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群里又在討論有人類歷史以來一直討論的問題----人為什么活著?也曾無數次有意無意、或深或淺地想過,也曾為各種選擇和變化不安、焦慮和掙扎,曾經渴望面朝書香和沃土,也曾無數次憧憬讓人仰慕的成功和財富,到底那個讓自己滿意的自己是個什么樣子呢?這一生是否還有幸經驗到她?!
? ? ? ? ?昨天的藍天是那么的藍,藍的清澈、寧靜、幽遠甚至奢侈。徜徉難得清凈的公園里,忍不住仰頭、瞇眼,沉醉于藍天、白云、樹林里。
? ? ?那一刻,似乎體驗了“止于至善”,心安然著陸于身體,身、心、靈合一,靜美祥和。
? ? ? 突然想起那個經常被人提起的富翁和漁夫的故事,他們經歷不同的時間和方式,目標卻都是要享受沙灘和陽光。類似的故事,讓人們更加糾結于到底是做漁夫還是富翁,看似簡單的問題,一輩一輩地讓人類糾結、掙扎著。
? ? ? ?人終生追求的,就是將心靈安放。每個人都有一個讓自己心安的目標,終其一生為這個目標努力。漁夫的目標,就是每日糊口的收獲,達到了,心安理得享受著陽光和沙灘。富翁的目標,可能關乎糊口、自尊、家庭、社會……,然后他才能安然于沙灘和陽光。各種主觀與客觀的“匹配”,每個人心安的半徑不同,有的人的半徑止于自己,有的人止于家庭、有的人止于家族,還有一部分人的半徑止于社會和國家。沒有好和壞,沒有偉大與渺小的區分,心安即是最好!王陽明所說的“心即理、致至善”、“格物致善”,似乎就是這個道理。找準自己的“理”,現實中付出努力,實現完美的自己。
? ? ? ? ?想到這兒,豁然開朗,人生無需糾結,找準讓自己心安的半徑,堅持下去。漁夫無需感嘆自己的渺小,富翁無需自傲積累的財富;富翁無需艷羨沙灘那暫時的悠閑,漁夫無需憐憫富翁的勞作,每個人都在努力讓自己“致至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