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該對生命中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行做一個好好的交代,卻一直沒辦法真正開始用文字做記錄。我認同巴金的說法,我去開始寫作,不是因為我有寫作方面的才華,而是因為我有感情。我想將體會到的細小的事物記錄下來,以便日后回憶當時的情緒。
記得川端康成曾說過:“我不喜歡看見人家認真,也不愿意自己認真。即使在舞臺上跳舞,只要一看到觀眾認真欣賞,我馬上就感到太沒意思了。要認真的話,我就想一個人認真。”可我自己覺得要認真的去做一件事的話,那么這件事就有了意義,也是因為太想認真了,才遲遲找各種借口而沒有付諸于行動。但是Amoy是一個很想去的地方,想去了很久,去年也一個人去了,該是好好的對這次旅行做個總結。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儀式”,正如八月長安所說:“形式感如此重要,它讓我們在猥瑣失落的人生中,努力活出一絲莊重。”我需要以一種正式的方法把它記錄下來,這也是為什么這篇文章有了存在的必要。
(一)出發前
去是偶然的,但對于廈門的喜歡也是偶然,因為初中時沒事喜歡看地圖,便發現了這樣一個溫柔可愛又清澈美麗的地方,而且距離最喜歡的臺灣,也相對而言是內陸城市中距離臺灣最近的一個地方,與臺灣隔臺灣海峽遙遙相望。但去的機會是因為找的社會實踐臨時有變動,意外有一周空閑時間,索性7月17日當天下定決心出發了,至于相關廈門的旅行攻略以及想去的幾個點是很久之前就想好了。在2016年的7月17日的晚上9點左右,我懷著忐忑又激動的心情,只背著一個大背包出發了。每個人的心里應該都住著一座城,繁華或靜謐,但都會有那樣一個地方。很多時候,卻被各種緣由所阻擋在旅途的開端,被時間,金錢以及沒人陪同所牽制而始終徘徊在原地踱步。其實,你只是欠缺一份下定決心的勇氣以及一個足夠強大的理由。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要去了,而不是因為對風景的興趣。”說到這里想說一下自己對旅行的認識,我喜歡說旅行,也更傾向于旅行,而不是旅游,因為旅游更多的是離開慣常居住地去另一個地方進行一系列吃住行游購娛的活動,而旅行更像是一場心靈在旅途中行走的經歷,旅行重要的不是去目的地游玩、購物,它更加隨性自由,也可以只是去幾個自己感興趣的景點,而不一定是一些四A五A級景區,可以只是換個城市慢個步散個心,去體驗一下這個城市的風土人情。另外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除了足夠的時間以及可支配的金錢以外,就差一個決心了。蘭迪?鮑許提到過:“阻礙我們前進的磚墻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磚墻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么想要一件東西。”所以,如果你的旅行還未啟程,那是因為你的旅行還欠缺一份足夠的決心。任何事情只要你想的欲望很大,你就會找到很多方法來達成它,也就是所謂的,一心朝著鎖定目標走的人,很多障礙物都會給你讓道。不要害怕路上會出現什么,害怕的話就無法往前走。只要邁出腳步,自然能夠走出道路。別害怕,別猶豫,走出去之后,便會有所了解。
每個人所定義的旅行的意義都不同,有人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陳綺貞唱的旅行的意義是,離開你,才是旅行的意義。而我行走中,領悟到所謂的旅行的意義,不是逃避,不是艷遇,不是放松心情,更不是炫耀,而是為了洗一洗身體和靈魂,給自己換一種新的眼光,甚至一種生活方式,給生命增加多一種可能性的叉枝。
