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易仁永澄老師的分身術訓練營第二課:覺察情緒,獲益很深。
人活在世上,每天都會有各種情緒升起,情緒有很多種,但底層情緒只有兩大類:
愛和恐懼
其中,愛的表現:同情、積極、友好、幸福、快樂……
恐懼的表現:難為情,害怕,恐慌,害羞,尷尬……
人在面對恐懼帶來的情緒時,往往會做出很多消極的反應以及糟糕的決定。因為人們忽視了刺激與行為之間的選擇,忽視了小我的存在。
那么當情緒升起時,如何發現小我呢?也許可以試試:
1.拿出眼前隨便一個東西,當做小我去交談(老師提出的辦法)
2.停下來,深呼吸,保持正念。
3.想象電影中常出現的一切靜止的瞬間
課程開始老師舉例—踢貓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踢貓效應”。即: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當覺察了小我后,我們怎么對待情緒呢?
首先不去界定情緒好壞,不要一出現生氣,焦慮的情緒,就自責,怨恨,而是要明白一個關鍵的道理:
每一個情緒后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比如李忠瑩老師曾經這樣闡述過憤怒這種情緒后面的意義:
憤怒:給我們力量去改變一個不能接受的情況。
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四個字“靜觀其變”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自我覺察表如下所示:
訓練感受:
1、當下意義:消極的情緒和語言都可以是“小我”的表現形式,他們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易仁永澄老師先講語言,再講情緒,語言是不是在情緒化的過程中附帶的一種形式。
2、認知更新:以前會感覺到自己被別人的消極情緒感染,但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產生回應,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說出的話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別人,獲得正能量,先從自己做起。按照老師的方法,當我們遇到消極情緒就要學會調節,可是作為人,只有積極情緒沒有消極情緒是不太可能的,而且人有時也是要發泄情緒的,我認為一味地把消極情緒調節成積極情緒,也會影響成長。
3、未來應用:我現在面對孩子打游戲看電視這個問題一般還是先耐心跟孩子溝通,盡量讓他們在作業完成后可以少玩一會,但是城里孩子下學后寫完作業后,就在家里沒地方玩耍,他們說自己很無聊,家里父母各忙各的,很少有時間陪他們聊天和溝通。所以有時間家長也得在忙的過程中抽出時間陪陪家人和孩子。剛好開始孩子不玩,因為沒有其他的朋友玩耍自己就在家玩電腦和手機。
借用百度思維導圖,感覺做的很好在這里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