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曦姐
買買買的人生,我過了很多年
作為資深文具控,我喜歡買筆,買本。同一種筆,我要買全所有的顏色,同一個本,我要買全喜歡的圖案,圖案剛買完,發(fā)現(xiàn)還有薄厚,再來一套。小時候姥姥家的桌子被我堆的滿滿的,長大后工作臺所有的抽屜被我堆的滿滿的。好處是為了使用這些東西,我可以持續(xù)認真的寫作業(yè)好多年,然而到今天,家里還放著我初中時買的本子沒有用完。。。
后來開始買衣服,買包。
買包的嗜好很快就被治愈,是因為我被自己坑到受不了了。因為頻繁換包,總是收不干凈包里的東西,經(jīng)常發(fā)生忘帶鑰匙的狀況。開鎖的大叔連續(xù)一個星期來給我開了三次門之后,都能好好和我聊天,傳授我如何才能有鑰匙用的經(jīng)驗了,最后一次找他的時候,他認真的給我講述了如何從門的貓眼處下手把門打開進去,明顯他已經(jīng)放棄我了。
徹底斷了頻繁買包的嗜好,是因為有一天我穿了件半透明的上衣和短到一動就露怯的超短裙下樓買菜,以為十分鐘就能上來了,然后,我就忘了帶鑰匙。我跑下樓站在路邊打車,打算出去弄把鑰匙回來,就在這個時候,我一個不太熟的男性朋友就那么正好的開車路過我家樓下,還準確的認出了我,他停在我身邊搖下車窗看了我半天都沒說出話,我也無言以對的看著他,那一刻真的很想死,他和我都死活想不到我能穿成那個風格出街吧。
衣服和書就不用說了,超級愛買。買書是因為我酷愛讀書,且不愛電子書,只愛紙質(zhì)書,那種觸感和儀式感是電子書不能帶來的幸福。舍不得扔,全留著。衣服我是只買不穿型,衣柜里沒剪標的衣服大把大把,根本都不記得買了啥。放不下的時候,我的方式就是買柜子,塞滿之后再買柜子,再塞,塞滿之后再買柜子,永遠沒有扔東西這一說。
衛(wèi)生紙、洗化用品、家居用品更不用說了,為此我又騰出一個陽臺來改造成儲物間,繼續(xù)塞滿,我家連茶具竟然都有差不多十套。
當家里再也塞不下多一個柜子的時候,我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然后,囤積癖的我,竟然瞬間就治愈了,人生習慣來了個大逆轉。
服裝類
按照斷舍離的挑選方法我篩選衣服做如下標準:
1、兩年沒穿過一次的衣服:不要
2、穿著小了或大了的衣服:不要
3、感覺有點透又不知道該搭配什么的衣服:不要
4、圖案有些過時、元素過氣、兩年內(nèi)不會再流行的時裝類:不要
5、跟年齡相差三歲的:不要
6、為了出席某類場合專門買的卻從未穿過的衣服:不要
7、暴露自身缺點的衣服:不要
8、與臉色不太搭配的衣服:不要
9、朋友送的衣服卻不太適合自己穿:不要
10、因為購買價格太貴而不舍得扔的衣服:不要
11、洗過兩三年感覺保暖度下降的棉衣:不要
12、扔和不扔需考慮五秒以上的衣服:不要(這點真的要果斷,不然你會斷舍離失敗,最后啥都沒扔,啥都扔不成)*******
13、與現(xiàn)在的社會身份不符合的:不要
經(jīng)過上面的篩選之后,衣柜瞬間少了幾百件衣服,看起來清清爽爽,心情真的愉悅,關鍵是再也不用挑來選去擔心哪件衣服是不是出席這個場合有點透明啊,褲子是不是過于緊啊,這條腰帶是不是上廁所有點不好脫卸啊,各種煩惱都沒有了,出門隨便抓一件穿,都是合適的,都不會出錯,也不用東擔心西擔心。留下的衣服,都是品質(zhì)精良、優(yōu)雅得體的。
這幾百件衣服也有他們的去處:
首先讓家人挑選,之后郵寄給貧困地區(qū),或者直接放到小區(qū)的回收箱里,由公益部門送給需要幫助的人。
當我收到我寄去衣服的山區(qū)的老師寄來的感謝短信,內(nèi)心真的好開心好開心,自己幫助到了有需要的人,這種意義是擁有一大屋子衣服所不能得到的,真的應了那句話:你不珍惜的東西,可能在需要的人那里是無比珍貴的,請?zhí)嫠麄兛紤],給予幫助。
包類
以前工作性質(zhì)我使用休閑類包為主,現(xiàn)在自己開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后,環(huán)境不同,需要隨身攜帶筆記本、文件、電腦,都是不能折損的,所以每天都要使用硬皮能保持形狀的包。之前的包也基本都捐贈出去了,竟然發(fā)現(xiàn)我有十幾個雙肩包都是工作后買的,實際是一次都沒用過,一直都在儲物間,真的把自己都暈倒了,不知道當時購物的樂趣到底在哪里。這些就一起都捐贈給山區(qū)的學校了。
書籍類
讀書是我從小到大最大的愛好,要舍棄書籍真的太痛心了,可是看著塞的滿滿的堆的滿地都是的書房,還是鼓勵自己生起斷舍離的信心,用更好的方法去學習和管理。