另外,個人覺得一場即刻出發的旅行,能帶的東西最好是精簡出來的必需品,不需要大行李箱小包裹的背很多,因為旅途中攜帶東西過多,反而是旅行中的負擔,很難最大程度的體會旅行的所見所聞。我是夏天暑假去的,建議最好是根據實際情況準備一個大的旅行背包,如果坐火車記得帶件厚的外套,晚上特別冷,最好自帶旅行裝的洗漱用品,比較方便衛生,還有兌換一定量的坐公交車的零錢,方便在這座城市出行,防曬霜以及遮陽傘,低血糖的話記得隨身帶些糖果,依據是我自己,還有創可貼以備不時之需,衣服可以根據停留天數帶幾套換洗衣服,還有可以適當帶點吃的,不用太多。因為火車途中時間特別久,除了帶著手機打發時間,可以帶一本小說,我喜歡坐火車、公車時,坐靠窗座位,可以偶而看窗外流動變換的風景,發發呆,冥想一些事情,或者看個一直沒空看的動漫或電影,再就是看會書。當然能在車上遇到聊的來的朋友也是再好不過了。
(2)車途中
上了火車后,我戴上了耳機,放著喜歡的輕音樂,喜歡輕音樂是因為沒有填好的特定歌詞,可以聽到內心的聲音,只是用心感受那些跳動的音符,翻看著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種孤獨》,對話自己的心靈,享受著屬于自己的靜謐時光。有些事只有做了才能感悟到其中不言而喻的歡愉,偶爾抽出空擋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份屬于自己的時間的感覺真好。有時候的我,會突然厭倦周圍喧囂的世界,而耳機和書里的另一個世界,會讓我感覺把不喜歡的周圍浮躁的一切阻擋在我的世界之外了,別的好像都與我無關。
然后在車上遇到了兩個湖南的大哥哥,起初因為戒備心比較重,所以對于他們的搭話,完全不想理睬,態度也表現得很冷淡,后來聊著聊著,感覺也是不錯的人,有個說我和他妹蠻像的,介紹我和他妹認識,加了他妹微信,聊了一下,感覺也聊的來。一路上他們也挺照顧我的,借給我外套,分享食物。其實,很多時候,世界上的壞人并沒有那么多,大多數的我們都只是個普通人,也渴望和別人交談。記得泰戈爾在《飛鳥集》里說過:“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與人為善是修養,人心都是肉長的,心懷善意的人很少會碰到冷漠的人。所以適當的放下戒備,別對這個世界太冷漠,去認識結交不同圈層的人。當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總覺得自己不容易,自我意識的獨斷與過剩肆意縱橫,所以當你有機會看到別人的生命,聽說別人的故事,就會發現,是自己的格局太狹隘了,這個世界有無限可能,也如此多元。雖然每個人這一生都有一直在追逐的東西,也有很多求而不得的無奈,但去嘗試經歷一些不同的事,就會意外收獲很多,而這些你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是屬于你自己的最可靠的財富,無人能夠奪走,它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在你的記憶里熠熠生輝,成為你生命中不會磨滅的印跡。
記得從窗外看到秦嶺風貌時,被蔥郁的綠色驚艷到的心情;記得看到波瀾壯闊的長江后不能平復的心境;記得看著夜幕一點點被月光籠罩上的靜謐;記得天空被一點點暈染上橘色光芒的日出時刻……一路上,欣賞了不少風景,這些都成為了不可復制的記憶。
(3)抵達后
第三天早上六點,在第二次看到日出后,我終于抵達了心心念念的廈門。下車后,路途中的疲憊倦意瞬間消失不見,腦海想象過,描述了很多遍畫面的地方,終于看到實物了呢,取代的是無法抑制的欣喜和激動。那是一座,甚至不需要任何濾鏡,本身的背景色就美的恰到好處的一座濱海花園城市,也不負盛名是“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Day1(初遇廈門島):
