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工作中遇到一件事,我感觸挺大的。一個項目出了問題,我給相關的軟件工程師提了問題庫,這個工程師在問題上向另外一個工程師求助,他分析不出問題在哪里。從口氣可以看出,這個工程師應該是個新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職場菜鳥。
菜鳥沒有什么的,我們都是從菜鳥起步一步一步變成老鳥的。但是這個菜鳥后面的舉動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被他求助的工程師將問題解決了并掛在自己名下,但是我復測了3個版本問題仍然未修復,應該是版本沒攜帶上她的修改點。我把問題重新打回去希望引起該工程師的重視。結果,這個老工程師還沒有給我回復,這個菜鳥卻在問題上@了我,他直接問我,這個問題你重打開不合適吧?我沒有回復他。
第二天,老工程師回復了我,問了我重打開的原因,這個問題后續就解決了。
后來我又遇到一個項目出現了同樣的問題,還是這個菜鳥工程師負責。
我們來回頭看看這只菜鳥,同一個問題他遇到過一次,別人幫他解決了,第二次他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他的問題在哪里?對待工作上的事情我一向就事論事,他沒有解決問題,反倒埋怨我,說我的做法不合適。那么什么是合適的?任由問題掛在那里無人問津得不到解決嗎?這明顯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做法!
縱觀職場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大部分菜鳥最終都會成長為老鳥,但總有少部分菜鳥不管經歷多少職場風雨,始終是一只菜鳥,沒有任何長進。為什么?
因為他們遇到問題從不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們總是先想辦法把問題推卸給別人。試想一下,這樣的菜鳥能得到成長嗎?我認為,人之所以進步,就是要先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進去學習。永遠看不到自己不足的人當然也沒有進步的空間,所以,只能原地踏步,更有甚者,可能會退步。
2
我曾經給一個高中生補習過數學。這個孩子的數學總是在最后的大題上出錯。當時我幫她檢查寒假作業,發現她有一道大題空在那里沒有做。問其原因,竟然是不會。我讀了一下題,就是一道簡單的加減法,只不過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被套上了利潤的名字。我覺得題目沒有任何難度,讓這個高中生大聲朗讀了一下這道題的題目。然后問她:這次會了嗎?她點點頭:會了。然后動筆,做對了。
這道題她不會做的原因,就是題目太長了,不愛讀,大體一讀覺得麻煩,而且總是潛意識的認為自己數學不好,所以就沒做。其實仔細讀一下就是一道加減法,連乘除運算都沒有用到。
后來我向她指出了問題在哪里,告訴她以后一定要認真讀題目,不能偷懶。結果她后面注意到了自己的問題,高考的數學成績還不錯。
很多時候,阻礙我們進步的石子很小很微不足道,只要我們能將微不足道到的問題正視起來,很快就會越過這道坎,取得長足的進步。
如果換做之前那個工程師他會怎樣做呢?我猜他一定會死不承認是自己犯懶了,堅決耍賴說出題人的題目出的拗口。當然,執意堅持這種說法,只會導致以后遇到題目長的大題他還會犯怵,還會失誤。最終影響的還是他自己的成績。
3
作為職場菜鳥,不要聽不得別人的建議和別人提出的問題。先仔細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式真的有問題。孔子都曰過:三人行必有我師。那么對于職場菜鳥來說,周圍的同事都可以稱為你的老師。
一味的推脫責任并不利于個人成長,反而成為你成長的絆腳石。菜鳥們需要不斷的練習-失敗-反思-再練習……如此往復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才會得到長足的進步。
最后,希望我們都能逐步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