提到老婆在工作中不滿意,回家就先給老公說,她要發脾氣,然后老公順著他的心思,最后歡快收藏,如果老婆回到家心情不好,此時老公也心煩意亂之時勒?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總結1: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對于發脾氣這件事,與一個人是否厲害無關,不發脾氣的人也可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如科學家潛心研究自己的領域,與世無爭,難道他們不是真正厲害的人;在生活中會發脾氣的人,也應當能夠對當下的局勢有所分析和把控;首先就應當分析,是否能夠發脾氣,除了宣泄自身情感之外,是否會造成嚴重后果,是否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然后再考慮以如何的形式發脾氣。
通過上述具體實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前因后果,適用邊界來分析,既對文章信息作出分析和整理,也結合自身具體實際情況作出分析和整理,我們是否需要這個信息,如何使用這個信息,將變得清晰化,具體化,而不是一味地覺得書中有道理我們就按照書中的做,沒道理就抵觸,真正的做到利用身邊的資源不斷改變自身,不斷完善自身。
【原文: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發脾氣】
有一種人格叫“討好型人格”,就是說總是會想去取悅某個人,希望得到贊同和認可。但是你知道嗎?一味的討好只會讓你失去自我,選擇君覺得,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很有必要的。憤怒不會傷害到別人,不正確的表達憤怒方式才會傷害到別人。
今天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個人,或者你自己就是,每當別人對他做了什么過分的事情,需要他發脾氣的時候,他卻不會生氣,無不是退縮忍讓,從不敢得罪別人,永遠保持著特有的“好脾氣”,沒有自己的個性和態度,不敢去表達自己的憤怒。
可是,你以為他真的放下了,他的生性就是這么豁達開朗嗎?
沒有,他的內心常常無法釋懷,一直壓抑在心里,變得非常不開心,等到不開心累積到一定程度,他們可能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
很多人脾氣好不是因為他有多包容你,而是因為他當時根本不懂得發脾氣,運用情緒及時表達憤怒的意識他是喪失的(敲黑板劃重點),所以他并不是天性豁達,而是情緒表達的功能出了問題。
你說我為什么這么了解,因為我以前就是這種好脾氣的“爛好人”。
以前我有一個玩得特別好的朋友,我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喜歡聽同一個樂隊的歌,我們之間無所不談,形影不離,可是他這個人占有欲很強,不允許別人有不同的意見,刀子嘴豆腐心,說話絲毫不留情面。
我和他經常爆發矛盾,后來因為一件事情絕交了。
那次,我們因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出現了分歧,他當著很多人的面不停地指責我:
“你就是自以為是,別人都是錯的,只有你才是對的?!?/p>
“你就是這么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感受,不管別人的死活”
他的聲音很大,語氣之間充滿了惡毒的嘲諷,大家都盯著我,等著看我的反應。
尼瑪,我無非就是表達了一件事情的看法,又不是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你用得著這么惡毒的攻擊別人嗎?
我當時心里很生氣,特別想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想要把怒氣發泄出去,可是我天生就是一個不會發脾氣的人,當時要我發脾氣,我根本發不出來,我竟然憋紅了臉,低著頭走掉了。
后來我再也沒有理過他,我們之間的友誼就這樣戛然而止了。
他的驕傲和自信,他的肆無忌憚表達,他想發脾氣就發脾氣,他想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就可以說出來,這些就像是一根根毒刺,深深的刺痛到我的潰爛之處,讓我劇痛無比。
相較之下,我只會隱忍,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沒有自信,沒有安全感,或許我就是俗話所說的沒脾氣的“爛好人”。
其實,我和他之間有很深厚的友誼,我們一起去參加社團活動,一起去足球場晨讀,在我喝醉酒的時候,他會細心照顧我,在我沒有學習斗志的時候,他會不斷鞭策我。
可就是因為我不會發脾氣,不善于表達自己,我和他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好,所以才導致這一份珍貴的友誼沒有延續下來,時至今日,我仍然后悔不迭。
經歷了那件事,我不會發脾氣的性格一直都沒有改善,這樣的我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后來因為一件事情才出現轉機。
我那時因為業績好,被公司的經理提升為一個小小的組長,然而新上任的我,卻管理不好這幾個人的團隊。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沒有脾氣。
我手下的人知道我是一個軟性格,即使他們犯錯,我也不會去嚴厲批評他們,這樣導致他們都騎到了我的頭上,絲毫不給我面子,于是他們一直肆無忌憚的犯錯不斷。
直到后來,經理聽聞我的事情后,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就是這一場談話,影響了我的一生。
我現在仍然記得他對我說:“有本事的人都很會發脾氣,沒本事的人才會沒脾氣,你連表達自己都不會,算什么本事?老虎不發威,別人只會把你當病貓,你以為他們會把你的好脾氣當成寬容嗎?不會,他們只會把你當成懦弱!”