最后被留存的書目基本是以下幾類:
1、工具書:只留和我職業(yè)相關的工具書,其他所謂可能會看卻買來五六年都沒看到的書一概不留,大抵也不是真正需要的
2、被朋友和師長贈予的書籍:別人的情誼,我要珍藏
3、歷史類書籍:和我職業(yè)相關的可以作為素材書的類目
4、小說類:只留最最喜歡的幾本
其他書目的處理方法:
在網(wǎng)站發(fā)布贈書名單,住在附近的陌生小伙伴就會聯(lián)系來挑選自己喜歡的。
還有部分送給喜歡讀書的朋友同學,我有個同學家半柜子的書都是我的。
就這樣,我家雜七雜八的東西,被我扔的扔,送的送,終于整理干凈,實現(xiàn)了簡潔有序的空間環(huán)境。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不斷的收納整理剔除,我的個人習慣和思維習慣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
書籍的整理讓我學會了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在整理書籍的過程中,其實我舍棄最多的是學習類、方法論類、雞湯類、小說類的書籍。
這四類書是我最喜歡的,也是在我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去尋求解決方法、尋求心靈指引、給自己加油鼓勁的精神食糧,為什么偏偏是這些可以被輕易舍棄呢?
因為這些書籍通篇大論里是最容易被提取觀點和核心關鍵詞的,也最易被歸納整理。
一本書大概200頁,其實我們都知道,一般人讀書,讀完一遍,也就不會去讀第二遍了,除非是工具類書籍。但是一個人真的要從書中學到東西,把書籍里的內(nèi)容消化貫通到自己的思維邏輯中,其實是需要完成四個步驟(過程)的:
1、讀懂這本書
2、用自己的語言來重新復述內(nèi)容講出來
3、結合自身經(jīng)驗發(fā)表見解,學習理解
4、真正與自己的思維方式融合,運用到自己的思維體系中去,完成真正的內(nèi)化。
當我們遇到問題,想要重新回去求助于這本書去復盤的時候,你會有那么多的時間有那么多的耐心去把書從頭到尾 一字不落的讀一遍么?不會,因為我們的時間是珍貴有限的。所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就是在第一遍閱讀的時候,把認為對自己有用的內(nèi)容、有用的觀點、后期可能需要學習、運用到的東西準確及時的記錄下來。
以前我是寫筆記,讀完一本書,通常寫五到十頁的筆記,順便摘抄一些喜歡的句子段子。
后來開始學習構建思維導圖,一本書一張圖,簡單明了,便于復盤。
現(xiàn)在每天清晨醒來起床之前,我會做兩件事:要么就聽喜馬拉雅的學習分享類內(nèi)容,要么就拿起自己的讀書筆記,對之前讀過的書做復盤,思維就如流水似的開動了,以前看過的內(nèi)容畫卷一般展現(xiàn)在眼前,親測超級有效。
思維導圖的使用對于我的工作也有了質(zhì)的飛越,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成本。
寫文章前列思維導圖,全篇構架一目了然。做項目前列思維導圖,有什么資源缺什么資源時間節(jié)點瞬間出現(xiàn)。
一切都是清晰的,簡潔的。自己好操作,也更清楚的傳達給對方。這種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會貫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爽簡潔的生活環(huán)境治愈了我多年的選擇恐懼癥
我是一個重度選擇恐懼癥的人,買東西總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各種不肯舍棄,最后就是什么都買了什么都想要。
當我開始斷舍離,終于意識到,我不是選不出來,而是沒有果斷的思維邏輯,放任自己常年處于混沌的狀態(tài)。
選擇恐懼癥是一個痛苦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現(xiàn)在的我想事情是這樣的:
當要選擇是否買一件商品的時候,我會想:這樣東西我現(xiàn)在需不需要,是需要使用還是單純因為喜歡就想要?
需要用,買。只是想擁有,不買。
當要選擇是否出席一場活動的時候,我會想:是單純想增加出席率,還是有確定性的目標要去實現(xiàn)?
