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譯自:How Can You Get A Leopard To Change It's Spots
想象下你剛完成一項工作,你的主管過來告訴你,剛完成的工作不是他所期望的那樣,并且讓你重做那項工作。
對一些人來說,這樣的事就是一場災難,但你把它當作一種勵練。你回到辦公桌前,細細回想主管的要求,重新審視你的工作。不是唉聲嘆氣,而是暗下決心要把這項工作的質量提升上來。
一個知曉事情始末的同事經過你的辦公桌,安慰道:“我們不可能樣樣精通,這項工作可能超出你能力范圍了。你應該做你擅長的事,讓另外更擅長這塊的人來處理這項工作?!?/p>
你的同事可能是好心想安慰你,但她的話卻使你內心疑惑:“如果不嘗試新事物我怎么進步?難道我們的各項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嗎?”
世上有兩種人(成長型思維 與 固化型思維)
一種認為生活是自己主動創造的,他們努力創造想要的生活(成長型思維);一種認為生活是被命運指定的,他們被動地逆來順受(固化型思維)。這種思維觀念上的差異對生活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為理想生活而奮斗的人會做出選擇推動自身前進。而那些逆來順受的人則懷著一個無能為力的心態止步不前。正確的思維觀念是通向成功的關鍵。
回到開頭的情景,有兩種方式來看待主管的反饋。如果你是個有成長型思維的人,那么你不會對反饋信息有什么個人的想法。你會利用這個機會成長,你對來自同事的負面評價持保留態度。
另一方面,這位同事似乎相信一些人能力天生比其他人強,當面臨批評時她會有一段難過的時光。這種人更可能接受被命運打敗,經常感覺其人生不由自主。如果她像你一樣獲得主管同樣的反饋,恐怕她接受不了。
成長型思維與固化思維的差異
直觀上你可能對不同類型的人有概念,但事實上這背后還有學理在。Carol S. Dweck 建立了思維類型理論,用以解釋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實生活。
固化思維不利于一個人走向成功
固化型思維的人回避挑戰,在嘗試前就放棄,不相信努力的價值,不愿接受(負面的)反饋。
固化型思維的人可能會成功,但相較成長型思維的人固化思維者更容易觸碰到瓶頸限制。因為他們不愿冒險。他們經常說的和想的是,“我沒那么厲害”,或者“那個我不擅長,所以該叫另外的人去做它”,“這個我不可能做到,一切都于事無補”。
當固化思維的人面對失敗時,他們認為是針對自己的(認為失敗表明自己某方面天賦有限,即使努力也于事無補)。他們把成功與其身份(不可改變的天賦)緊緊綁定在一起,以至于很難聽進去建設性的批評。在這樣的人心中,“那樣可能更好”被理解為“你不夠好”。他們變得無助,這樣的思維方式阻礙其取得成就。
有人認為你的才能是天生的,有人知道才能是努力換來的
Dweck 理論的其中一個核心點是,一些人認為其才能是天生的,另一些人則明白所謂天賦是努力取得的。
成長型思維的人與固化型思維的人觀點是相反的。他們知道自己總能夠學習新的東西。當你擁有成長型思維時,你就不會如此擔心失敗了,因為你知道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你明白你總是能改變路線或是通過更多的訓練來達成目標。
這并非說成長型思維的人就不會對失敗感到痛苦。只是他們不會讓失敗最終定義自己(換句話說,對長成型思維者而言,失敗不是命中注定無法改變的,而是路線不對又或者努力的不夠)。
經驗塑造你的思維模式
固化或成長型思維始于幼年。當老師對孩子說,“你做得好是因為你很聰明”,這種夸獎不能讓孩子真正享有其成功。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的努力,而是源于其天賦聰明。這種經驗導致固化型思維模式。
另一方面,當老師對學習生說,“你功課做得好因為你很努力”,那么其影響大不一樣。這種夸獎讓學生把成功歸因于其對功課的努力上(這種經驗最終形成成長型思維)。
固化型思維的人如何影響你?
被固化型思維的負面性所包圍會給你帶來損害。在與他人的日常交流中你可能注意到過一個或多個固化思維的標志表現。
當人們相信自己就是那樣的無法改變,這種人往往不愿冒險。他們避開挑戰,因為失敗的代價太高。
看到他人在生活中領先時,固化型思維的人容易嫉妒,因為他們覺得那些領先者從出生時就被給予了更多。
當你遇到障礙時,最終你會向他人尋求幫助來改變困境(這是成長型思維的做法)。固化型思維的人常常忽視建議。如果他們把建議放心上,會讓其感到情感上受到傷害。(因為建議與幫助讓固化型思維的人覺得自己很蠢,不如人。)
固化型思維的人不相信勤能補拙。因此他們可能還會嘲笑那些誠心改進的人。
不要讓固化型思維的人拖你的后腿
與固化型思維的人相處可能很艱難。某些情形下,你可以退出固化型思維的環境。例如,如果你有一個固化思維深度中毒的朋友,你可以選擇分道揚鑣。但你不可能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避開生活中的固化思維者。
例如,你的同事、家庭成員或者密友可能就是固化思維者。你沒法開除你的同事,或許你可以選擇不與家人說話,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去愛我們的家人與朋友而非他們有缺陷的思維方式。
有時你不得不與缺乏成長思維的人打交道,這里提供幾個與他們交流的建議:
1. 當你與他們爭論時,請就事論事避免發表個人意見
他們私下已經準備接受你的建議了。用事實來佐證你的論點讓他們情感上更中立。避免說,“我認為會更好如果怎樣怎樣”,這樣你是在強加個人意見。請把這類措辭從你的回應中去除,避免使他們感到被冒犯??刂颇愕那楦幸彩菢O重要的。當你提供建議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很失落。請不要帶著感情色彩反駁他們。只說該說的,讓其自己慢慢去想。給他們時間去消化你的話。如果他們感覺你是對的,那么恭喜,這種感覺會改變他們的思考方式。
2. 請不要試圖去糾正他們
因為他們是固化思維者,試圖去改變其想法是沒用的。他們只會一意孤行,因此最好是提意見時像我們上面講的就事論事、陳述事實。當然你還得讓整個過程看起來像是他們自己的主意,否則不會奏效。
3. 聚焦與緊跟目標
知道你需要做的,避免被他們的思維模式拉下水。他們或許會試著勸阻你去做某些事,因為他們相信改變是不可能的。你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意味著你能用他們不能的方式去看事情。緊跟目標,因為被不相信勤勉的人包圍著會腐蝕你的動力。將目標寫下來有助于你不忘初心。
4. 置身于成長型思維的人群中
無論何時,盡可能找到與你共同信奉學習與努力的其他人。不要擔心你的圈子變得狹窄。成長型思維者自然地對各個話題的討論與接受批評持開放態度。你們將彼此共同促進。
他們(那些固化思維者)可能由固化思維方式被撫養長大,或是在學校中變成習得性無助的人。辨別出固化思維者,時刻為自己的成長而努力奮斗,則取決于你。不要讓任何人阻擋你追夢的腳步。
譯文中的一些短語:
take sth. with a grain of salt 對某事將信將疑,對某事持懷疑/保留態度
take sth. personally 認為某事是針對自己的,認為是沖自己來的
take its toll on sb. 對某人造成損失/傷害
take it/sth to heart 把它/某事放心上
part ways with sb. 與某人分道揚鑣
stick to 遵守;保留;緊跟;忠于
rob sb. of sth. 搶劫某人某物? cheat sb. of sth. 騙某人某物
it's up to sb. 由某人決定,取決于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