在他的幫助下,我才學會還有一個詞語叫:義怒,義怒簡而言之就是正義、合宜的怒氣,正確的發脾氣。
是神都會發怒,和尚也有怒目圓睜的時候,你看看很多廟宇里面供奉的神仙都是金剛怒目,所以,如果我們要在世上活出神的智慧之道,義怒也是必不可少的。
發脾氣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表達,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很多人會覺得我要是再忍一忍可能對方就會知道收斂了。
這樣的想法極端錯誤,因為你的忍不光不會讓對方知道感恩,反而是在助長他的囂張氣焰。
所以,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當有人因為你的好脾氣不斷冒犯你的時候,當有同事因為你是新來的員工而不斷欺負你的時候,當有人騎在你頭上拉屎的時候,你不能一直沉默,不能一直逆來順受,更不能一直毫無作為。
你必須勇敢站出來,你必須在最關鍵的時刻對他們吼一聲:“我操你大爺,老子也是有脾氣的!”
然而,發脾氣不是一味的只顧自己發泄,發脾氣也是有技巧的,我們要學會正確的表達憤怒,要學會義怒。
記住,你一定要盡量客觀地描述對方對你造成的傷害,具體是對方的哪些言行使你憤怒,把重點放在表達你的感受上面,強調事情的嚴重性和對你造成的傷害,亮出你的底線,這樣就夠了。
到這里就要打止了,千萬不要再進一步的惡毒指責、攻擊對方,這樣會造成對方的傷害。
每個人都有憤怒的時候,但是有的人表達憤怒會傷害到別人,而有的人表達憤怒不會,所以,憤怒不會傷害到別人,不正確的表達憤怒方式才會傷害到別人。
后來,我漸漸學會了義怒,按照經理說的,該你拍桌子、吹胡子瞪眼的時候,你必須要拍桌子、吹胡子瞪眼,我的組員發現我對待他們的態度有一點點不同,慢慢的,我也樹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工作上我對事不對人,該發脾氣的時候就發脾氣,私底下我還是和他們打成一片,不會在他們面前擺架子,耍威風。
于是,他們也不再犯錯,知道我會發飆,有脾氣,所以工作越做越好,私底下我們的關系也很融洽。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派克曾經這樣說到: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順遂,我們一定要學會生氣。
我們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恰當地表達憤怒的情緒,有時候需要委婉,有時候需要直接,有時候需要心平氣和,有時候不妨火冒三丈,生氣一定要注意場合、時機和人物。
很多人直到青年乃至中年時期才學會生氣,而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學會生氣,要么是一味的只顧自己發泄,要么一直隱忍著憋成內傷。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生氣,對下屬怎么表達憤怒,對上司怎么表達憤怒,對家人怎么表達憤怒,這些都是有技巧的。
有了憤怒的情緒,千萬不要去壓抑。
弗洛伊德說,從表面上看,抑郁癥病人從不表現出憤怒,其實遇見很憤慨的事情,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也充滿了憤怒,只是沒有表達出來。
有了憤怒一定要表達出來,長期的壓抑,長期的心情郁結、生悶氣,只會帶來抑郁癥或者其他的身體疾病,學會表達憤怒的情緒,尤為重要。
要知道,按照能量流動的定理,被壓抑的東西一定會找到自己表達的出口。
壓抑的情緒得不到表達,癌癥就會替你表達,抑郁癥就會替你表達,還有很多很多的疾病會替你表達。
最后,希望大家都找到合理宣泄自己情緒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