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說這部電影個人覺得有幾點好:
一個演員好:無論是新生代張子楓不俗的演技,還是肖央那張越來越經常見到的從歌手轉向演員的臉,又或者是像姑媽這樣能給到一部戲定心丸的中年資深演員,都沒有太多可以挑刺的地方;
一個大命題很好:一個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對追求個人獨立生活還是撫養弟弟的問題,很適合給《奇葩說》打辯論的沒有實際結論的命題(因為實際操作還是得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些細節很好:姐姐在地鐵里試圖丟下弟弟,和姐姐在泳池里差點淹死父母卻袖手旁觀的回憶形成因果照應;姑媽家的套娃和兩代“姐姐”命運的更替上演等。
但除開這些,這部電影還是有很多讓人(至少是我)不舒服的地方,比如說:
人物設定的不自然(或者說矛盾):弟弟不符合年齡的變化;肇事司機后面與這家人相處的自然;醫院醫生同事對護士身份的鄙夷和姐姐本身想靠考研擺脫這層身份的本質相近等;
部分故事的多余:舅舅和自己女兒復雜的關系(沒明白想表達啥,也沒有因此印證舅舅是如何成為了對姐姐來說是如父親般的關系的說法);男友家庭的壓力與考研理想相悖最后導致分手(其實哪怕用一個在電話里出現的男聲也許就能完成這部分的情節);表哥表姐的存在等等。
我認為每部電影應該是一部完善的藝術作品,簡單地說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非自由論壇,四處發散,沒有核心。因此,我建議:一、每個角色都應該有個自洽的人生劇本,不應該中途沒有任何預兆地突然“變性”;二、要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及輔助元素,如果某些細節的設計沒辦法推動劇情發展,或者說沒有達到與劇情相關又可以悄悄引伸更多內容,摻雜太多元素只會讓人覺得在湊話題(似乎總是想用更多關鍵詞來吸引更多受眾);三、不用太刻意地追求皆大歡喜的結局。在國內可能這是主旋律,但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悲劇(或者說更真實的結局)總是更讓人難忘的。
最后,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希望下次能找更聚焦講某一類主題的故事看看,一次只講好一個故事的那種。另外做人方面,我希望未來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更體面地處理很多事情,如果不能做得很體面,那就一路坦蕩蕩地做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