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城(國藩),是出了名的笨小孩。可,如何讓衡陽、湘鄉一帶的名師歐陽凝祉看上的呢?
歐陽家和曾家本就隔得不遠,歐陽凝祉和曾麟書又都是秀才。于是,就有英雄惜英雄,秀才惜秀才,兩家建立了很好的關系,交往比較頻繁。
曾子城14歲那年,歐陽凝祉到曾家做客,無意中他見到了曾子城作的文章,認為此生日后必能考取功名。歐陽凝祉也就有意想考一考這位后輩,于是與曾父說明后極為贊許。
歐陽凝祉當場出題讓曾子城作答。曾子城雖然有傳說極其笨拙,但畢竟也是隨曾麟書、長沙陳雁門研讀多年、熟讀詩書。或許是天意所為,當日面對歐陽凝祉的出題,卻是思維敏捷,很快給出答案。歐陽先生一看,一邊欣喜地贊道:“是固金華殿中人語也!”一邊暗暗吃驚,這后生真的不可小噓!于是,他便提出收為門生,還要帶他到衡陽讀書。這下,可是樂壞了曾家父子,這求之不得的好事,哪有不應允之理?!
于是,曾子城便做了歐陽凝祉的學生。后面還因熱情過度,差點弄出不可收拾的場景。幸好師徒、夫婦均有緣,才化險為夷,成就一樁美滿姻緣,傳為一段佳話!
由于師徒彼此欣賞,相處極為融恰,兩人幾乎是無話不談,使曾國藩在文化、思想上得到了更多、更及時的指導、幫助,有了更多的收獲,為后期的成長、發展積蓄了不少的能量。
即便是在衡陽練兵時,貴為湘勇統帥,定有寬敞住所、齊備的辦公沒施。但曾國藩不為所動,仍要住在老師家里幾個月。期間,師徒促膝而談,超越師徒關系更加親密無間。老師在時局分析、形勢研判、練兵備戰、行事謀略方面,都給了曾國藩從別人那里得不到的指導、意見、建議和舉措。也使曾國藩從心理上得到了從別人處得不到的安慰、精神支撐。從而獲取源源不斷的動力與心理撫慰,對其成長為軍事統帥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也因此得到曾國藩的回報、感恩與厚待。
后來,曾國藩果然不負其望,無論是在功名,還是在仕途上,又或者是在為文為事方面,如開掛一樣一路狂奔,由農家子弟成長為中興名臣、文化大師,成為晚清時期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完人,更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半個圣人!
可見,一個人遇到伯樂是多么的幸運。否則,總是遇到打擊與挫傷自己的人將是多么晦氣,將會讓一生灰暗。正所謂如此,人們才有"世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千年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