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風景又不好看,有什么好拍的呢?”端午節,我在鄉下大姨家屋后拍照片,小姨夫湊過來奇怪地問我。
“我要拍這些小鴨子呀。”我說。接著就往屋后的竹林里走,看著小鴨子們緩緩徐來,撅著扁扁的嘴巴,跟著人跑,好像是一群要糖吃的孩子。但沒過多久,可能是追膩了,它們又回頭自己找吃的了。
屋前,大姨小姨他們打牌打的很high,而屋后,家禽們玩鬧得一派生機。
每次回到家,我就會觀察這些動物好一會。農村大概有些母雞、公雞、鴨、羊、狗、貓等,每種動物的每個姿態都非常逗趣。
如果動物處于散養狀態,它們不太怕生人。我第一次跟大姨家的鴨禽打招呼的時候,它們也并沒有躲著遠遠的,而是在竹林地穿梭,當然,它們也不會讓你碰的,所以我就保持一段距離遠觀。
鴨兒還小,沒有母鴨帶著它們,可能生母不在或是被宰了,但它們幾個兄弟姐妹常聚在一起覓食,非常團結。走累了它們的頭部聚在一起,頭靠著頭,瞇著眼休息,畫面溫馨極了。
鴨子的脖子很長,跟雞不一樣,它走路的姿態是一搖一擺,非常笨重,給人以蠢萌的感覺,所以在漫畫中,鴨的形象比較詼諧,比如唐老鴨。而且,如果它們找到了吃的,就會甩它們的嘴巴,搖頭晃腦,能把人逗笑了。
雞就不一樣了,我覺得雞就是個神經質,由于它們的腦袋平衡感很強,所以不會像鴨子那樣晃來晃去,而是隨時保持高度警惕。它們的動作格外小心翼翼,好像生怕一腳就踩到了地雷。遇見生人的它們第一個反應就是逃,但是如果你突然停下,它也會停下,并且伸直脖子觀察四周,看你接下來要干什么,如果你離開了,它就會放松了警惕繼續往你身邊覓食。
這次我算是見識到了雞神經質到什么地步了。除了日常散養,到了晚上,我媽養的雞會回到雞圈里,它們長期養成了好習慣,知道雞圈是它們的家,也知道我媽是它們的主人,認識我媽。但是我沒去過雞圈,所以雞不太認識我。這次,我第一次去了雞圈看我媽養的花,結果雞立馬暴躁了。它們不停地叫著,往相反的方向擠著,好像我是個雞殺手似的,反應極其強烈。
母雞們會一起覓食,但公雞們是絕對不會一起覓食的。都說一山不容二虎,但是一家也難容二公雞。通常,我媽會養一只公雞,這樣家里所有的母雞都會圍著這個公雞轉,儼然后宮皇帝的待遇。但多只公雞在一起,就會出現搞笑的畫面。表哥家里養了十多只公雞,這十幾只公雞每只都保持著一段距離,互不侵犯。但是如果有兩只剛好找到同一個食物,就會張開翅膀,挺直雞冠,嗷嗷地斗起來。也有的公雞比較弱小,自然不敢惹強勢的公雞,被強勢公雞搶到了吃的就躲在一旁不與紛爭。
母雞生的蛋與它的心情關系很大,如果心情不好,它要么不生蛋,要么生的蛋是壞的,不好吃的。所以動物也有心情,別以為它們就知道吃, 它們也有精神追求和寄托。
在我們老家,老家人談論最多的動物不是雞鴨鵝,而是狗。愛狗愛養狗是我們老家人的常態,相反喜歡貓的人不多。貓大多是偷雞賊,比如我家的小雞和雞蛋就被野貓偷吃過,恨得我媽直跺腳。
狗的待遇就好很多,老家人見到好狗自然就喚上一句,評價下好狗與否,說不定停下來聊幾句,尋思著哪里能淘來更好的狗。以前農村只有中華田園犬,現在寵物狗的影子越來越多了。
這次回到外婆家,發現家家都有條狗。表哥里不知道什么時候養了一條金毛,這初夏的季節,金毛正在掉毛,絨毛雜亂,融入了大農村接地氣的氣質中去了。表哥給它吃雜食,就是它什么都吃,這次我丟給它西瓜皮,它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不過,在我二舅家,有只狼狗是全村的名狗,很多人都聽聞了它的故事,還有人慕名而來,說要出一萬元買,二舅都不干。這狗有什么神奇的呢?原來它會打獵。
二舅平日帶著它上山打獵,打過野豬、野兔、野山龜和蛇。它沒有名字,我暫且叫它小狼吧。
我沒見過它在山上的英姿颯爽(它是母狗),但總是聽我爸說過。它嗅覺非常靈敏,一次嗅到了野豬。這次的野豬不是獨行,是一頭母野豬帶著兩頭小野豬。小狼迅速察覺到小野豬的行跡,一口咬住了小野豬的脖子,野豬的力量可算大的,但小狼狠狠地壓住脖子,不肯松嘴,但更糟糕的是,母野豬聞風過來,自己的孩子被狗咬住致命部位當然是心急如焚,就對小狼發出猛烈攻擊,估計小狼的命難保。好在二舅及時趕到現場,也加入了這場戰爭,他用力維護小狼,不讓母野豬接近小狼。最后,咬了好一會,小野豬漸漸沒了氣息,母野豬見狀不可挽回就離開了,小狼才肯送嘴。回到家后,它元氣大傷,躺了好幾天。
但是家中的小狼特別溫順。如果家中來了親戚,它從來不叫,吃飯的時候,它甚至對美食都沒有什么反應,不會像有些狗一樣,好像要跳進人的飯碗里了。而它每頓的食物只是簡單的湯拌飯,不挑三揀四。
所以,這樣的狗在老家可以稱得上是稀世珍寶,老爸一直很想喂養一條這樣的狗,要求二舅能送他一條類似的小狗。但是這樣的狗不是訓來的,是冥冥之中上天賜予的禮物,道不清說不明,天賦稟然,可遇而不可求。
遇見它們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