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動化書寫到自動化寫作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閱讀與書寫是學習能力的基石。
而閱讀與書寫能夠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達到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邊思考的程度,才算能力達標。
怎樣才算自動化的書寫呢?
書寫過程的半自動化是提高讀寫水平以及全面地自覺掌握知識的極為重要的條件。學生應當不再思索這個或那個字母怎么寫法以及各個字母怎樣連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才有可能去思考怎樣運用語法規則和他所寫的東西包含什么意思。(38、怎樣訓練兒童流利地書寫)
這句話既講了書寫(半)自動化的重要作用,又強調怎樣的書寫算作自動化。即一邊書寫,一邊把精力聚焦在寫的內容上,而并非字(字母)本身。
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上)中魏智淵老師又對這一概念進行了修正。
這種自動化書寫當然很重要,學生要會寫字,要能夠快速而流利地寫字,要能夠快速而流利地寫字,要能夠準確地抓住要點進行條理清楚的復述。但是,相對于閱讀能力的,更重要的并非物理性的“書寫能力”,而是心靈性的“寫作能力”,這或許是蘇霍姆林斯基聽遺漏的地方,這種遺漏妨礙了他提出的智力領域的諸多概念的完整性的邏輯片洽性。
在魏老師看來,自動化書寫,是指能夠輕松地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即寫作能力。
自動化書寫
為了達到學生書寫的自動化,我嘗試這樣做——
字理識字
小學時候如果不能理解漢字的正確含義,不會分辨字形之間的差異,不能夠流利正確的書寫漢字,極易寫錯字別字。
這樣的學生到了初中以后,仍舊會無法正確書寫漢字,因為要書寫而耗費大量的精力,使學習效率降低,成績越來越落后。
解決這一問題,我的做法是在七年級上學期,組織一次關于漢字知識的綜合語文活動,講解關于漢字原理,讓學生對漢字的歷史、發展、造字法等有較全面的了解,再去識字、寫字時,才會避免因無知、習慣認錯字、寫錯字。
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
甲骨、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字形偏旁、間架結構、書寫章法……
通過一番講解,加上平時學習生字時的隨機聯系解說,學生漸漸知道了漢字的整體性源流,不再使用單一的筆畫拼湊字形,大大提高了識字的正確率,也提升了寫字的正確性和規范性。
練字課
七年級上學期,我們整合出一節語文課,作為練字課,號召學生臨摹字帖寫字。
同時,老師講解字體的間架結構,筆畫筆順規則,書寫技巧……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多數學生字體開始注意書寫的結構美觀。
在平時的作業、作文、板演中,我也注重糾正學生的字體規范問題。
在七年級下學期,開始引導學生練習寫行楷字,提升書寫的速度,讓學生把注意力聚焦到字的流利書寫上。
到八年級下學期,很多學生的書寫速度上來了,字體也流利了很多。
課堂做筆記或批注,也基本可以做到邊寫邊思考,抓住關鍵字記筆記,讓學生的精力更多地用到思考上,大大提高了學生自動化書寫的能力。
自動化寫作
放手寫隨筆
七年級開始我就開始讓學生寫隨筆日記。告訴學生可以隨便寫,校園記事、師生交往、同學故事、學習趣事、家庭生活……
這階段的寫作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心靈打開,讓自己的情感流動。
寫放手文,就是為了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寫的內容上,不要因為措辭而影響了流暢的表達,為更自由的寫命題文打下基礎。
讀寫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閱讀與寫作練習的結合。
尤其是語文隨堂練習,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進行變換人稱改寫、寫作手法仿寫、結尾續寫……或者給課文人物寫信交流,加深對人物、內容的理解。
這些,都是為了提升自由書面表達的效果,提高自動化寫作的能力。
考場作文指導
九年級開始,系統地講解考場作文的技法,指導學生在作文的審題、結構、語言、描寫等多方面刻意練習。
從七年級的放手寫,到九年級的命題寫,目標也是為了能夠應對考場作文的規定性要求。
只有在限定的條件下能夠自由寫作,才標志著寫作能力高度自動化。
激勵機制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我在班級使用寫作晉級積分制。
平時隨筆滿分5分,正式作文滿分50.達到一定的標準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累積相應分數,可以得到相應的級別稱號。
從童生、秀才、舉人一直到文曲星,讓學生像找游戲通關一樣,不斷攀升,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寫作積極性。
同時,我還對在某些方面寫作能力突出的學生進行單項獎勵。
最佳字體工整獎、最佳語言優美獎、最佳結構條理獎、最佳語言幽默獎……
類似奧斯卡的不同獎項,讓每個同學能有進步的方向。
寫作學習效果
學生寫作能力不斷提升,部分學生的作品在校報、市報發表,或參加征文比賽獲獎。
更讓人欣慰的時,每一屆學生都有一段時間形成你追我趕的寫作競爭狀態,小說、童話、科幻故事……學生自由寫作達到了自動化寫作狀態,得益于平時的練習。