因為認識的兩個大哥哥得以認識了一位住在廈門的大姐,他們可不是心懷鬼胎的壞人哦,第一天就去了她家,大姐很熱情的招待了我,給我做他們湖南特色飯菜。吃飯后,在那邊午休了一會,就動身一人從同安區泥山站坐車到廈門島上的思明區的廈大,因為沒有趕上進入時間,只好去了廈大白城旁邊的海灘,那是第一次看到大海,吹著習習海風,看著對面海上的島嶼,我至今都記著那種涼涼的柔柔的讓人心動的感覺,甚至回去后,還曾做夢重返了一次。但天氣不總是給力的,忽然就毫無征兆的起了烏云,沒一會就淅淅瀝瀝的下起了雨。那邊好多類似于臺灣騎樓的建筑,隨意找了一家店鋪,在屋檐下避雨,心情突然有種潮濕的臺灣文藝風的感覺。所以想不通莎士比亞說的:“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你說你喜歡太陽……”喜歡下雨天不一定非得不撐傘吧。我自己是喜歡下雨天的,不像晴天時刺眼的陽光照耀著,雨天的世界讓眼睛更舒服,也更清晰,下著毛毛小雨不用撐傘也感覺很舒服,如果下大雨撐著傘走在街道上也蠻不錯。
一會后,天空慢慢放晴,若隱若現的一層淡淡的彩虹懸掛在了天空。找了一家點心店,很多樣式繁多,色澤誘人的甜品,買了一塊檸檬味的小蛋糕,有股淡淡檸檬味,帶點甜甜的感覺,是一種在西安沒品嘗過的感覺,可能是因為北方這邊制作材料不足,食材不好保鮮吧。
去曾厝垵有好多旅館,因為不好意思在別人家里住幾天,所以在曾厝垵的悠悠曉駐客棧里預訂了兩個晚上,女店主說和我很有眼緣,給了我每晚的住宿優惠,然后看了一下住的房間是四人的類似于學生宿舍,但里面有空調和獨衛,每個房間風格不盡相同,起的名字也不一樣,兩人標間和青旅幾人房都有,客棧是兩層的,二層有陽臺和吊椅,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是繪有圖畫的藍色墻壁。一樓的小客廳有一面寫著不同住客的心情和留言,書架的書也可以看,不過建議住架子床時選擇二架,因為那邊空氣很潮濕,而且覺得洗澡最好選早晨。
就這樣又返回大姐家啦,因為大姐很熱情難卻,就在她家待了一個晚上。
Day2(漫游廈大):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后,八點左右,大姐去上班了,自己吃了桌上早餐后,就告別大姐去了悠悠客棧了。收拾好床鋪和物品,在附近隨便找了一家小飯館吃了沙茶面,感覺面的味道類似于熱干面的面,不過里面有魷魚,蝦,豆腐干以及青菜等佐料,甜香爽口,油而不膩。然后從曾厝垵社區坐公車約30分鐘左右到廈大白城。
海風很大,頭發也被吹得胡亂地蓋在臉上,我也不知道是因為執念還是其他的,我就脫掉鞋子,光腳踩在沙灘上去找貝殼海螺,頭發總會遮住眼睛,但我依舊找著,甚至找了好久只找到那種很小的,如指甲蓋般大小的,我卻不亦樂乎。等到下午五點了,我就從廈大白城走到了廈大,一個人隨意地漫步在校園中,途徑了芙蓉湖,學生公寓,教學樓,看著校園風景,莫名就傷感起來。這兒是我曾經朝思暮想想要來的大學呀。一直一個人感受著風景和心情,在一條道上的超市買了一個盆栽冰淇淋,手里買的校園地圖也完全沒用,就這樣隨心所欲的到處走著,走到了芙蓉隧道,看著那些各個部門和院系手繪的墻壁,有很多有創意的,奇妙有趣的繪畫,像小王子,五月天,流星雨……
看到小王子的那刻,內心是比較激動的,因為很喜歡這本書,看到好多結伴同行的人彼此與墻壁拍照也很羨慕。然后就突然看到有個女孩也很想拍照留念的樣子,但也是一個人,就主動說要幫她拍,她很開心,還幫我拍了幾張,我們就一同走完了芙蓉隧道,結果就走到另一個校門了,因為不甘心,又折回去,出了芙蓉隧道,天已經漸漸暗了下來,我們就去了旁邊的情人谷,
看到了1921咖啡廳,佷心水,有個“1921咖啡每次相見,都是初見”的標牌。一路聊著,才知道是個開學大四的小姐姐,是跟團來的,昨天去了鼓浪嶼,明天就要走了,今天是自由活動時間。雖說是情人谷,但因為天已經黑了,看不見,隱約有幾對情侶在散步,感覺像是往坡上走呢,走的有點吃力,越走越覺得走到了郊外林子,很靜,人也寥寥,路上還突然跑出來幾只狗,一直狂吠,不過還是出了校園,結果直接出來就是胡里山炮臺,海邊夜景很安靜舒適。我自己離住的地方不遠,就送走了小姐姐。
