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月的第五本書,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收工,剩下的日子換個行當。
之前一直沒太搞明白:斯坦福的監獄試驗和耶魯的服從試驗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兩個試驗的設計者是高中同學,還分別給對方的書寫了序),直到徹底讀過這本《對權威的服從》,才稍稍理清了一點。
服從試驗其實很簡單。受試者根據科研人員的指示,對一個答錯題的無辜者實施電擊。但結局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即使面對受害人的苦苦哀求,受試者依然按下了駭人的按鈕。
米爾格拉姆,本書的作者,也是該試驗的設計者,調試了各種變量,并測試了全球各地上千名受試者后,最終令人信服的總結:人類的外表之下,潛藏著足以危害人類生存的缺陷;一個人做出什么樣的行為并非由于他是個什么樣的人,更多的在于他處于什么樣的情境。
耶魯服從試驗測試時,正值世界對納粹大屠殺反思之時。阿倫特的“平庸之惡”理論備受爭議。而這個試驗清楚的證明了阿倫特的真知灼見。敬業、忠誠、紀律…這些光彩奕奕的名詞固然是人類社會的美德,但一旦條件成就,它們就會迅速轉換成災難——米爾格拉姆沒有說下去,但我們已然明白,為什么犯下滔天大罪的偏偏是那個最以敬業、忠誠、紀律而為人稱道的民族。
但在書的結尾處,米爾格拉姆用著重的語氣提醒我們,納粹大屠殺畢竟是人類歷史上的極端事件,而他的試驗絕不僅僅是針對這個不可再現的災難,事實上,他要告訴我們的是,普通人服從命令而做出的日常的破壞行為——而這,每時每刻都存在于你我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