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刷《雛菊》,依舊感動滿滿。這是部美得像散文的電影,漫野的雛菊星星點點錯落在油綠之中,故事就發(fā)生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鎮(zhèn)上,男主女主的訴說就從這兒講起。
? ? 我今年才是25歲,我還在等待著我的初戀呢,女主慧英(全智賢飾)的一句話開啟了一個關于等待和錯位的故事:慧英像極了一個藝術家,孤獨,安靜,又明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一直在等為自己送雛菊的人,卻陰差陽錯愛上了國際刑警正佑(李成宰 飾)。當她發(fā)現(xiàn)原來一直在等的人是樸義(鄭宇成 飾時,又在槍聲中離開了世界。很多人說這部片子顯得俗套,但是如果你不覺得我抬杠的話,就聽我繼續(xù)聊聊它的不落窠臼。
? ? 就從角色處境和處理技巧方面說起吧。嗯,還有敘述方式。
? ? 角色處境。
? ? 男主樸義隱忍堅毅,是個職業(yè)殺手。男配正佑嚴肅剛正,是個國際刑警。在接下來的劇情發(fā)展中,導演將他們的處境設置為一種錯位,即正佑和樸義的一暗一明。
? ? 起初,正佑明樸義暗。正佑在執(zhí)行一項跨洲逮捕的任務時把慧英當作幌子來掩護自己。每天下午4點15他都出現(xiàn)在慧英周圍,監(jiān)視周圍的動靜。他保持著刑警高度的敏感性,這種職業(yè)慣性讓他保持理性,這個時候他在明處。樸義是個職業(yè)殺手,他在廣場周圍租了一間房子,默默觀察出現(xiàn)在慧英旁邊的這個陌生男人,他在暗處。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正佑面對簡單的慧英,卻不知道在哪個瞬間就已經(jīng)愛上了她。愛是想觸碰卻又伸回手。樸義有著火藥味兒的靈魂,面對慧英,他遠遠地望著她,仿佛慧英就是那可以洗凈骯臟靈魂的泥土,多看一眼內(nèi)心便可多一分寧靜。
? ? 他倆是敵對的身份,卻愛上了同一個姑娘。正佑身處明處,給了自己機會去接觸慧英,慧英一直以為他就是給自己送雛菊的初戀,在尚未搞清狀況的時候便死心塌地陷進去了。樸義身在暗處,或許自卑,又或許對慧英的負責,心甘情愿看著慧英把別人當成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在橋上看風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 這種角色處境的對比強化了三人遠近關系,為接下來的劇情發(fā)展奠定了主題,同樣深化了片子的悲劇色彩。
? ? 后來,正佑暗樸義明。慧英在一場槍戰(zhàn)中失聲后,樸義終于鼓足勇氣選擇陪在她身邊。當正佑再次回到阿姆斯特丹時,男一男二之間的位置發(fā)生了反轉:樸義接到槍決正佑的秘密任務。這時,樸義是矛盾的。他明白在慧英心里早已把正佑當作了送雛菊的自己,選擇對正佑的保護其實就是在保護慧英心底簡單的感情。
? ? 我第一次見到他,是我決定當殺手的第二天,樸義說到。有火藥味兒的靈魂不可以離雛菊太近,這是他的顧慮。黑色郁金香與雛菊的對比太顯眼,就像黑夜可以吞噬了人和白天可以溫暖人那樣。他望向慧英時的眼神溫柔似水,可以融化了冬日的寒冰。為了了解她,他看莫奈,讀印象派作品,聽古典音樂,學唇語,送雛菊,就像空氣流過一樣,不著痕跡,卻真的存在。 我們可以說他是愛著慧英的,更可以說他是愛著那個曾經(jīng)未曾沾惹污血,觸碰槍支的自己。曾經(jīng)的他就像現(xiàn)在的慧英一樣,簡單純真。他愛慧英,也愛像極了慧英的曾經(jīng)的自己。
? ? 于是,他選擇了保護她和曾經(jīng)的他。他選擇保護了在明處的正佑,生怕讓他們?nèi)旧匣彝痢K麑φ诱f,你是個好人,我是個壞人,我們是有區(qū)別的,慧英她值得擁有最好的。
? ? 這種角色處境的明暗對比讓我們更加理性的看清了真實的樸義和正佑。刑警和歹徒喜歡同一個女生,他們是敵對關系,無論是情感方面,還是法律方面。當他倆出于共同的心愿去保護慧英時,這個時候他們也是兄弟。
? ? 再聊聊導演處理的技巧。
? ? “二次再現(xiàn)”。先算它不是個專業(yè)名詞吧,因為是我自己想的。片子的片頭和片尾重復出現(xiàn)了慧英在屋檐下躲雨的情境。
? ? 我今年才25歲,我還等待著自己的初戀呢。雨最終會停下來,但我不相信初戀會驟然而至。她在心里默默想著,這時的慧英抱著油彩畫板在等雨停,。有時候,命運就像淘氣的小孩兒,時不時過來拌你兩腳,她不知道這個篤定的想法后來戲謔了自己。看到了片尾我們了解到其實屋檐下的何止只有她自己。一個讓她失去聲音的正佑,一個讓她失去生命的樸義,當時的三人其實共處一地。
? ? 這種處理技巧與陳可辛的《甜蜜蜜》有異曲同工之妙。“你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我,我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你”,于是黎小軍(黎明 飾)和李翹(張曼玉 飾)理性的避開那么多次明明動心可以牽手的機會。看到最后,我們才明白,原來兩人是乘坐一列火車背靠背一起來到香港討生計。