然后回到了客棧,和同宿舍的一個山東研究生姐姐騎單車去了海邊,店主告訴我們沿著環島南路往下騎能看到人少安靜的海邊夜景,我們就出發了,騎著單車,放著喜歡的音樂,吹著海風,一直騎了下去,雖然天色漸暗,不過還是不影響我們,一路上就連路邊的綠化帶里都有著燈光閃爍的音樂符號,心里的浪漫情懷、少女心之類的通通洶涌而出。回到店里,店主姐姐——一位年已四十多歲,卻完全看不出來年齡的姐姐,我們都喜歡叫她悠悠姐,應該是生活的心態年輕,時光才沒有舍得給她蓋上歲月的痕跡。回到了客棧里,和一個在客棧里做義工的廣東姐姐,以及另一個也來自廣東的小姐姐,還有山東的小姐姐,還有悠悠姐和我一起坐在客廳里吃著零食喝著啤酒聊天,還買了芒果刨冰,哦,對了,悠悠曉駐客棧隔壁有家買芒果刨冰的,被稱作“廈門第一刨冰”,不但份量超大,入口后感覺冰到超贊,超爽的。之后我說自己明天想去鼓浪嶼,悠悠姐還告訴了我上那個碼頭更方便以及路線和乘坐什么輪渡。
Day3:(鼓浪嶼)
第三天,精神滿滿的起床后,和廣東的小姐姐一起去了街道里面拐了幾個彎的一家名為“爸爸的味道”的點,店鋪不是很大,像西安這邊的蒼蠅館般大小,我要了一份臺灣鳳梨炒飯,小姐姐要的牛肉的,我的那份米飯軟硬口感合適,米粒里充盈著菠蘿酸酸甜甜的味道,真的好好吃。之后,這個小姐姐就出發去福州了,我就動身去鼓浪嶼了。坐車從曾厝垵社區到廈門輪渡中心途徑了一個鐘鼓山隧道,隧道里很漂亮,繪有藍色的大海以及海豚等海底生物。感覺如果被男友騎電車載著穿行過這整個隧道一定很浪漫。因為前一天晚上在微信上買了通往三丘田碼頭的船票,但是到了廈門輪渡中心,還是有點找不到方向,直到最后一分鐘才刷身份證進去。船總共有兩層,輪渡到鼓浪嶼的時間為短短的8分鐘,在這8分鐘期間,我在一層上看著航行的船激起一圈圈浪花,遠處有隱約也航行與這條線路的船只,有載游人的,也有運載貨物的,到中央位置時,可以看到鼓浪嶼島上的綠樹從中有一些紅色屋頂的建筑,也回首可以看到廈門島上——兩個似帆船形狀的標志性建筑物。之后我上了二層,坐在二層上,看著藍藍的天和盈盈的海,突然很慶幸自己來過了。
我喜歡這種清澈的藍天白云,喜歡陽光照耀的好天氣,往往讓我想到海子說過的:“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
很快到了三丘田碼頭,我對這個慢節奏的小島,無機動車,都靠步行或自行車,偶爾看到當地拉運貨物的人,依靠的也是人力車。在鼓浪嶼每一段路都有上坡下坡,每走一段也會轉彎。剛從三丘田碼頭出來時,真的很熱,一種濕濕的,粘噠噠的熱,然后走了一小段路看到了一個隧道,就抱著隨心走的態度走了進去,進去后真的超涼快,走啊走就走了出去,走走看不同奇特的店鋪,不同的裝修風格,路邊的一束開兩種顏色的花,有創意的店鋪設計,插吸管的椰子……
不抱期盼,隨心所遇到的一切小事物都能放大我愉悅的心情。走累了就拐進一個小巷子,吃了一份鼓浪嶼島上的沙茶面,感覺比廈門島內的好吃一些,邊吃邊觀察著旁邊的人,這是我的樂趣之一,觀察他們,猜測他們。
吃完后根據心情拐進任意的小巷子,對感興趣的店鋪就駐足停留片刻,一個人反而更自在的感受到了被細小事物所感動到的情緒,對可愛的,有創意的,少女心的東西真的完全沒有抵抗力誒。路過了日光巖,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怎么說,我都沒有進去呢,就是經過了,聽到了風琴聲,鋼琴聲,然后上坡下坡,離開去了海邊。
不過比起鼓浪嶼的海邊,我自己更喜歡廈大白城的海邊,更加干凈清澈一些。我原本脫掉鞋子,興奮的跑到海邊,想去撿一些鼓浪嶼的貝殼海螺之類的,結果跑到跟前才發現距離海浪的一兩米處的岸邊有兩米左右寬并綿延布局在海邊的垃圾道。頓時興趣銳減,穿上鞋子吹吹海風。繼續隨便繞道而行,路過擺攤買賣小物品的商販,挑揀了幾串手鏈,還有大貝殼海螺之類,不像撿到的小的,還買了一本沒有線條的黃色道林紙的鼓浪嶼旅行手記的小本簿。很喜歡,淘到的小物品,遇到的可親友善的人。