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奎(Daniel)
CFP注冊理財策劃師,CPB注冊私人銀行家,現任深圳市前海辰邦國際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深圳高聯創投資有限公司、深圳東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董事/執行董事。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習慣,并普及到個人以及家庭。無論你是誰,收入是多少,有無存款,都需要仔細打理你的錢財,合理使用每一分錢,使之發揮最佳的效益,保持財富增值,甚至實現財務自由。
今天,我的朋友曾憲奎(Daniel),將與你分享他的理財心經,讓你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財產,從而走上財富迅速增值的“快車道”。他在香港媒體的出鏡率極高,是金融界的一個傳奇。2010年畢業從事金融行業,僅用一年就收獲百萬年薪。畢業兩年不到,就從零基礎員工,做到香港上市金融集團聯席董事。
以下,就是他的干貨分享,易學實用,讓普通人也能夠實現財務自由。
1、什么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是許多人的夢想。但關于其含義,大多數人卻并不明晰。財務自由,并不是一個客觀的數值,而是一種當你的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大于生活開支時的財務狀態。所謂被動收入,是指你通過投資理財,無論身在何處,是否工作,都能夠獲得的持續性收益。因此,學會如何獲得被動收入,才是真正懂得賺錢的王道,也是學習理財的意義所在。
股票、基金、存銀行,或許是最常見的理財工具。但Daniel指出,市面上的理財工具還有很多,風險與機遇并存,普通人在進行理財時,不要單一投資,而建議選擇一種“組合式資金管理”方式,從而在“風險”與“回報”之間,找到一種更好的平衡。其中,“標準普爾家庭配置象限圖”就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方式。
2、優化資產配置的“四象限”
以上的“標準普爾家庭配置象限圖”(以下簡稱“四象限”),為你在決定進行投資時,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提供參考的配比。掌握“四象限”,將幫助你分析眾多理財工具的風險值,在進行投資時,學會用象限做區分。
1) “第一象限”:要命的錢,占10%。
【作用】用于短期消費,或是應對失業等突發事件。
【特點】資金靈活性高,鎖定期很短,可隨時調用。
【建議】準備3—6個月生活費,以活期存款,或是余額寶的方式投資。
2)“第二象限”:保命的錢,占20%。
【作用】用于意外重疾保障,防止家庭突發大額開支。
【特點】專款專用。
【建議】商業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出差、車禍等),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重大疾病險等。
3)?“第三象限”:生錢的錢,占30%。
【作用】獲取高收益,重在高回報率,但要考慮可承受的風險。
【特點】一般回報率在6%—12%左右,股票可達15%—20%。高收益高風險并存。
【建議】股票、房產、商鋪、股票型基金,但非專業人士不建議投資期權和期貨。
4)“第四象限”:保本的錢,占40%。
【作用】用于保本保值,重在安全、穩定和長期。
【特點】一般收益在4%—8%,穩定性高,但鎖定期長,會使資金流動受限。
【建議】基金定投(養老金、教育金),債券,分紅儲蓄險等。
熟悉以上“四象限”,有助于你將市面上的很多理財工具,進行一個歸類,讓你對在不同板塊,應該投放多少資金,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從而提高你在資產配置時的平衡度和安全性。
3、優化資產配置的“優先級”
“第一象限”(要命的錢) >?“第二象限”(保命的錢) >?“第三象限”(生錢的錢)/“第四象限”(保本的錢)
以上是在投資時,對“四象限”的優先級排序。Daniel指出,普通人在投資時,一定要先確保把“第一象限”(要命的錢)的基礎打牢。
