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子產品的出現讓溝通變得便利,同時也帶人們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電子商務的順勢發展,使得足不出戶便可享受美食,購物所帶來的快感。生活更加便利,也再次讓人們想到地球村的概念。
? ? ? ?但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在享受電子產品所帶來便利的同時,各種隱患也隨之而來。游戲和娛樂軟件層出不窮,電子產品的使用人群范圍逐步擴大,也使得不少未成年人過早地接觸電子產品。在這種心智發育還未健全,對信息判斷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少未成年開始沉迷游戲無法自拔,甚至荒廢學業。這樣的事例報道也早已是老生常談,對此現象,不少家長選擇了自認為永絕后患的做法,沒收家中的電子產品,難道這樣真的有效嗎,孩子真的會好學習,遠離游戲?
? ? ? 過于極端的做法,不但會引起孩子內心的叛逆心理,而且也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只會適得其反。在這個信息大爆炸,離不開網絡的時代,禁止電子產品就幾乎如同與世隔絕,絕對的禁止絕不是對孩子最有利的教育,一味的指責孩子,要求孩子不許使用電子產品,因噎廢食恐怕不見得合理。
? ? ?如果說孩子心智不健全,難以抵抗電子產品的誘惑,那么看看成年人又是怎么做的。網上出現過各種奇葩事件,“手機簽到”“無手機會議”“聚餐上交手機”,由此便不難看出,電子產品對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充滿誘惑,難道都要禁止使用電子產品嗎,肯定是不可能的。正如原來流行于網絡的一組圖片,如果把圖片中的手機都p掉,圖片將會很奇怪,都低頭拿著自己的手機,人與人之間幾乎是零交流。成年人都尚且如此,社會走向都是如此,又怎能要求孩子做到完美?
? ? ? 在這個問題上孩子不愿服從家長的管教,更多的是因為家長并沒有以身作則。這也使得家長在管教的時候難以使孩子信服,首先家長在具備更多認知與管控能力的前提下給孩子作出一個表率,情況也許會好得多。
? ? ?問題并不是驟然出現,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此,更多的責任在家長,孩子的行為間接反映了家長的態度,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對孩子的引導,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兩者對待問題的解決態度。沉迷的是孩子,該做出改變的是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