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陘山夜話》母親節(jié)總想起媽媽

《陘山夜話》(長溪)農(nóng)歷四月三十是媽媽的生日,這個周日是“母親節(jié)”。在這段特別的日子里,總想起媽媽,想為媽媽寫一篇文章。

媽媽娘家是許昌縣蘇橋鎮(zhèn)司堂村,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媽媽是“老閨女”。

媽媽結(jié)婚的時候,姥娘(媽媽的媽媽,很多地方叫姥姥,許昌縣禹縣長葛西部叫姥娘)把她的一套嫁妝柜子板箱送給最小最親的閨女。現(xiàn)在,我奉媽媽指示,把這老嫁妝收藏在城里新家,愿永遠(yuǎn)陪伴我。

老家離媽媽的娘家二十多里,在六十年代,是很遠(yuǎn)的距離。

那時,走親戚靠步行,如果帶著東西,就拉個架子車。

我記得媽媽拉著架子車,車上鋪一頂媽媽編的高粱桿席,蓋一個被子,放一個竹籃。籃子里放著肉或者自己炸的油條等,這是走親戚的禮物。因為遠(yuǎn),家里條件又差,媽媽很少串親戚,如果要去,帶的禮物一定不會少。越窮越拿東西多,生怕別人說窮。架子車斗后拴一根繩子,拌著籃子和我,不會掉下去。

媽媽拉著架子車,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那時,很少有大路,小土路坑坑洼洼。一大早出門,我躺在車上,晃晃悠悠,睡著了。

舅和妗子對姥爺姥娘很好,知道媽媽孩子多,忙,不讓媽媽伺候姥爺姥娘,一般情況媽媽下午就回家。遠(yuǎn)遠(yuǎn)看到村頭家里高高的鉆天楊,就要到家了。

這棵高高的鉆天楊是媽媽栽的。媽媽喜歡栽樹,經(jīng)她手栽過幾茬樹。鉆天楊長的快,七八年就可以賣錢了。在家里困難的時候,就賣樹。父親的事業(yè)慢慢好起來后,媽媽依然栽樹,育桐樹苗賣,貼補家用。

很多蘇橋人在五六十年代編席,就是用高粱桿的皮編制鋪床席、床圍席或者吊頂席。媽媽是編席窩里的人,自然會這個手藝。

我記得,媽媽站在石磙上,用腳蹬著幾百斤重的青石磙,碾壓高梁桿。蹬石磙很費勁,我覺得媽媽總有用不完的力。來回壓很多次,高粱桿柔軟后,用專用的刀劈開,刮去瓤,留下高粱桿皮。媽媽在干完農(nóng)活后的晚上,在煤油燈下,在月光下,熟練地編織著草席。我不記得媽媽賣席,我記事時家里條件好多了,編的席除自家用都送人了。再早一些時候,編好的席是賣錢的。

六七十年代,村里實行的是工分制。村里的男壯勞力干一天是十分,有的老點或者不好下力沒眼色的男勞力是九分八分,婦女一般是六七分。媽媽是婦女中工分最高的,十分,媽媽干的活是男勞力干的。村飼養(yǎng)室有十幾頭牛馬騾,媽媽負(fù)責(zé)鍘草擔(dān)水。十幾頭牲口吃很多喝很多,都是媽媽一桶桶從井里打水,走很遠(yuǎn)的路,用瘦弱的肩膀擔(dān)到牲口屋……

村里打井,男勞力下井用鐵鍬鐵掀挖土裝在筐里。女勞力在井上拉繩子,把挖出的泥土拉到井外。媽媽是在井口拉繩的第一個人,別人可以在不拉繩時坐下休息一會,媽媽時刻警惕著,看著井下什么時候需要拉繩。得到指令,招呼婦女們拉繩拔泥。

冬天很多同學(xué)穿一個光筒棉襖,里面沒有套任何衣服,風(fēng)一吹,就到胸口了。揣著袖子,夾著膀子,在寒風(fēng)中發(fā)抖。那時候沒有秋衣,更不用說保暖衣。我們弟兄棉衣里會套一件薄布衫,就不會冷。媽媽總會把舊衣服染色改改,做出適合我們的衣服。

炎熱的中午,媽媽總會去紅薯地掐紅薯葉,回來喂豬,從不扒一塊紅薯。媽媽說,屈死不告狀,餓死不做賊。

這一點我不像媽媽,有人欠我錢,賴著不給,我就起訴了。我要維護(hù)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不能便宜老賴。餓死?太虧,在什么年代,做順應(yīng)時代的事,不能餓死。

父親是村辦機械廠的廠長,后來家里條件好起來了。實際上當(dāng)時媽媽沒必要那么艱辛地勞動,媽媽是為減輕父親的負(fù)擔(dān),為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父親有病的時候,是媽媽一直伺候著,一直把父親送走。媽媽不愿進(jìn)城,不習(xí)慣城里的生活,堅持住在老家。老家還有大哥二哥他們,還好些。媽媽是晚上突發(fā)心臟病走的。沒爸爸了,又沒媽媽了。我呼喊著媽媽,再也沒有人答應(yīng)。

媽媽留下十幾雙虎頭鞋成品和半成品,是給重孫做的。還準(zhǔn)備了許多尿布,也是為重孫準(zhǔn)備的。媽媽心里沒有自己,一心為了兒子孫子重孫。

見到媽,擁抱媽媽,叫著媽,沒有回答。原來是夢,看不到媽媽,只有淚兩行。天微微亮,開車到爸媽的墳前,磕幾個頭,說幾句話,回城。天空依然蒼茫。

聽到朋友們提到媽媽,我心里羨慕,嫉妒,酸酸地。在外人面前,不敢提到媽媽,脆弱的神經(jīng)經(jīng)不起打擊。

椿芽發(fā)了,槐花開了,回家看看。看看媽媽住過的老屋,摸摸媽媽留下的家具,想想媽媽的事。去媽媽的娘家走走,試圖尋找媽媽的過去,希望老妗子能說說媽媽。走在媽媽走過的路上,尋找媽媽的故事,重溫媽媽的愛!

? ? ? ? 2017年5月12日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農(nóng)歷四月三十是媽媽的生日,這個周日是“母親節(jié)”。在這段特別的日子里,總想起媽媽,想為媽媽寫一篇文章。 媽媽娘家是許...
    胡長溪閱讀 360評論 1 1
  • 編花席 在我的記憶里,家鄉(xiāng)所說的紅高粱并不是單指高粱米是紅色的,連高粱的秸稈也是紅色的。 紅高粱的高粱米甜味重,不...
    馬慶洲閱讀 1,724評論 0 3
  • 昨天看了老師發(fā)來的一部關(guān)于道家醫(yī)術(shù)歷史的記載,我看到了里面關(guān)于道家辟谷的方術(shù)。說實話,我對道術(shù)的陌生,是與生俱...
    十八子li閱讀 663評論 0 0
  • 今天拍的照的一組植物照。 遲到的櫻花。其他的花早落了,就這只很特別。 夏日的花 小黃花 小螞蟻搬東西
    lemei閱讀 132評論 0 0
  • 好幾個星期沒有親自給女兒做飯了,想著婆婆昨天的囑咐,就把雞燉了。又炒了女兒愛吃的孜然羊肉和從靈山腳下買回來的千張。...
    焦點周青閱讀 15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