其次,要重視“第二象限”(保命的錢)。Daniel強調,在做資產配置時,不僅要看此時的錢可以做什么,更要對突發事件帶來的風險和財務支出,進行提早的預計和評估,在當下做好準備,當未來突發事件發生時,不會影響那個時候的現金流。
國家現有的醫保只是基礎,真正遇到意外重疾時,并不足以完全覆蓋,比如一個家庭成員患癌癥,如果單憑醫保,很難承擔所有醫療費用(比如“標靶藥物”,很貴但不在醫保行列里),但如果購買相關商業醫療保險,則能夠輕松應對。此部分的投資,夠用就行,不要盲目擴大,并要根據自己的人生階段或需求來調整,比如Daniel最近出差很多,就調高了對意外保險的投入。
“第三象限”(生錢的錢)最受人喜歡,也很有投資必要,可以獲得高回報。Daniel指出,如果投資P2P,一定要選擇背景可靠、大公司的產品,防止虛假標的、跑路等情況發生。
股票的操作性很強,要花很大精力分析,不太適合投資菜鳥,但若是有研究的投資人,則是不錯選擇,畢竟股票透明度很高,可操作性掌握在自己手上,把控度很高。一般人炒股,可能會從朋友或證券公司拿消息,但Daniel提醒不妨等一兩波,驗證消息的準確度后,再進行跟進。同時,股票投資不能抱著投機心理,盲目追炒,而應該選擇自己看好的熟悉板塊,重點研究某幾只股票。運用“平均成本法”對看好的股票,分時段買入,也是不錯選擇。
房產和商鋪,涉及的金額較大,建議投資人在考慮首期之外,還要考慮你的貸款利率,能否從平時的資金流中剝離,并且不會因為突發事件(懷孕、失業、車禍等),影響你的現金流。因為,如果突發事件,需要你變賣房產,而你買的是“樓花”或新樓盤,房產證沒那么快到手,就會影響你做買賣交易,無法及時變現,只能被套牢。
“第四象限”(保本的錢),保守型投資者,建議大比重做此項,因為它收益率雖低,但時間累積的效果非常明顯。同時,可以根據人生中的重要事項,對此項進行精確計算的投資。
比如,剛生寶寶,并計劃以后讓他18歲出國念書,就可以做一個長期的教育金定投。如果你選擇“第三象限”(生錢的錢)的理財工具,那在他成長的18年間,如果有一年經濟環境不好,就會產生大波動,使你累積的資產大打折扣,但用“第四象限”(保本的錢)的理財工具,就可以通過精確的計算,確保你的資產回報和穩定性,效果非常好。
4、優化資產配置的“價值觀”
關于理財,Daniel提倡的價值觀是“理性投資,穩健增長”,不要貪圖一夜暴富。同時,他認為優化資產配置,具有“跨代效應”,能夠達到“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效果,讓理財的福澤延續后代,這也是猶太人重視“財商”教育的重要原因。
比如,假設父輩沒有做好“第二象限”(保命的錢),但他們有突發事件發生,所需的現金流就要從你身上汲取。但如果這一輩做好“四象限”,就會極大減輕后輩壓力。許多海外家族,能實現財務自由,也是靠許多代人的積累。因此,做好資產配置“四象限”,也是一件福澤后代事情。
同時,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自身需求與角色會發生轉變,在選擇理財工具時,也要注意調整各項配比,從而更好匹配當下需求。比如,Daniel的資產配置,在“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子女教育期”和“家庭成熟期”時,都有不同的配比。以下的餅圖,顯示了他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配置調整,僅供分享。
(注意:此圖僅供分享,不具參考指導意義。每個人的資產配置方式,還是要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來制定。)
如果你是理財“菜鳥”,Daniel建議你可以先去玩“現金流游戲”。這是著名投資家和財務教育家羅伯特·清崎發明的游戲,俗稱“老鼠賽跑”,是最大限度的模擬人生,讓你在游戲中體驗生活中的各種投資行為,對理財有更直觀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財務智商。此外,還可以參看《窮爸爸富爸爸》系列叢書。
在理財道路上,懂得合理規劃自己的財產很重要。無論你收入高低,存款多少,知道投資的“四象限”,并對資產配置進行合理規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適合的理財方式,實現財富增值,甚至財務自由。
有錢有閑的生活,就是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