? ? 這種處理的技法比較討巧,個人認為適合安排在表達命運悲劇的片子里。
? ? 我第一次遇到她是我決定當殺手的第二天,但愿我在殺第一個人之前就遇到她。樸義望著雛菊回憶到。他看到慧英時就像小孩兒一樣,膽怯的眼神來回飄離。沒有剛剛好,就是在做了決定之后才遇到自己會愛上的女孩兒。所以命運的另一種解釋是陰差陽錯。
? ? 你再怎么想要逃,最終也逃不過命運對你的安排。看到最后,令我們不禁唏噓。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種原來你也在這里的大團圓太少了。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君生我老的那種無奈。
? ? 再看道具,貫穿全片便是雛菊。導演將雛菊作為樸義和慧英制造誤會,轉達情感的道具,其實也是樸義生活理想的一種傳達。他作為一名職業(yè)殺手,對待雛菊就像是能給予自己呼吸的氧氣,那樣虔誠。在他第一次執(zhí)行完任務的第二天,他住在了滿是雛菊的小鎮(zhèn),遇到了喜歡畫雛菊的她。對慧英來說,雛菊就像小向日葵,梵高畫向日葵,她畫雛菊。對樸義來說,雛菊就像晴日的陽光一般,慧英喜歡雛菊,他喜歡慧英帶給自己的活力。雛菊代表的不只是花,還有慧英,更有他在懸崖之上生活的信念。
? ? 這種技法也出現(xiàn)在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昂(讓?雷諾飾)手捧綠植,為它清灰,給它澆水,在他離世以后,綠植長成參天大樹。同樣是殺手的身份,同樣手染鮮血,樸義和昂一樣,將生活的信念寄予到有生命的植物身上。這個時候,植物是慧英,是瑪?shù)贍栠_(納塔麗?波特曼飾),同樣也是他們在極端壓抑的工作狀態(tài)下可以呼吸的希望。昂開始拒絕瑪?shù)贍栠_,樸義暗中觀察慧英,職業(yè)的特殊性讓他們保持著警覺和理性,不敢輕易去接近任何人。
? ? 終于在慧英為了樸義失去了性命,瑪?shù)贍栠_為了昂選擇一段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后,他們慢慢放下戒備與憂慮。
? ? 雨果說:真愛的第一個征兆,在男孩兒身上是膽怯,在女孩兒身上是大膽。
? ? 最后看敘述方式。
? ? 片子采用的是三個人從三個角度的方式切入,再加以大片的獨白和對白的方式解剖片子的。三個人三個角度來捋清故事,有一個好處便是可以設置懸念。都說無懸念不文章,片子中的懸念可以更好的帶動我們的思緒,引發(fā)我們的好奇心。當一部片子可以帶動我們的好奇心時,它就比較有深度了。
? ? 在片中導演有一個情節(jié)是故意引導我們的。正佑倒在血泊之中,敘事戛然而止。隨后切到了一年后的慧英和樸義。樸義手中的槍,樸義的眼神,樸義的臺詞,當所有人以為兇手就是樸義時,最后的一個回放,我們才了解到他面對正佑被殺時的無能為力,一個謎團隨之解開。我們恍然大悟,對樸義的情感有愧疚,有悲憫。當樸義走向玉石俱焚的不歸路時,更是圈粉無數(shù)。這就是導演對于角色塑造的高明之處,一來增加我們對樸義這個角色的認同感,二來帶我們走進片子悲劇的情感基調(diào),這樣也更加符合我們對片子的審美期待。
? ? 還會有屋檐下的躲雨人,還會有漫地的雛菊再開,還會有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來人往,但這些再不屬于他們了。故事講到這兒也就該結束了。
? ? 如果說,可以用詩來形容我對片子的感情的話,我想可以是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 ? ? ? ? ? ? ? ? ? ? ? ? ? ? ? ? ? ? ?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zhí)戟明光里。
? ? ? ? ? ? ? ? ? ? ? ? ? ? ? ? ? ? ? ?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 ? ? ? ? ? ? ? ? ? ? ? ? ? ? ? ? ? ?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 知君心意如明珠,無奈心系在正佑,正佑就是送我雛菊,給我快樂的人。
? ? 即便你的心思再真,只可惜心有良人,且死心塌地的等待。當我終于知道,原來你就是我一直在等待的人時,只可惜太晚了,兜兜轉轉原來你也在這里,怪我沒早點兒認出你來。
?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只可惜死者無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