單純增加出席率,不去。有東西可學或有目標要實現(xiàn),去。
購買生活必需品時候:不囤積,只買當月的。下月按需采購的時候可以換樣買喜歡的。
是否為了面子和不好意思而放下自己的工作去接待很久不見根本不熟悉的朋友:不去
生活就是由無數(shù)個這樣選擇的時刻構成的,每一個選擇造就了我們今后的樣子,每一個決定帶領我們腳下的路。思想清晰了,選擇簡單了明快了,人生都更好起來。
自動完成了早起和健身的程序
斷舍離帶給我的另一個改變是早起。
我是個怎么都睡不醒的人,每天至少要睡八九個小時才能睡飽,但是在我經(jīng)營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后這個根本就無法實現(xiàn)了,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公司,經(jīng)常加班熬夜,通常的作息時間是早8:30晚1:30或者2點
前年底身體明顯感覺堅持不住,熬不到11點就開始心臟不舒服,缺氧,頭暈,胸悶,氣血嚴重不足,真的有一種自己要死掉了的感覺,非常的力不從心。
于是我開始看中醫(yī),邊調(diào)理,邊改變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
首先,調(diào)整作息時間,這就涉及到斷舍離的部分,拒絕所有的晚間9點半之后的邀約,這里指的是工作的,娛樂在我開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后就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創(chuàng)業(yè)狗都懂的。拒絕晚上談工作,以身體修養(yǎng)為第一要務。
第二,除非必要的應酬,盡量保證在家吃飯,以素食和雜糧為主,晚上喝粥配蔬菜。如果一定要在外吃飯,我會選擇沙拉類,補充蔬菜和維生素,拒絕任何煎炸燒烤。這個真的需要毅力,因為我真的太愛太愛吃肉和海鮮類了,為了健康飲食配合中藥,我有半年時間都沒吃燒烤和海鮮。(我真的很想吃啊,怎么辦呢,就每天看一下大眾點評,幻想著等我身體好了我就去哪里吃什么吃什么,都是淚啊。)
第三,從不鍛煉身體的我終于邁開腿管住嘴了。每天下午繞辦公樓或在我們小區(qū)院里走五圈,大約一個小時。剛開始真的走不下來,一圈就開始氣喘吁吁,走的和烏龜一樣慢,就量力而為,先走一圈,然后走兩圈,到可以走五圈。晚間吃完飯后一個小時,做十五分鐘高強度健身操,毫不夸張的說頭幾天都是哭著做完的,根本做不下來,從來不鍛煉的我屬于一點肌肉力量都沒有的人,但是我就是要這么虐自己,既然說了要鍛煉,就虐死自己,一定要完成的,每天做完十五分鐘之后,汗水就和自來水一樣流,但是整個人真的超級通氣,各種精神,每一個毛孔都大喊著舒服,身邊的好朋友都開始跟著我每天晚上花式自虐。
第四:去寺院聽師傅講經(jīng)。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準備睡覺,都是為這一天的生活開心,很滿足的入睡,第二天早晨,是笑著做夢笑著醒來的,都不知道自己在高興什么,就是很高興。同樣的創(chuàng)業(yè),同樣的辛苦,同樣的挫折,但是心態(tài)變了,人就舒服了很多,工作的間隙,就練習毛筆字抄心經(jīng),每天抄一個小時,可能算作是我每天唯一的娛樂時間了,創(chuàng)業(yè)廝殺的浮躁就這么靜了下來。
這樣生活了四個月之后,見到我的朋友,哪怕是身邊經(jīng)常見的朋友,都說我整個人看起來精神煥發(fā),皮膚白里透紅,特別健康的感覺。走起路來也是風生水起,特別帶勁,一般步速的人根本追不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都得到了調(diào)整,也有更好的力量去工作。
人生就這樣比原來多出23天的時間
我們來簡單計算一下一個人每天做出選擇需要多少時間:
早晨起來挑選衣服:一天15分鐘,一年91小時
(我估計很多女生根本不只這個時間,搞不好每天就在衣柜前磨蹭半個小時)
斷舍離后:一天3分鐘,一年19小時,比原來節(jié)省72小時
超市采購:一周一次,一次2小時,一年96小時
斷舍離后:一個月一次,一次2小時,一年24小時,節(jié)省72小時
所有家具衣物等歸納整理:一個月一次,一次5小時,一年60小時
斷舍離后:三個月一次,一次2小時,一年8小時,節(jié)省52小時
每天早起一小時:一天多1小時,一年多365小時的時間可以支配。
這樣粗略算下來,一年節(jié)省的時間和早起多出來的時間總共561個小時,約合23天。
我也終于理解了村上春樹每天4點起床堅持了35年的人生,這珍貴的時間,珍貴的人生,是以前每天睡到8點多的我所不能體會的。
感謝《斷舍離》這本書帶給我生活徹底的改變,讓我在煩勞中學會了平靜,體驗到改變時間帶來的意義。
感謝美好,一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