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我開始進行自己的主題閱讀活動,這一期我給自己的主題關鍵詞是“時間管理”。
于是我完成了如下四本時間管理類書籍閱讀。
《吃掉那只青蛙》
《番茄工作圖解》
《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晨間日記的奇跡》
何為時間管理?
舉個例子:學生時代的我雖沒有時間管理的概念,但是那時候生活很簡單,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每一堂課、每一個時間段都會有老師給你布置具體的學習內容,什么時間看書?什么時間寫作文?什么時間考試?現在想想其實這就叫時間管理——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將自己的時間劃分成很多個段,每個時間段都有很明確的任務。其實我們很早就接觸過時間管理,只不過這樣的時間不是你自己管理的,而是老師或者家長幫你管理的。
為什么要做時間管理?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狀態:上班時間忙忙碌碌,卻沒有及時完成應該做的工作任務,于是不得不占用下班時間,然后深更半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葛優癱,日復一日又開始重復這樣的狀態,進入惡性循環之中。
又或者周末的你一覺睡到中午,起床吃飯后開始刷劇,然后又是葛優躺,一天過去后開始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利用;
這時候的你需要需要建立時間管理的模式,運用一套屬于你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你會發現,蛻變后的你是這樣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在規定的時間超額完成工作任務,不再占用下班時間,可以早早的回家給自己做個晚飯,看一部有意義的電影。既使在周末你也習慣性的早起,收拾完成后去公園跑個步,回來路上買好一天的食材,回家后滿意的吃完早餐,靜下心來給自己泡一杯花茶,拿起一本書,細細品味。這樣的你還會再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利用時間嗎?
如何做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百度一下或者在各大論壇行都可以看到一些理論性的書籍,實在不行花點錢去參加一些線上線下的時間管理課程都不失為好的辦法。而在這里,我想對自己運用的一些時間管理方法做一個概述。
1、列清單
這是對時間的規劃能力的把握,如比早上到辦公室后先拿出一張紙和筆,在上面寫上自己今天需要做的工作內容,一條一條列出來,盡量全面的列出今天要做的所有工作內容,這時候運用《番茄工作法》中講訴的番茄鬧鐘法,預知一下自己列出的任務清單中每一項工作內容需要幾個番茄中,可以先大致計算一下,然后對照列表一一完成,完成后在后面打上一個勾,你會發現打勾的人生真的很爽哇!
2、寫晨間日記
這是看了《晨間日記的奇跡》這本書后的一些啟發,當下很流行一個詞——“晨型人”,加上自己一直很希望好好把握早晨的時光,于是我也開始試著寫晨間日記。以下是我大半個月來晨間日記的節選。
翻開晨間日記,寫上自己對昨日的反思和今日的計劃,將每一件事都深刻的記下來,這是一種儀式感,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讓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穩健。
3、刻意的遠離網絡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其實我們沒那么需要手機》,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在無形之中被手機、電腦等這樣的電子產品給綁架了。打開手機,就會情不自禁的打開各種社交軟件,刷一刷朋友圈,一遍又一遍的點開那些紅點點,直到將所有的未讀消息看完,朋友圈翻到接上上一次刷的那一個。然而仔細想想,其實這些跟自己也沒多大關系,反而本該在刷手機的時間應該去做的事情沒有完成。
所以,在你想專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學會刻意遠離網絡,讓自己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來,聚焦于你當下應該要做的事情。
4、建立屬于自己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什么?
《小王子》中的狐貍說過:“儀式感大概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也許是在倚在冬日的沙發里冥想,也許是下班后出去跑個步,也許是聽一次激動人心的演唱會,也許是和家人吃一頓晚餐。儀式感能讓我們遇見更多生活里的小確幸,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怎樣高效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想必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法。但是不管怎樣,希望大家都能成為時間的主人,不被時間所利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