最后回到廈門島,吃了曾厝垵一家包子鋪,味道偏甜,喜歡,回到曾厝垵客棧后,跟大家聊了聊天,看了看不同的人來到這兒在留言墻上留下的不同的心情與簡短的幾句故事,會發現世界很大,有各種情感:有趣的,內斂的,失落的,敏感的,大大咧咧的……各種人,他們都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或大或小的以不同的程度在認真的生活著。盡管偶爾也被不容易的世界折磨著,壓迫著,但大家都以自己的姿態屹立于這個或許并不總是溫柔的社會中,掙扎過,開心過的不止我一個呢。即便不能遇到真正合拍的soulmate,只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不管發生什么,也有人正在經歷著我所經歷的,感受著我所感受的,我就一點也不覺得孤單或失落了呢。
Day4:(南普陀寺&返程)
一夜好夢,醒來后,也到了計劃離開的日子了,不想離開這個干凈清澈的城市,好想定居于此。但還是要離開了啊。然后告別了悠悠姐和認識的最后一位室友姐姐后,就收拾好東西出發了。到廈門站后,聽到廣播里說還有八個小時左右時間,由于水害天氣,火車延誤了。我索性把行李存放于車站,又折回去,去了南普陀寺,進了南普陀寺后,可以看到對面的廈大,寺廟里還有免費發放盛裝有寺苗水龍頭的平安礦泉水,也真心的進了寺廟點了香,許了心愿,祈求了平安,迄今為止,許下的心愿也在一個一個實現中,雖也有落空的,但還是心懷感激想要下次去還愿。然后聽著寺廟里放著的寺歌,去了廟嶼后的山,看起來也不太高,時間也還充足,就想著爬到山頂看看廈門俯瞰景色。
一步一步往上爬著,感覺體力有點不支了,但還是繼續,問了下山的人還得多久就到上面了,他們也說快了,不到一半了,但走著走著就實在沒力氣了,也感覺頭暈眼花,看不清前行的路,豆大的汗水從臉頰脊背四處冒溢著,強行走幾步跌倒在了一塊大石頭上,刮破了臉頰。有個大姐帶著小孩下山后看到我,勸我不要再繼續前行了,給了我一小罐糖果,還有幾塊糕點,吃完后,感覺好了很多,也看得清周圍了,大姐也離開了。即便我有很大的不甘心不能繼續爬上去,也還是思量斟酌了一番下了山。下山后,買了幾盒南普陀寺特產的素餅,嘗了一下菩提蘇,好好吃。在返回車站后還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在站里的店鋪里晃悠著,給媽媽帶了一把牛角梳。
之后乘上了回去的列車,這次回去用時少點,大概20個小時,遇到了鄰座的河南洛陽的微胖的小妹妹和他爸爸,嘴很甜,也很可愛,送給她了一串粉色的貝殼。
到這里,這次一個人的旅行也就要告一段落了,在最愛的夏天里,19歲的我獨自穿行了這座城市將成為我不可磨滅的記憶。
也因為這份鼓起的勇氣,讓我在回來之后,感覺到大多數時候,人之所以對未知的事情害怕是因為自己心里的恐懼,其實很多事情只有去做,去面對了,就會發現,沒那么可怕。我一直記得學生時代造的一個英文句子:Courage? is doing? what? you're? afraid? to? do.
正如張愛玲所說:“以年輕的名義,奢侈的干夠這幾樁壞事,然后在三十歲之前,及時回頭,改正,從此褪下幼稚的外衣,將智慧帶走。然后,要做一個合格的人 開始擔負,開始頑強地愛著生活,愛著世界。”我引用這句話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鼓勵大家去做壞事,我只是希望我們可以在年輕時去盡可能的嘗試幾種“第一次”,活成年輕時該有的樣子,不要在不到20歲的年齡里活得沒有自我,活得那么呆板固定,做什么事都縮手縮腳的。因為這樣現在我的勇氣總是很足夠,只有一次的生命,不可以畏畏縮縮的留有任何遺憾,有想做的夢就去做,有喜歡的人就去告白,別擔心太多,反正年輕,大不了失敗了重頭再來。就像一直以來對夏天的喜歡,我一直以為只是緣于自己的某種偏執,現在慢慢發現,我是喜歡夏天那種炎熱下生機勃勃,一切的熱烈的活著的感覺,那種切切實實可以觸摸得到的存在感。
https://101705230006393.bqy.mo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