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沈從文,是由于《邊城》;喜歡《邊城》,則是由于翠翠——那個天真活潑、美麗善良的姑娘。她猶如一株長在湛藍天空下剛長上青枝翠葉的嫩竹,經受種種風雨,卻依然頑強而茁壯地成長著,在老船夫的關懷下,盛放出生命的剎那光華。
記得高中的課本選錄了沈從文的《邊城》,老師當時沒有給我們系統地分析這篇中國現代文學中的不朽杰作,只給我們放映了根據小說改編成的電影。電影中的翠翠有一種脫俗樸實的美,與沈書中所描繪的十分貼切:“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與青山綠水作伴,心靈上沒沾染一絲塵埃。她乖巧伶俐又帶有山區女孩的淳樸,天真而不嬌嫩。那樣美麗的山水孕育出來的翠翠自然也吸收了山水的靈氣,從容地長在天地間,越發青翠,等著別人來欣賞。
整篇小說的結構十分嚴謹,我覺得如果把翠翠的成長過程當作一條線索來加以分析,就能比較簡單地理解全文,并能從中領略出湘西世界獨特的美麗。
法國西蒙娜·德·波伏娃著的《第二性》說:成長是人生的母題,也是文學的母題。從哲學意義來說,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成長——它包括兩個層面的內涵:首先是生理層面的,指的是作為個體的人所經歷的童年、少年、青年、壯年這樣一個生命生長發育的自然流程;其次是心理或精神層面的,意味著個體存在的趨向成熟,有較明確的自我意識,能協調個人意愿和社會規范之間的沖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我價值。在文學創作中,成長一般不是指生理層面的生長發育,而是指心理或精神層面的成熟過程。
《邊城》以山清水秀、充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茶峒小山城為背景,敘述了美麗純樸的湘西少女翠翠如何在“現代”文明之風的浸浴下以及愛情的折變磨難下,逐漸從半原始的自然狀態成長蛻變為“成人”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它也是一篇關于“成長” 的小說。在行文中,沈從文多處以“長大成人”“大了” “成長” “長大”等詞,昭示翠翠走向“成人化” 和“社會化” 。
從《邊城》的文本解讀出發,翠翠的“成長”至少受到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是社會環境的變化。翠翠出生的湘西茶峒小山城,風俗淳厚、人情質樸、重義輕利。 但“現代” 的入侵,對未經金錢、實利污染的樸質民風造成沖擊。翠翠耳濡目染, “現代”的觀念也悄悄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當她和儺送的愛情由于團總女兒的介人,直接呈現為“渡船”與“碾坊” 的對立時,她第一次感到了金錢力量的可怕。 “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船嗎?”鄉民關于儺送是選擇她還是團總女兒,是選擇渡船還是碾坊的議論,以金錢為衡量標準(碾坊的收益頂十個長工干一年),使她“小小心腔中充滿了一種說不明的東西” 。這是社會大課堂在翠翠的成長路上所上的第一課。
二是祖父心事的變化。純樸大方、熱情豪爽的祖父老牛護犢,使翠翠在沒有父母的呵護愛惜下,也能無憂無慮、快樂健康地成長。隨著翠翠的長大,祖父開始“有點心事,心子重重的” 。原因有二:一是翠翠的長大直接使他憶起翠翠母親的悲劇,害怕翠翠重蹈覆轍;二是翠翠人已長大了,證明自己也真正老了,必須要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這些有分量的心事沉沉地壓在祖父的心上,也迫使翠翠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但一再出現的誤會與錯過,終使天保和灘送一死一走,釀成悲劇。在與祖父的心理對抗和磨擦中,翠翠逐漸成熟起來。這是翠翠成長歷程中的第二課。
三是翠翠自我的發現。天真單純的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 , “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 ,使她“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終日與祖父、渡船、黃狗相依生活,這時她的自我處于一種蒙昧狀態。翠翠自我意識覺醒源于她的情竇初開,兩年前的端午節與二老儺送相遇,文中這樣寫道: “但是另外一件事,屬于自己不關祖父的,卻使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 ,朦朧的愛使她第一次意識到自我的存在。翠翠在意識到自我之后,就開始了與自我的抗爭。這里有兩個最顯著的表現:一是翠翠的自我非常喜歡儺送,但已經將社會道德、倫理規范內化為內在品質的她卻死死壓抑住自己的情感,不給自我以充分表現的機會,導致自己也不知為何而哭 。這樣,就造成自我的釋放只能借助于夢了。小說第十八章特意寫到翠翠在睡夢里盡為山鳥歌聲所浮著,做的夢也常是頂荒唐的夢,而她卻“從這份隱秘里,便常常得到又驚又喜的興奮”。二是面對大老天保的走車路,翠翠不敢以言語表達自我的意見(拒絕),她身上各種所謂“好”的品質與自我由此產生強烈的沖突,導致自我只能產生逃避的念頭, “我要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我,點了燈籠火把去找我。”但她馬上就意識到如果真的這樣做了,爺爺會拿刀殺了她!自我的發現打破了翠翠單純快樂的生活,給她帶來了無盡的憂傷、煩惱與痛苦。然而,正是這樣,才使翠翠真正成熟起來,開始用成人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